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对症下“药(1 / 2)

第6章:对症下“药”

亲眼“目睹”了听竹小筑内那场残酷的灵力灌注后,沈砚的心境久久无法平复。云芷烟那苍白而绝望的脸庞,那在狂暴能量洪流中如同风中残烛般摇曳的自我灵光,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愤怒与无力感交织,但更多的,是一种愈发清晰的使命感。

他更加确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硬碰硬的力量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唯有从心灵层面入手,一点点瓦解那名为“替身”的沉重枷锁,才能为她赢得一线生机。

他的“心源炉鼎”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度运转着,不仅仅是为了修炼,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更精密的“诊断”与“治疗”工具。他开始更频繁、也更谨慎地,在极限距离下,远程感知云芷烟的能量状态。

通过“能量透析”,他能够“看”到许多肉眼和寻常神识无法察觉的细节:

灵力淤塞与扭曲: 凌霄真人强行灌注的灵力,虽然磅礴,却与云芷烟自身的灵力属性并非完全契合,如同强行注入不同源头的油与水,在许多细微的经脉节点处形成了淤塞。更严重的是,那些幽蓝色的神念丝线如同预设的管道,扭曲着她自身灵力自然的流转轨迹,使其运行起来滞涩艰难,效率低下,且隐患重重。

心神损耗与波动: 她的心神之力如同被反复拉扯的橡皮筋,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识海中,属于她自己的意念之光黯淡微弱,而被强行植入的、“瑶光”模板的冰冷意念则不断试图覆盖。每一次抵抗,都伴随着剧烈的精神波动和难以言喻的疲惫。这种消耗,远比肉身的疲惫更致命。

周期性低谷: 沈砚发现,在每次接受凌霄真人的“指点”或灵力灌注之后的两三天内,云芷烟的能量状态会陷入一个明显的低谷期。灵力淤塞加剧,心神波动剧烈,自我意识也最为模糊脆弱。这,正是他最需要介入的“治疗窗口”。

“对症下药……”沈砚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外门山野间那些无人问津的花草树木。

他的“药”,便是那一碗碗看似普通,实则倾注了他全部心神与智慧的甜羹。他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安抚,而是开始了极具针对性的“配方”调整。

当感知到她体内因外力冲击而灵力紊乱、经脉隐隐作痛时:

他会选取一种名为“流萤草”的夜光植物嫩芯。这种草蕴含着一丝极其温和的疏导之力,能润物细无声地帮助梳理淤塞的灵力。沈砚以“心源炉鼎”将其中的有效成分极致提纯,融入羹汤。同时,在熬制时,他将心神意念聚焦于“疏导”、“抚平”、“归流”等概念,让这份羹汤不仅作用于身体,更能在意念层面引导她体内躁动的能量趋于平和。

当感知到她因识海被侵蚀而心神不宁、惊悸难眠时:

他会冒险采集几滴生长在悬崖背阴处的“夜眠花”的露水。此花露水有极强的宁神静气之效,但因属性偏寒,用量需极其精准。沈砚通过无数次微操级别的能量调和,将其寒性中和,只保留最纯粹的安神精华。熬制时,他倾注的意念是“沉静”、“安眠”、“守护”,如同一曲无声的安魂曲,旨在为她支离破碎的心神提供一个短暂的避风港。

而更多的,是在她经历“雕琢”后的低谷期:

此刻的她,身心俱疲,自我价值感降到最低,正是那无形枷锁最沉重、也最容易被内部打破的时刻。沈砚会精心熬制一份基础能量更为充沛,且意念传递最为强烈的甜羹。

他不再仅仅传递模糊的“安宁”,而是开始尝试编织更清晰、更具指向性的心念。

他回想起自己作为“演员”时,如何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妙的语气停顿,将复杂的情感传递给观众。此刻,他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了极致。

在“心源炉鼎”的辅助下,他将自己的心神之力化为最细腻的丝线,编织着无形的“心语”。当羹汤熬成的那一刻,一股坚定而温暖的意念也被牢牢锁入其中:

“你很坚韧。”(肯定她承受痛苦后的坚持)

“你的痛苦,并非你的错。”(将痛苦根源外化,剥离自我否定)

“你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核心信息,直指被工具化的认知)

“你值得被温柔以待。”(强化她被尊重的权利认知)

这些意念,并非强行灌输的教条,而是如同春雨般,伴随着羹汤那温和的能量,悄然浸润她的心田。它们与她内心深处那份不甘被磨灭的自我,产生了微弱的共鸣。

这一日,在云芷烟又一次面色苍白地从凌霄真人处回来后,沈砚将一份承载着最强效“宁神”与“肯定”意念的甜羹,放在了那片他们“默契”的溪边石缝中。

云芷烟几乎是踉跄着来到溪边的。她甚至没有力气像往常一样警惕地探查四周,只是凭着本能,伸手取出了那个尚带余温的粗陶碗。

她靠着冰凉的溪石坐下,小口小口地吃着。依旧是那熟悉的清甜滋味,但这一次,她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暖意和心神的抚慰。

当那口羹汤咽下,一股奇异的、带着某种“坚韧”意味的暖流,似乎与她体内那不愿屈服的意志连接在了一起。紧接着,一种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汹涌而来,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仿佛有一个声音,穿越了重重阻碍,直接在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响起:

“你不是任何人的影子,你的伤痕是你抗争的证明,你的存在,独一无二。”

“啪嗒。”

一滴滚烫的泪珠,毫无预兆地滑落,砸进碗中,与那莹白的羹汤融为一体。

她愣住了,随即猛地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起来。不是委屈,不是悲伤,而是一种……被压抑了太久太久,终于得到确认和宣泄的酸楚与释然。

原来,真的有人能看到“云芷烟”,而不是透过她去看“瑶光”。原来,她那些无声的抗争和痛苦,并非毫无意义。

她紧紧捧着那只粗糙的陶碗,仿佛它是这冰冷世界里唯一的热源和依靠。

暗处,沈砚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看着那滴落下的眼泪。他知道,他下的“药”,开始起效了。

修复被工具化的认知,是一场漫长而精细的手术。他无法一刀切除病灶,但他可以持续不断地提供“营养”和“抗体”,增强她自身的“免疫力”。

“你值得……”

这个意念的种子,已经随着今日这碗“对症下药”的羹汤,穿透了坚冰,落入了她心田的最深处。

静待发芽。

那滴落入羹汤的眼泪,仿佛不仅仅湿润了碗中的食物,更在云芷烟干涸的心湖上,晕开了一圈无法忽视的涟漪。自那日后,某种微妙而坚定的变化,在她内心深处悄然发生。

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那份神秘的关怀,也不再仅仅将其视为绝望中唯一的慰藉。她开始以一种更为主动,甚至带着一丝隐秘“共谋”意味的心态,来对待这份来自暗处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