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海域,冬天常有过路的黄鱼群,就看咱们运气咋样了。”王老海通过对讲机(船上简易安装的)对曹云飞说。
曹云飞拿起望远镜,仔细搜索着海面。突然,他注意到远处有一片海鸟在低空盘旋、鸣叫,海水的颜色也似乎有些微的不同。
“王大爷,您看那边!”曹云飞指向那片海域。
王老海调整方向,驾船靠近。经验老到的他仔细看了看海鸟的动向和海面波纹,脸上露出了笑容:“有门儿!云飞,你眼力不错!下网!”
一声令下,曹云飞和靳从起立刻行动起来。巨大的流刺网被起网机缓缓放入海中,白色的浮标在海面上连成一条线。这是一个需要默契和技术的活儿,下网的深度、速度都关系到收获。曹云飞全神贯注,配合着王老海的指令,靳从起也努力跟上节奏。
网下好了,接下来就是等待。时间仿佛过得特别慢,只有风声、浪声和机器的轰鸣。靳从起有些焦急地来回踱步,曹云飞却显得很有耐心,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王老海的经验。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王老海通过对讲机喊道:“准备起网!”
起网机再次轰鸣起来,网纲被缓缓拉紧。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当沉重的渔网终于浮出水面时,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网眼里,密密麻麻挂满了金灿灿、银闪闪的大黄鱼!每条都有一尺来长,在冬日暗淡的光线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成功了!满网!都是大黄鱼!”靳从起第一个欢呼起来,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之前的晕船不适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曹云飞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用力拍了拍靳从起的肩膀。王老海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好!开门红!这么大这么肥的黄鱼群,多少年没见着了!云飞,你是咱船的福将啊!”
丰收的喜悦驱散了严寒和疲惫。大家伙儿干劲十足,忙着将活蹦乱跳的黄鱼从网上摘下来,分类放入舱底的冰舱。这一网的收获,远远超出了预期。
连续作业了几个小时,鱼舱快要满了,大家也累得筋疲力尽,但精神却无比振奋。返航前,曹云飞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他拿出从老家带来的一块光滑的木牌,上面请人刻了“山神之位”四个字,又拿出一块从海边捡来的、形状奇特的石头,代表海神。他将木牌和石头并排恭敬地固定在船头一个避风又显眼的位置。
然后,他点燃三炷带来的土香,对着船头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山神海神保佑,佑我‘山海关号’出入平安,鱼虾满仓。”香烟袅袅,融入海风之中。这个举动,既是对山林根本的不忘,也是对海洋敬畏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王老海和靳从起见状,也面色肃然地跟着鞠了一躬。
“山海关号”满载着收获和希望,踏上了归途。夕阳西下,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船头破开金色的波浪,留下长长的航迹。
曹云飞站在船头,望着远方渐渐清晰的陆地轮廓,心中豪情万丈。这一次成功的首航,不仅验证了他的选择,证明了他们的能力,更坚定了他们走向深蓝的信心。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前方还有更广阔的海域、更丰富的资源、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抹自信而从容的微笑。山与海的传奇,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山海关号”,这艘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航船,正向着无限的未来,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