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还想着给大伙分东西,仁义!”
“老曹家真是积德了,娶了个好媳妇,生了这么个好儿子!”
赞誉声不绝于耳,曹有才和李凤英听着,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曹云飞看着这热闹和谐的场面,心里也暖暖的。他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海鲜,更是一种连接,一种将山海情谊带回故土的满足感。
好不容易从屯口的热闹中脱身,一家人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自家小院。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鸡鸭在圈里欢实地叫着,菜畦里的菜长得水灵灵的,显然是管大山和靳老蔫时常过来照看着。
“到家了!总算到家了!”李凤英长出一口气,摸着熟悉的门框,眼眶又湿了。
放下行李,也顾不上歇息,女人们就开始张罗晚饭。今儿个这顿饭,意义非凡。大铁锅里,炖上了从海边带回来的大号咸鱼,贴上了金黄的苞米面饼子。另一口锅里,用带来的海米、干贝熬了汤,下了手擀面。管彤彤还特意用海带和五花肉炖了一锅,又炒了几个山野菜。
炊烟袅袅升起,久违的饭菜香弥漫了整个小院。饭桌上,摆满了山海交汇的菜肴:咸鱼饼子、海米面条、海带炖肉、小鸡炖蘑菇、凉拌山野菜……琳琅满目。
曹有才拿出了珍藏的老烧锅酒,给每个人都倒了一小盅,连青山和云霞都被允许用筷子头蘸着尝了一点。一家人围坐在炕桌前,灯光昏黄,却格外温馨。
“来!咱家这回算是闯了一回海,平平安安回来了!还带回来这么多好东西!这第一杯酒,敬老天爷保佑!”曹有才举起酒盅,声音有些哽咽。
“敬老天爷!”大家都举起了杯。
“这第二杯,”曹有才看向曹云飞和管彤彤,“敬云飞和彤彤,有胆有识,是咱老曹家的顶梁柱!”
“爹,您言重了。”曹云飞连忙说。
“这第三杯,”曹有才又看向靳从起和阿雅娜,“敬从起和阿雅娜,一路上护着这个家,是咱家的恩人,也是亲人!”
“叔,您这话说的,咱不都是一家人嘛!”靳从起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阿雅娜虽然不太懂酒桌规矩,但也学着样子,把杯里的酒一口喝了下去,辣得直吐舌头,惹得大家又是一阵笑。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就打开了。曹云飞讲着海边的见闻,巨大的海浪、奇形怪状的海鱼、热情的渔民;管彤彤说着如何跟海边妇女学晒海带、腌咸鱼;靳从起比划着怎么跟大风浪搏斗;阿雅娜则用生硬的汉语,描述着大海与山林的不同。
李凤英和曹有才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青山和云霞更是瞪大了眼睛,对父亲描述的那个蓝色世界充满了向往。
“等开春,爹带你们去看真的大海,坐咱家自己的大船!”曹云飞摸着两个孩子的头承诺道。
“太好了!”两个孩子欢呼起来。
吃完了饭,收拾停当,一家人坐在炕上喝茶唠嗑。窗外的月亮又大又圆,清辉洒满院落,安静而祥和。
曹云飞看着窗外,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出海,不仅带回了物质上的收获,更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心。山与海,不再是遥远的两端,而是可以通过奋斗连接起来的广阔天地。
“爹,娘,彤彤,”曹云飞缓缓开口,“我寻思着,咱不能光守着这点海货。咱这有山,那边有海,能不能想个法子,让这山里的好东西,也能换回海里的稀罕物?让咱屯里人,都能沾上这山海通联的光?”
管大山眼睛一亮:“云飞,你这想法好!咱这蘑菇、木耳、山药材,在山里不觉得,拿出去可是金贵东西!”
靳老蔫也点头:“是啊,公社山货店那边,我还能帮着张罗张罗。”
一个关于未来发展的蓝图,就在这温馨的夜晚,在这熟悉的农家炕头上,开始悄然勾勒。满载而归的,不仅是车上的行囊,更是充满希望的新篇章。而对于黑云来说,它正对着院子里那个散发着奇怪咸味的大贝壳,继续着它充满困惑而又执着的研究,为这个夜晚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