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车神(1 / 2)

清晨五点,天光未明,车间的灯已一盏盏亮起。

焊花在黑暗中绽开,像流星划过夜空。老刘戴着防护面罩,手持焊枪,正对一辆新下线样车的底盘进行最后加固。

他的动作比以往更慢,也更稳——每一处焊点都必须达到标准强度,因为从今天起,每一道焊缝都将录入“星辰号”质量追溯系统,终身可查。

这不仅是生产,是承诺。

丁元英站在质检台前,翻阅着昨夜汇总的数据报告。三十七项关键指标中,有三项仍处于临界值边缘:转向节疲劳测试余量不足、制动液密封性波动、电控模块低温启动响应延迟。

这些问题不大,但足以成为压垮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能再靠差不多过关。”他合上文件,对身旁的技术组长说,“通知所有岗位,今日起执行‘双签制’——装配与质检必须同时签字才能流转下一道工序。谁签字,谁负责。”

技术组长迟疑:“可这样会拖慢进度,第一批交付只剩四十五天了。”

“我们卖的不是车,是信誉。”丁元英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如果为了赶工期而放行隐患,那我们就和那些烂尾扶贫项目没区别。”

话音落下,远处传来脚步声。

芮小丹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加急传真。她脸色微沉,将纸递到丁元英手中:“省厅刚发来的通知——原定三十辆采购订单,临时调整为十辆试运行,其余二十辆暂缓,待半年运营评估后再议。”

丁元英看完,眉头微蹙。

这不是否定,而是犹豫。

他知道,上级并非不信他们,而是不敢全信。一个村级车企,毫无先例可循,哪怕专家组背书,决策层依旧心存顾虑。十辆车,是一次试探,一次小心翼翼的信任投石问路。

“看来,我们要用十辆车,证明一百辆车的价值。”他淡淡道。

芮小丹点头:“但我们得让这十辆车,变成十颗种子。”

两人并肩走出车间,晨雾弥漫,远处山峦如墨。忽然,一阵引擎轰鸣由远及近,一辆白色越野车疾驰而来,在厂区门口急刹停下。

车门打开,跳下一个穿着工装夹克的男人——是韩楚风。

他大步走来,风尘仆仆,眼神却锐利如刀。“你这儿动静不小啊,连我都被惊动了。”他拍了拍丁元英的肩膀,“正天集团的投资委员会昨天开会,有人提议撤资观望,觉得你这是‘理想主义闹剧’。”

丁元英不惊不怒:“那就让他们撤。”

“我说不行。”韩楚风冷笑一声,“我说,正天的钱可以亏,但不能丢脸。你要是倒了,别人只会说,看连丁元英都搞不成的事,谁还敢信?”

三人走进办公室,韩楚风坐下,掏出一份文件:“我带来了两个消息,一好一坏。好消息是,我已经说服董事会追加一个亿的战略投资,不要股权,算作无息贷款,期限五年。条件只有一个:三年内实现盈亏平衡,并完成核心技术自研。”

丁元英沉默片刻:“代价呢?”

“代价是你得接受集团派驻一名财务总监,全程监管资金使用。”韩楚风直视着他,“我知道你讨厌干涉,但这次不一样。这笔钱不只是帮你,也是帮整个体系建立信用模板。我们必须向所有人证明民间力量也能做出靠谱事。”

丁元英缓缓点头:“我可以接受监督,但不能干预技术路线和人事决策。”

“成交。”韩楚风笑了。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冯世杰探头进来,声音有些发颤:“丁总……古城市监局那边来了电话,说他们接到了匿名举报信,指控我们虚报产能、伪造检测数据,现在市监局要派工作组突击检查。”

空气骤然凝固。

芮小丹猛地站起:“谁干的?”

“还不清楚。”冯世杰咬牙,“但他们附上了几张内部照片,角度很熟,像是有人从咱们厂里拍的。”

丁元英闭上眼,片刻后睁开,目光清冷:“有人想让我们死在起跑线上。”

韩楚风冷笑:“典型的既得利益反击。我们动了某些人的蛋糕,自然有人坐不住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芮小丹问。

丁元英起身,走向窗边。阳光正穿透云层,洒在崭新的冲压机上,金属表面泛着冷光。

“我们不做任何隐瞒。”他说,“通知全体员工,配合检查。所有资料开放查阅,监控录像随时调取。

另外,把这三个月的质量日志、工资发放记录、供应链合同全部扫描归档,上传至国家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公开可查。”

“你要主动曝光?”冯世杰惊讶。

“真相不怕曝光,怕遮掩。”丁元英转身,语气坚定,“他们想用谣言杀人,我们就用透明破局。我要让所有人看到,这个厂,没有秘密。”

当天下午,检查组抵达。

六名工作人员带着执法记录仪进入厂区,神情严肃。

然而当他们看到整齐的档案室、实时更新的质量看板、工人实名制培训记录,以及墙上公示的责任清单时,态度逐渐缓和。

带队的是市监局质量科副科长陈岩,四十出头,作风务实。他在查看完一批进货检验单后,抬头问:“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明明没人要求公开。”

“因为我们知道,信任比订单更重要。”芮小丹答,“群众可以原谅失败,但无法原谅欺骗。我们不怕查,只怕不被理解。”

陈岩沉默良久,最终说道:“我会如实上报。但我建议你们申请诚信示范企业认证,这对后续融资和政策支持都有帮助。”

送走检查组后,夜幕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