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杨弘业连声应着。
送走杜知州,杨弘业瘫坐在太师椅上,对李文渊苦笑:"这位杜大人,是出了名的爱挑刺。他要是盯上咱们,往后日子就难过了。"
果然,没过几天,州府就下来一纸公文:要求青云县详细上报信用券的流通情况,并暂停扩大发行。
贾仁义急得嘴上都起了泡:"东家,咱们和各地商户的结算都用信用券,这要是停了..."
更麻烦的是,永昌县那边听说消息,也开始犹豫还要不要继续用信用券交易。
就在众人发愁时,白晓带回一个消息:杜知州最宠爱的五姨太要过生日了。
"听说这位五姨太最爱新奇玩意儿,"白晓挤眉弄眼,"咱们是不是..."
石疙瘩第一个反对:"送礼?咱们凭的是真本事!"
"这不是送礼,"李文渊若有所思,"是让杜大人亲眼看看,咱们这些东西的好处。"
五姨太生日那天,李文渊让石疙瘩特意打造了一套梳妆台。这梳妆台暗藏玄机:镜子能调节角度,抽屉带暗格,还有个精巧的首饰盒,一按机关就能旋转展开。
杜知州起初没在意,直到五姨太欢喜得当场试用了梳妆台,对着镜子照个不停。
"老爷您看!这镜子照得人真清楚!"
"这抽屉真能装!"
"哎呀,这个首饰盒太妙了!"
杜知州这才仔细打量起这件礼物。他毕竟是当官的,一眼就看出这梳妆台做工精湛,设计巧妙。
"听说你们工坊,还能做其他新奇物件?"他状似无意地问。
李文渊趁机介绍:"我们新研制的水车,能灌溉五百亩良田。新式织机,能让织工多挣三成工钱..."
杜知州听着,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
过了几天,州府又来人了。这次是杜知州派来的师爷,说是要"考察民生"。
师爷在青云县转了三天,看了工坊、医馆、新修的道路,还特意去看了用水车灌溉的农田。
临走时,师爷对杨弘业说:"杜大人说了,新生事物要鼓励,但也要规范。让你们拟个章程,把信用券的流通管起来。"
杨弘业长舒一口气,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个月后,杜知州在州府议事时,特意把青云县作为典范表扬了一番。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杜知州在堂上说,"像青云县这样,既发展了经济,又改善了民生,这才是为官之道!"
消息传回青云县,杨弘业激动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李文渊:
"文渊啊,杜大人要在全州推广咱们的经验!让你去州府讲讲那个...那个经营管理之道!"
这下可好,青云县真的声名远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