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交流是个大问题(1 / 2)

在党支部挂牌一周之后,林鸿彬把黄镇山、张钰琪请来办公室喝茶。

“黄副书记,张支书,在林场有没有什么困难?”

“其他的都好,吃的安逸,娃子们都很听话,工作起来劲头足,就是这一开腔,两方都听不懂撒!”

黄镇山抿了一口茶说道,满脸的惆怅。

“我这也是,除了语言沟通,其他的都好!”

张钰琪当然好了,林鸿彬出面开了一次大会,表态“加入团组织很有必要”后,团支部工作开展的就很顺利,知青们就踊跃写申请,知青林场的那些管理者都被快速吸收为入团积极分子。

老知青经过9个月的改造,普通话改善了好多,但新知青的改造还任重道远。

今年的知青来源更广,山水隔阻形成的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不同地方的语音、语调、语法、语顺差别相当的大,现在林场知青的口音那真是千奇百怪。

“语言这个事有点困难,南方人方言多,口音都重,沟通的时候都说的慢一些吧,必要场合,像开会之类的都用黑板,该写的都写上去,让木工组的多搞些小黑板。”

“这个要得!”

“这个可以有!”

“之前的知青的口音是改造过的,就是重学拼音、多唱歌、多朗读,效果还是有一些的,可以对新知青试试!钰琪同志,你的普通话会标准一些,你来负责这事。”

“请场长放心,我一定做好这项工作!” 张钰琪爽快答应。

随后,林鸿彬转向黄镇山,关切地问:“镇山同志,嫂子有没有正经工作。”

“没得,在家种田带幺儿!”

“你既然在地方上班了,也可以把家人接过来,两地分居不太像话。接过来也不怕没活干,今年林场会越来越忙的。”

“要得,哈哈儿就写信给我婆娘,让她带着幺儿过来撒!”

黄镇山说话都是川蜀的调调,没有接触一段时间确实听的需要点脑子去理解。

“这一路还要转好多趟车,挺麻烦的,要不你回去带人过来,安全一些!”

黄镇山考虑了一下,林场这吃好喝好,太适合小孩子的成长了,一定要把孩子带过来。

“那就谢咯场长了,我请假几天,一年多没回去了。”

“镇山同志,回来时帮忙带点你们家乡特有的蔬菜种子。”

“场长,这个才是让我回去的目的吧?”

“被你看出来了,哈哈哈!”

林鸿彬笑着回了一句,然后把头看向张钰琪。

“钰琪同志,你呢?有需要解决的个人问题吗?”

“我暂时没有,有需要一定找场长你!”

“你一定不要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