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知州在州府大堂上那一番夸赞,把青云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消息传得比驿马还快。不出三日,州府上下都在议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茶馆里,酒肆中,甚至青楼画舫上,人人都在谈论青云县的新鲜事。
"听说了吗?青云县今年税银翻了一番还多!"
"何止!他们那个信用券才叫绝,连永昌县的大商户都抢着用!"
"要我说,这都是瞎折腾!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岂能说改就改?"
这日在州府最大的"一品轩"茶楼二楼雅座,几位有头有脸的士绅正在品茶论道。
留着山羊胡的刘老夫子慢条斯理地捋着胡须:"农商之道,贵在守成。这青云县如此标新立异,恐怕难以持久。"
旁边胖乎乎的米商钱老板却不以为然:"刘老此言差矣。上月小弟去青云县进货,亲眼见了他们新修的道路,那叫一个平整!新式织机更是了得,效率比咱们这儿的高出三成不止!"
"奇技淫巧!"瘦高个的秀才王明德嗤之以鼻,"圣人云:君子不器。整日钻研这些机巧之物,岂是正道?"
这样的争论在州府各处上演。有人把青云县夸成了世外桃源,有人却认为他们离经叛道。
最坐不住的是周边几个县的父母官。永昌知县张大人第一个坐不住了,连夜写了奏折:
"杜大人明鉴!那青云县的信用券扰乱市场秩序,他们低价倾销,害得我县商户生意难做啊!"
江阳知府也不甘示弱:"青云县所谓新式农具,不过是哗众取宠之物。臣已亲自试用,与寻常农具并无二致。"
就连漕运衙门都来插一脚:"青云县私自发行信用券,有违钱法,理应取缔!"
这些奏折像雪片般飞到杜知州案头。这位老成持重的知州,却始终不露声色。
消息传到青云县,杨弘业急得嘴角起泡。
"文渊啊,现在州府上下都在议论咱们。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这可如何是好?"
李文渊正在工坊查看新研制的水车模型,头也不抬:"有人议论是好事,说明咱们做出名堂了。"
"可那些弹劾的折子..."
"让他们弹劾去。"李文渊放下手中的模型,"咱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话虽如此,影响还是接踵而至。
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商队。白晓急匆匆来报:"东家,江阳府突然加征过路费,美其名曰'规范商路'。永昌县也在城门口增设了关卡,专门针对咱们的货物。"
贾仁义更发愁的是钱庄的态度:"好几家钱庄突然要提前收回贷款,说是风险太大。"
连工坊都受到了波及。石疙瘩气得直跺脚:"咱们订的生铁,供货商突然说要涨价三成!说是...说是原料紧缺!"
玄机子掐指一算,悠悠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转机却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