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聊斋志异 > 第129章 《青梅》--狐女青梅慧眼识英雄

第129章 《青梅》--狐女青梅慧眼识英雄(2 / 2)

青梅还靠着一手好刺绣赚钱,卖得很快,贩子都在门口等着要,唯恐买不着。赚来的钱勉强补贴家用。她劝张生只管专心读书,家里事一概不用操心。

后来,王进士要上任了,青梅去跟阿喜小姐告别。

阿喜拉着她的手哭道:“你有了好归宿,我……我真不如你。”

青梅忙说:“小姐的大恩大德,我死不敢忘!但您说不如我这个婢女,这是要折我的寿啊!”

于是两人洒泪而别。

谁知天道无常!王进士到任才半年,夫人就去世了,灵柩停在寺庙里。又过了两年,王进士因为行贿被罢官,罚了上万两银子,家道一下子就败落,仆人们也纷纷逃散。

祸不单行,当地又闹瘟疫,王进士一病身亡!只剩下一个老妈子跟着阿喜。没多久,老妈子也死了。阿喜孤苦伶仃,日子更难了。

有个邻居老太太劝她:“姑娘,不如找个人家嫁了吧。”

阿喜流泪说:“谁若能替我安葬双亲,我就跟谁。”

老太太可怜她,送了一斗米走了。过了半个月又来,摇头叹气:“我为你尽力了,难啊!穷的出不起钱,富的又嫌你家道中落。唉,还有个法子,就怕你不肯……”

阿喜问什么法子。

老太太说:“有个李郎,想娶个偏房。要是见了你的模样,肯定舍得花大钱安葬你父母。”

阿喜一听,大哭:“我是官家小姐,怎能给人做妾!”

老太太没法,走了。

阿喜每天只吃一顿饭,苦苦支撑。过了半年,实在熬不下去了。

一天,老太太又来,阿喜拉着她哭道:“我困顿到这地步,早想一死了之。之所以苟活,就因父母灵柩未葬。我死了不要紧,谁来收殓二老尸骨呢?……我,我依你就是了。”

老太太就带李郎来,偷偷看了阿喜一眼,李郎喜出望外,立刻出钱风光大葬了王进士夫妇。事毕,就要接阿喜走。

进了李家门,拜见大夫人。谁知这李大奶奶,是个出了名的母老虎!

李郎起初不敢说是妾,只说是买了个丫鬟。可大奶奶一见阿喜如此标致,顿时醋海生波,抡起棍子就把阿喜打了出来,死活不让进门!

您说这可怎么办?阿喜披头散发,哭得像个泪人,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正这时候,有个老尼姑路过,看她可怜,说:“姑娘,要不先到我庵里住下吧。”

阿喜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跟着去了。

到了庵里,阿喜求尼师给她剃度。

老尼姑说:“我看娘子你这面相,不是久困风尘的人。庵里粗茶淡饭,还能度日。你暂且住下,等待时机吧。时机一到,你自然能离开。”

阿喜只好住下。可庵堂也不是清净地!街上的无赖见阿喜美貌,天天来拍门调戏,说些不干不净的话,老尼也拦不住。阿喜气得只想寻死。

老尼只好去求告本地一位退职的吏部大官,出了告示严禁,那帮流氓才稍微收敛点。后来竟有半夜来挖墙脚的!老尼大声叫喊才把他们吓跑。又告到官府,把为首的抓去打了一顿板子,这才安生下来。

又过了一年多,有个贵公子路过庵堂,看见阿喜,惊为天人,死活要老尼说合,还许以重金。

老尼婉转推辞:“这位娘子是官家之后,不甘心做小。公子请回,容我再劝劝。”

公子走后,阿喜悲愤交加,拿出毒药就要喝。

当夜,却梦见父亲来了,痛心疾首地说:“儿啊!都怪爹当初没依你,让你落到这步田地,后悔也晚了!你再忍耐些时日,千万不要死,你的夙愿还能实现!”

阿喜惊醒,觉得奇怪。

第二天一早,洗漱完毕,老尼一看她,惊讶道:“奇怪!娘子,你脸上的晦气一扫而光,看来磨难快到头了,福气就要来了!可别忘了我这老尼啊!”

话音未落,就听“砰砰”敲门声。阿喜吓得脸都白了,以为是那贵公子家派人来了。

老尼开门一看,果然没错。来人急吼吼地问结果,老尼陪着笑脸,请求宽限三天。来人撂下狠话,说三天后不成,让老尼自己去回话。

阿喜哭得死去活来,又要寻短见,被老尼劝住。她担心三天后无法交代,老尼一拍胸脯:“别怕!有老身我在,天塌下来我顶着!”

第二天下午,忽然天色大变,下起了倾盆暴雨!正这时,庵门外人声嘈杂,一阵猛烈的敲门声!阿喜吓得魂飞魄散,以为大祸临头。

老尼冒雨打开门,只见门口停着一顶大轿,许多丫鬟仆妇簇拥着一位华贵的夫人下来,排场极大。

老尼惊问来由,对方答是“司理大人”(掌管刑狱的官员)的内眷,在此避雨。老尼忙请进大殿,恭敬伺候。

那些仆妇们跑到禅房休息,一眼看见了阿喜,惊为天人,赶忙跑去报告夫人。

不一会儿,雨停了。那位夫人起身,说要参观一下禅房。老尼引路。

夫人进屋,一见阿喜,两眼发直,看得呆了!阿喜也觉着这夫人面熟,看了好久。您猜这夫人是谁?不是别人,正是青梅!

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人同时“啊呀”一声,抱头痛哭!各自诉说别后经历。

原来,张翁去世后,张生守孝期满,进京赶考,连连高中,如今已做了司理官。他先接了母亲上任,这才把青梅接来。没想到在此巧遇!

阿喜泪流满面:“今日相见,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青梅笑道:“姐姐快别这么说!幸亏您磨难未嫁,正是老天爷要成全我们姐妹团聚呢!要不是这场大雨,怎会有这般巧遇?这真是鬼神暗中安排啊!”

说完,立刻拿出自己的珠冠锦衣,催阿喜换上。阿喜犹豫不决,老尼也从旁相劝。阿喜还担心名分不便。

青梅说:“昔日早有定分!我青梅岂敢忘记您的大恩大德?您想想张郎,他是那忘恩负义的人吗?”

说罢,硬是帮着阿喜换上盛装,辞别了老尼,一同回府。

到了任所,拜见张母,阿喜羞愧地说:“孩儿今日无颜见母亲。”

张母笑着安慰她。当下就要择吉日,给他俩完婚。

阿喜却推辞说:“若在庵中有一线生机,我决不敢随妹妹来此。若能念旧日情分,给我一间静室修行,便心满意足了。”

青梅只是笑,不答话。

到了好日子,青梅抱着凤冠霞帔进来,阿喜左右为难。忽然外面鼓乐喧天,阿喜身不由己。青梅和丫鬟们硬是给她穿戴整齐,搀扶出来。

只见张生身着官服,恭敬下拜。阿喜也就不由自主地还了礼。

青梅把她送入洞房,笑着说:“这个位置,给您空了很久了!”

又对张生说:“今夜可是报恩的时候,你好生陪着姐姐吧。”

说完转身要走。阿喜拉住她的衣襟,青梅笑道:“姐姐放手,这洞房花烛,妹妹可替不了您呀!”

说着轻轻挣脱,笑着走了。

此后,青梅侍奉阿喜极为恭敬,从不敢以妻子自居。阿喜心里始终过意不去。张母便发下话,让家人都称两位为“夫人”。但青梅始终恪守妾礼,丝毫不敢怠慢。

后来,张生政绩优异,被调入京城。路过那座尼庵时,捐了五百两银子给老尼。老尼不肯要,再三推辞,才收下二百两,用来修了座大士祠,里面立了块碑,记下王夫人(阿喜)的节义之事。

张生最后官至侍郎。青梅生了二子一女,阿喜生了四子一女。张生上书朝廷,陈说缘由,两位夫人都得到了诰封。

异史氏(蒲松龄自称)说:“上天降生佳丽,本意是用来报答贤德之人;而世俗的王公贵人,却留着她们去匹配纨绔子弟,这是造物主必定要争夺的。而世事离奇曲折,致使撮合良缘的人费尽心力,天地造化之力也真是辛苦啊。唯独青梅夫人能于尘埃中识别英雄,立志嫁他,甚至不惜一死,而那些衣冠楚楚的所谓正人君子,反而抛弃德行去追求富贵,为什么他们的见识反在婢女之下呢!”

这正是:

狐女慧眼识贤良,千金难买真情长。

贫贱不移真君子,善恶到头终有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