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试图自己分析利弊,但思绪如同乱麻,越理越乱。巨大的压力让她几乎喘不过气。她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悬崖边上,往前一步,可能是青云直上,也可能是万丈深渊。
最终,她几乎是本能地,再次向那个她最信赖的“后盾”发出了求救信号。她将“筑梦空间”的合作意向、赵志成的反对意见以及她自己的矛盾和挣扎,详细地整理成文字,发给了沈砚。
在邮件的最后,她写道:【沈顾问,我知道我应该学会独立决策,但这次的选择实在太关键,可能直接决定‘素纨’的生死。我真的很迷茫,压力巨大。恳请您帮我分析一下,我到底该如何抉择?】
发出邮件后,她焦灼地等待着。时间仿佛过得格外缓慢。
几个小时后,沈砚的回复如期而至。没有直接给出“做”或“不做”的答案,而是像往常一样,抛出了一连串引导她深度思考的问题:
**【苏总,】**
**【这是一个典型的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决策点。赵经理的分析基于经验和风险控制,完全正确。而你的犹豫,源于对品牌加速发展的渴望,也可以理解。】**
**【在做出决策前,建议你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和思考:】**
**1. ‘筑梦空间’的真实成功率?** 不要只看他们推红的案例。去仔细研究他们过往合作的、与‘素纨’调性类似的新品牌,有多少成功了?有多少默默无闻甚至消失了?尝试找到一些数据或业内人士的评价,评估其流量转化的真实效率。
**2. 用户的真实匹配度?** ‘筑梦空间’的用户画像是怎样的?他们是否真的是‘素纨’理念和价格的目标客户?还是仅仅因为平台的‘匠心’标签而暂时聚集?你的产品,是能真正打动他们,还是仅仅被视为一种‘猎奇’或‘情怀消费’?
**3. 你的不可替代性?** 如果这次合作成功,‘素纨’能从‘筑梦空间’带走什么?是仅仅一笔销售款,还是一批真正认同品牌、未来可能持续复购的忠实用户?平台的流量,有多少能沉淀为你自己的品牌资产?如果合作效果不佳,‘筑梦空间’是否会像抛弃其他品牌一样,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4. 你的风险承受底线?**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投入的十万资金全部损失,库存积压,品牌信誉受损,甚至团队散伙。这个后果,你和你的团队,是否真的能够承受?在情感上,在财务上?
**5. 有没有第三条路?** 除了完全接受或拒绝,是否存在谈判空间?例如,能否将独家期缩短?能否降低首次供货数量,但约定根据销售情况快速补货的机制?能否争取更高的采购价?将你的困境和顾虑,部分坦诚地与‘筑梦空间’沟通,试探他们的底线和合作诚意。**
**【将这些问题思考清楚,答案自然会浮出水面。记住,**最大的风险,往往来自于对风险的认知不足,以及超越自身能力的贪婪。** 但同样,**过于保守,也可能错失奠定胜局的关键机会。** 决策的权力,在你手中。】**
沈砚的回复,像一套精准的思维工具,瞬间为她厘清了混乱的思绪。他没有替她做决定,而是教会她如何自己去评估风险、看清本质。
苏晚晴反复阅读着这五个问题,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她立刻行动起来,按照沈砚的指引,开始疯狂地搜集信息。
她彻夜未眠,搜索“筑梦空间”过往的合作品牌案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对这些品牌的评价和销售数据;她潜入“筑梦空间”的用户社群,观察他们的讨论偏好和消费习惯;她重新审视“素纨”的品牌内核,思考其与平台用户的真实连接点;她甚至开始草拟几种不同的合作方案,计算着每一种方案下的盈亏平衡点和风险值……
天光微亮时,苏晚晴布满血丝的双眼,却闪烁着异常清澈和坚定的光芒。
经过一夜近乎残酷的剖析和测算,她终于看清了迷雾背后的真相。
“筑梦空间”的机会确实诱人,但其光鲜背后,失败者的尸骨远比成功者多。其用户虽然消费能力强,但对“匠心”、“故事”的消费更趋于理性和挑剔,且忠诚度更多指向平台而非单个品牌。更重要的是,经过测算,即便合作顺利,在六五折的采购价下,考虑到大批量生产可能带来的管理和品控成本上升,其利润空间也远没有她最初想象的那么丰厚,而所承担的风险却是全部的。
最关键的是,她意识到,“素纨”现阶段的核心任务,并非是追求爆发式的销售增长,而是**打磨好产品,讲好品牌故事,逐步积累真正认同其价值的核心用户**。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外部平台,无异于将命脉交于他人之手,这与她追求独立自主的初衷背道而驰。
想明白这一切,她的心彻底安定下来。
第二天上午,她先和赵志成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将自己的分析和最终决定告诉了他。赵志成在听完她条理清晰、数据支撑充分的分析后,眼中露出了惊讶和赞许的神色,最终重重地点头:“晚晴,你考虑得很周全!我支持你的决定!”
随后,苏晚晴拨通了艾米的电话。她的声音平静而自信:
“艾米经理,非常感谢‘筑梦空间’的厚爱。经过我们团队审慎的评估,我们非常珍视这次合作机会,但对于首次合作即承担两百件现货库存以及一个月的独家销售期,这对我们初创品牌来说,风险确实过高。”
她顿了顿,抛出了她思考后的方案:
“我们能否探讨一种更灵活的合作方式?例如,我们可以作为‘匠心回归’专题的推荐品牌之一(而非独家),提供五十件现货用于贵平台活动,同时开放少量限时预售名额,根据预售情况快速反应补货。这样既能满足贵平台的活动需求,也能将我们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同时,在合作价格上,我们也希望能基于小批量和我们独特的工艺成本,进行更合理的商议。”
电话那头的艾米显然没料到苏晚晴会如此冷静且有条理地提出反建议,沉默了几秒,语气不像之前那么热情,但也保持了专业:“苏总,您的顾虑我理解。不过您提出的方案……与我们此次专题的规划有一定出入。这样吧,我需要内部再讨论一下,有消息再回复您。”
苏晚晴知道,这个回复,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合作的流产。但她心中没有太多失落,反而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坚定。
“好的,期待您的消息。无论如何,感谢您的机会。”她礼貌地结束了通话。
放下手机,苏晚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她知道,她做出了现阶段对“素纨”最负责任的选择。她没有因为诱惑而盲目冒进,也没有因为恐惧而一味退缩。她在沈砚的引导下,运用自己的思考和调研,独立做出了这个关键的决策。
这次“赌注”,她选择不跟。但这并非懦弱,而是一种基于清醒认知的、更有力量的勇敢。
沈砚的邮件静静地躺在邮箱里。她再次点开,看着最后那两句话:
**【最大的风险,往往来自于对风险的认知不足,以及超越自身能力的贪婪。】**
**【但同样,过于保守,也可能错失奠定胜局的关键机会。】**
这一次,她真正读懂了其中的深意。
成长的路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赌注”。学会评估风险,洞察本质,并在关键时刻做出符合自身能力和长远利益的决策,这本身,就是比任何单一商业机会都更为宝贵的财富。
雏鹰的翅膀,在这一次未曾发生的“坠落风险”中,似乎变得更加坚韧了几分。她学会了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在压力之下独立思考。
而沈砚,那个始终站在她思维高处的引导者,再一次用他独特的方式,帮助她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内在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