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的风波刚平息,青云县又迎来一拨不速之客。
这天晌午,三顶官轿在衙门口落下。知州杜大人带着两个幕僚,招呼都没打就直奔县衙后院。杨弘业正在批阅公文,听说顶头上司来了,连官帽都来不及戴整就迎了出去。
"下官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杨弘业躬身行礼,心里直打鼓。这杜知州是出了名的难伺候,突然到访准没好事。
杜知州五十来岁,面皮白净,一双眼睛眯成缝,看不出喜怒。他摆摆手打断杨弘业:"听说你们县里那个李文渊,很会折腾?"
杨弘业心里咯噔一下,赔着笑说:"就是个做生意的..."
"做生意?"杜知州冷笑,"连工部都惊动了,这生意做得可不小啊!"
一行人来到后堂落座。杜知州的幕僚掏出个小本子,开始一条条念:
"去岁至今,青云县新增商户四十七家。"
"税银比前年翻了一番。"
"新修道路三十里,沟渠二十里..."
"还有那个什么...信用券?"
杨弘业额头冒汗,正琢磨怎么回话,门外传来通报:永昌县、江阳府的商队又来了,等着验货出关。
杜知州挑眉:"看来杨知县很忙啊?"
"都是托大人的福..."杨弘业擦着汗,"要不,下官陪大人去工坊看看?"
工坊里正忙得热火朝天。石疙瘩带着徒弟们在赶制一批水车零件,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震耳欲聋。见知县大人陪着个更大的官进来,工匠们都停了手里的活计。
杜知州随手拿起个刚做好的齿轮,在手里掂了掂:"这就是让工部都眼红的手艺?"
石疙瘩梗着脖子要说话,被李文渊用眼神制止。
"都是老师傅们的手艺活,"李文渊躬身回道,"当不得大人夸赞。"
杜知州不置可否,在工坊里转了一圈。看到新式织机时,他停下脚步:"这个,一天能织多少布?"
"比老式织机快三成。"石疙瘩忍不住开口。
"三成..."杜知州若有所思,"全县有多少台?"
杨弘业赶紧答话:"现在有五十台,年底能到一百台。"
杜知州没再说话,背着手往外走。经过库房时,看见里面堆满待发货的工具,他忽然问:"听说你们还搞了个信用券?"
贾仁义正在对账,闻言手一抖,算盘珠子乱响。
"就是方便商户往来..."李文渊谨慎地回答。
回到县衙,杜知州终于露出点笑模样:"杨知县治理有方啊。"
杨弘业刚要松口气,杜知州话锋一转:"不过...这些新鲜事物,还是要谨慎。特别是那个信用券,朝廷还没这个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