第280章 重新掌握话语权!(1 / 2)

干部交流,听起来是锻炼队伍,实则是权力版图的一次松动与重组。

对在座的许多人而言,这不仅是机会,更是重新布局的契机。

毕竟,省里和地方,原本就是两套体系,互不相通。

没有特殊门路,省厅的干部难以下沉,地方的头头脑脑也难上省城。

而真正的资源、实权,恰恰掌握在那些县市一把手手里。

一个县委书籍,在自己地盘上就是“土皇帝”,

这样的格局,寻常人连边都沾不上。

如今一旦打通通道,谁不想趁机铺条路、搭座桥?

而对于地方来说,每一次关键岗位的调动,都可能牵动整个势力网络的变动。

要推动这项工作,离不开上级的支持,因此才会衍生出各种依附与结盟。

祁同伟提出的这个思路,瞬间让在场众人精神一振。

毕竟这牵动的是多少人的仕途前程,等于又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路。

谁不为之振奋?谁又能无动于衷?

可对沙瑞金而言,这件事却透着几分蹊跷。

眼前的祁同伟,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唯命是从的角色。

这其中藏着的深意,有些是他尚未参透的。

表面上看,干部上下交流任职是个好举措,但背后是否另有图谋?他一时难以判断。

身为省韦书籍,他所追求的是全局在握。

而眼下这件事,显然已悄然滑出了他的掌控范围。

他沉默片刻,竟不知该作何回应。

然而吴春林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风向的变化。

作为组织部长,人事安排本是他的职责范畴,可关键岗位的任免,往往轮不到他真正插手。

此刻祁同伟递来的这个提议,如同雪中送炭,让他心头一震——

这是机会,一个能让他重新掌握话语权的机会。

刚才那副低眉顺眼的姿态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从容与果决。

“祁书籍这个建议,确实切中要害。”

他语气坚定地开口,“现在不少单位的干部流动局限在内部循环,既不利于全省大局,也不利于人才培养。

而这种跨层级、跨系统的交流机制,正好能打破这种僵局。

在我们汉东,这可不是小事。

虽然经济势头不错,但民生短板始终存在。

若能让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参与决策制定,同时让熟悉顶层设计的人下沉一线补足实践,两者互促互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必将迈上新台阶。

我代表组织部,全力支持这一方案。”

吴春林怎么可能不支持?这样一来,组织部的话语权无疑将大幅提升。

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更何况本身确有实效。

其实类似想法他早就有过,可之前人微言轻,推不动。

比起那些真正掌权的大人物,他终究差了一截,说话时总不自觉地矮人一头。

可如今机遇送上门来,岂能轻易放过?

所以在祁同伟话音刚落的刹那,他就立刻表态,目的只有一个:亮明立场,站稳位置。

吴春林这番话,在场之人不得不认真对待。

而沙瑞金内心的犹豫更深了。

这事本身没错,甚至值得推广,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由祁同伟提出来,总觉得别有意味。

可要说具体哪里不对,他又说不上来,只觉脑仁发胀,难下定论。

就在这时,他目光一转,落在了李达康身上。

对了,这个问题可以交给他去应对。

刚才讨论易学习的事,李达康不便多言,毕竟涉及京州内部事务。

但现在不同,这是关乎全省的议题,正适合他出面表态。

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有所表示——这才是重点。

李达康在这个位置上多年,自有其分寸。

作为省韦常委,他对全省发展布局拥有建言之权。

此刻听到沙瑞金点名,他缓缓抬头,神情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