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1 / 2)

话说赖大领着贾芹离开后,一宿无话,只是安静地等着贾政归来。另一边,那些被重新召进园子的女尼和女道姑们,一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都想着到园子里各处好好逛逛,明天准备进宫。

可没想到,赖大特意吩咐了负责看守园子的婆子和小厮,让他们只给她们提供些吃喝的东西,却严令一步都不准她们离开原地。

这些女孩子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赖大为何要如此安排,但也没办法,只能乖乖坐着,一直等到天亮。

园子里各处的丫头虽然都知道这些女尼是被拉进来,准备进宫去服侍的,但对于具体的原因和情况,她们也并不十分清楚。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贾政正准备下班回家,可这时堂上发下来两省城工项目的费用估算和报销册子,需要立刻查核,一时半会儿回不了家。于是,他派人回来告诉贾琏:“赖大回来了,你一定要仔细查问清楚。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用等我。”

贾琏接到命令后,先替贾芹感到高兴,但转念一想,如果处理得毫无依据,又怕贾政起疑心。于是他琢磨:“不如去回禀二太太,向她讨个主意再办。这样就算不合老爷的心意,我也不用承担太大的责任。”

主意打定后,贾琏便进内宅去见王夫人,说道:“昨天老爷看到揭帖后非常生气,把贾芹还有那些女尼、女道都叫进府里来查办了。今天老爷没空过问这种不成体统的事,让我来回太太,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所以我来请示太太,这件事该如何办理?”

王夫人听了,十分惊讶,说道:“这是怎么回事?要是芹儿真做出这种事来,那还像咱们家的人吗!不过这个贴帖的人也可恶,这些话能随便乱说吗!你到底问过芹儿没有,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呢?”

贾琏说:“刚才我也已经问过了。太太想想,先不说他到底有没有做那事,就算他真做了,一个人做了这种混账事,哪会轻易承认?不过我觉得芹儿应该也不敢干这种事,毕竟他清楚那些女孩子都是娘娘会临时召见的,万一闹出什么事来,那可怎么办?依侄儿的看法,要查问这事也不难,但要是真问出来了,太太打算怎么处理呢?”

王夫人问道:“现在那些女孩子都在哪里?”

贾琏回答:“都锁在园子里呢。”

王夫人又问:“姑娘们知不知道这件事?”

贾琏说:“大概姑娘们也都只知道这是为宫里准备的,外面并没有说起其他的事情。”

王夫人说道:“这样的话,这些东西是一刻也不能留了。之前我本就打算把她们打发走,都是你们说留着好,现在这不就弄出事来了吗!你直接让赖大他们把这些人带走,仔细问问她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亲人,把相关的文书找出来,花上几十两银子,雇条船,派个可靠的人把她送回老家去,所有东西连同文书都一起发还回去,这样咱们也就没麻烦了。

“要是因为一两个不好的人,就把她们全都逼着还俗,那也太作孽了。要是把她们交给官媒,虽说咱们不要卖身钱,可官媒把她们弄去卖钱,哪里会管她们的死活呢!

“还有芹儿,你狠狠地训斥他一顿。除了祭祀和喜庆的时候,没什么事就别让他到这里来,万一撞上老爷正在气头上,那可就自讨苦吃了。

“再跟账房说一声,把这一项钱粮的账目注销掉。另外,派个人到水月庵传个话,就说老爷有令:除了上坟烧纸,要是有本家的爷们到她们那里去,不许接待。要是再传出一点不好的风声,连那个老尼姑一起撵出去。”

贾琏一一都答应了,随后出去把王夫人的话转告给了赖大,说:“这是太太的主意,让你照这样去办。事情办完后,回来跟我说一声,我好去回禀太太。你赶紧去办吧。等老爷回来,你也按照太太的吩咐去回复。”

赖大听了,连忙说道:“咱们太太可真是菩萨心肠。这帮人得安排人送回去!既然太太一片好心,那肯定得挑个妥当的人去办。芹哥儿就交给二爷处置了吧。还有那个贴帖子的人,奴才我定会想办法查出来,狠狠地收拾他一顿才好。”

贾琏点了点头,说:“行,就这么办。”说完,便立刻对贾芹做了处置。赖大也赶忙把那些女尼等人领了出去,按照王夫人的主意去安排了。

到了晚上,贾政回到家。贾琏和赖大把事情的经过向贾政做了汇报。贾政本就是个不喜欢多操心的人,听了之后,也就没再过多过问,把这事儿撂到一边了。

只是那些无赖之徒,一听说贾府放出了二十四个女孩子,哪个不心生贪念。不过,这些女孩子究竟能不能顺利回家,目前还没有个确切的结果,也不好随意猜测。

且说紫鹃见黛玉的身体渐渐好转,大观园里也没什么事,又听说府里那些女尼正在准备应付宫里来的差使,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就想去贾母那儿打听打听。正好碰到鸳鸯这时候闲着,两人便坐下来闲聊,聊着聊着就提到了女尼的事。

鸳鸯一脸诧异说道:“我可没听说过,回去我问问二奶奶就知道了。”

正说着,就看见傅试家派来的两个女人过来给贾母请安。鸳鸯要上去陪着,可那两个女人因为贾母这时间正在睡午觉,就跟鸳鸯打了声招呼,然后回去了。

紫鹃就好奇地问:“这是谁家派来的?”

鸳鸯一脸嫌弃地说:“可真是讨人嫌!家有个姑娘长得挺漂亮,就跟献宝似的,经常在老太太面前夸自家姑娘长得怎么好看,心地怎么善良,礼数又周全,说话干脆利落,做针线活手还特别巧,又会写字又会算账,对长辈还特别孝顺,对待下人也和和气气的。每次来都编这么一大套话,不停地跟老太太说。我听着都烦死了,这几个老婆子真让人讨厌。可咱们老太太就爱听这些话。不过老太太爱听也就罢了,咱们宝玉平时见了那些老婆子可都烦得不行,偏偏见了他们家的老婆子就不烦,你说奇不奇怪?前些天他们还来说,好多人家去他们家求亲,他们家老爷都不答应,心里就想着跟咱们这种人家结亲才行。一会儿夸,一会儿奉承的,把老太太的心都给说动了。”

紫鹃听了,一下子愣住了,就假装随意地说:“要是老太太喜欢,那为啥不给宝玉定下来呢?”

鸳鸯刚要说出其中的原因,就听见上面有人说:“老太太醒了。”鸳鸯赶紧就上去了。

紫鹃没办法,只好起身从宝玉那儿出来,回到大观园里。她一边走,一边心里琢磨:“这天底下难道就只有一个贾宝玉不成?你也惦记着他,我也惦记着他。我们家那一位现在更是痴心得不行。瞧她那副神情,心里肯定全在宝玉身上了。她这一回又一回地生病,不就是为了这个还能是什么!这家里‘金’的‘银’的关系都还没理清楚,要是再冒出来个什么傅姑娘,那可就更乱套了。不过我看宝玉的心思,似乎也在我们那一位的身上。可之前听鸳鸯说,宝玉好像见一个爱一个的,要是这样,那咱们姑娘不是白白为他操心了吗?”

紫鹃本来想的都是黛玉,越想越觉得复杂,连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心里想劝黛玉别瞎操心,可又怕黛玉会因此更加烦恼;要是就这么看着黛玉这样,又实在觉得她可怜。

她左思右想,心里越来越烦躁,忍不住啐了自己一口,自言自语道:“你替别人瞎操什么心!就算林姑娘真的和宝玉成了,就她那脾气,也不好伺候。宝玉虽说性情不错,可也是个贪多嚼不烂的主。我还是别劝别人瞎操心了,我自己才是瞎操心呢!从今往后,我就尽心尽力地服侍姑娘,其他的事儿一概不管了。”这么一想,心里倒觉得清净了不少。

回到潇湘馆来,看见黛玉独自一人坐在炕上,正在整理以前做过的诗文词稿。黛玉抬头看见紫鹃来了,便问道:“你刚才去哪里了?”

紫鹃回答说:“我今天去看了看姐妹们。”

黛玉又问:“你难道是去找袭人姐姐了?”

紫鹃说:“我找她干什么。”

黛玉心里一琢磨,觉得这话怎么就这么顺口说出来了,顿时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便轻啐了一口,说道:“你找谁,和我有什么关系!快去倒茶吧。”

紫鹃在一旁听了,心里暗自好笑,便转身出去倒茶。

这时,只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阵喧闹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紫鹃一边倒茶,一边让人去打听情况。

不一会儿,那人回来报告说:“怡红院里的几株海棠花,之前已经枯萎了好几棵,也没人去浇水照料。昨天宝玉路过,看见枝头上好像有花骨朵冒出来了。大家都不信,没当回事。没想到今天海棠花竟然开得特别好,众人都感到十分惊奇,纷纷跑去看。连老太太和太太都被惊动了,都赶来赏花呢。所以大奶奶让人清理园子里的败叶枯枝,那些人正忙活着传话。”

黛玉也听到了这些动静,知道老太太来了,便赶紧换了衣服,让雪雁去打听:“如果老太太来了,就立刻来告诉我。”

雪雁没去多久,就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说:“老太太、太太还有好多人都来了,请姑娘赶快过去吧。”

黛玉对着镜子稍稍整理了一下妆容,轻轻拢了拢鬓角的碎发,随后便扶着紫鹃的手,前往怡红院来。

一进院子,就看见贾母正坐在宝玉平时常躺的那张榻上,黛玉连忙走上前,恭敬地说道:“给老太太请安。”行完礼后,她退到一旁,又依次见过了邢夫人和王夫人。接着,她转过身来,与李纨、探春、惜春以及邢岫烟相互问候,寒暄了一番。

这时,黛玉发现凤姐因为生病没有来;史湘云因为叔叔调职回京,已经被接回家去了;薛宝琴也去了她姐姐家住;而李家的两位姐妹,因为觉得园子里最近事情太多,便跟着李婶娘搬到外面去住了。所以,今天黛玉在怡红院见到的,就只有这么几个人。

大家围坐在一起,说笑了一阵,话题渐渐转到了院子里那花开得异常的事情上。

贾母说道:“这花按理说应该在三月里开的,现在虽然是十一月,但因为节气晚,还算十月,正是小阳春的天气,因为暖和,花开了也是很正常的。”

王夫人附和道:“老太太见多识广,说得在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邢夫人则有些疑惑地说:“我听说这花已经枯萎一年了,怎么这回突然在不该开的时候开了,肯定有什么原因。”

李纨笑着说道:“老太太和太太说得都有道理。不过,我这人爱瞎想,我觉得肯定是宝玉有什么喜事要来了,这花是提前来报信的。”

探春虽然没说话,但心里却在想:“这花开得肯定不是好兆头。一般来说,顺境则昌盛,逆境则衰亡。草木能感知时运,不在该开的时候开,肯定是有什么不祥之兆。”但她只是心里这么想,并没有说出来。

而黛玉听到大家说是喜事,心里不禁一动,便高兴地说道:“以前有个故事,说田家有一棵荆树,三个兄弟因为分家,那棵荆树就枯萎了。后来,他们兄弟被感动了,又重新住在一起,那棵荆树就又茂盛起来了。可见草木也是随着人的心意变化的。现在二哥哥认真读书,舅舅很高兴,那棵树也就开花了。”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都很高兴,说:“林姑娘这个比方打得很有道理,很有意思。”

正聊着天,贾赦、贾政、贾环还有贾兰都进来赏花了。

贾赦率先开口道:“要按照我的主意,直接把这花树砍了得了,保不准是花妖在作祟。”

贾政却不认同,说道:“遇到怪事不把它当回事,那些怪事自然就消失了。没必要砍这树,随它去就好了。”

这话刚好被贾母听见了,她立马不高兴了,说道:“这是谁在胡说八道!人家正有喜事好处,什么怪不怪的。要是真有好事,你们去享受;要是有啥不好的事儿,我一个人担着。你们可别再瞎说了!”

贾政听了贾母的话,不敢再吭声,讪讪地和贾赦他们一起走了出去。

那贾母心里高兴,吩咐人去厨房传话,让赶紧准备酒席,好让大家一同赏花。

接着,她点名道:“宝玉、环儿、兰儿,你们每人作一首诗来记录这喜庆的时刻。林姑娘身体刚恢复,就别让她费神了;要是她有兴趣,就帮你们改改诗。”

说完,她又转向李纨说:“你们都来陪我喝几杯。”

李纨连忙应声“好”,然后笑着对探春说道:“这可都是你惹出来的热闹。”

探春说道:“说了不让我们作诗了,怎么反倒责怪我们惹出来的热闹。”

李纨笑着解释:“海棠诗社不是你发起的吗?现在那株海棠树也仿佛要加入咱们诗社,来凑这份热闹了。”这话一出,大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酒菜摆上了桌,大家边吃边喝,气氛十分融洽。每个人都想让贾母开心,于是纷纷说些欢快、有趣的话。

这时,宝玉走上前,给贾母斟满酒,随即灵感涌现,很快就吟成了一首四句诗。他写下来,然后念给贾母听: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大意为:海棠花为何突然间就凋零败落了?如今这繁茂的花朵又是为了什么而绽放?想来应该是北堂(古人常以“北堂”代指母亲)能够增添福寿,在冬至一阳初生之时,这海棠花就像先于寒梅绽放一样(早早地传递着吉祥美好的征兆)。

贾环也写了一首,然后念道:草木逢春当茁芽,海棠未发候偏差。人间奇事知多少,冬月开花独我家。

大意为:草木在春天到来时本应蓬勃地长出新芽,那海棠树到现在还没发芽,这显然有些差错。这世间稀奇古怪的事儿能有多少?没想到在冬天这海棠花居然在我家独自绽放了。

贾兰用端正的楷书认真誊写好文章后,呈献给贾母。贾母便让李纨来念: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雪后开。莫道此花知识浅,欣荣预佐合欢杯。

大意为:

在如烟似雾的水汽中,梅花凝聚着娇柔妩媚的姿色在春日来临之前凋零。

寒霜浸染大地,雪花飘落之后,却又微微泛红盛开。

可别小瞧了这看似娇弱的梅花,它所蕴含的深意和价值,远非表面那般浅显。

它那欣欣向荣的姿态,就像在喜庆的合欢宴上为人们带来祝福。

贾母听完众人的诗作后,开口说道:“我对诗不太在行,不过听下来,觉得兰儿那首写得不错,环儿的就差了些。都别拘着了,都过来吃饭吧。”

宝玉见贾母对诗作评价后心情不错,自己也越发来了兴致。这时,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晴雯去世那年,院里的海棠花也枯萎了;如今海棠花又重新绽放,按说院里这些人都会顺顺当当的。可晴雯却再也不能像这花一样,枯萎之后还能重新焕发生机了。想到这儿,宝玉原本的喜悦之情瞬间消散,心里涌起一阵悲伤。

不过,他很快又转念一想:前几日巧姐提到,凤姐打算让五儿到院里来,说不定这重新盛开的海棠花,或许是为了迎接五儿才开的也有可能。

这么一想,宝玉心里的悲伤又渐渐褪去,重新恢复了笑容,和大家一起说笑起来。

贾母在又坐了半天,然后在珍珠的搀扶下起身回去了。王夫人等人也随着一同过来。

这时,只见平儿笑嘻嘻地迎上前,说道:“我们奶奶知道老太太在这儿赏花,可惜自己身子不好来不了,就特地派奴才来伺候老太太和太太们。另外,还有两匹红布,是送给宝二爷用来包裹这些花的,就当是贺礼。”

袭人赶忙走上前接过红布,然后呈给贾母看。贾母看了笑道:“还是凤丫头能想出这些花样来,这事儿办得,让人看着既体面又新鲜,又有趣。”

袭人笑着对平儿说:“你回去替宝二爷跟二奶奶道声谢。要是真有喜事,那大家一起沾喜气。”

贾母听了,也笑着说道:“哎哟,我还忘了呢!凤丫头虽说现在病着,可心思还是这么灵透,这礼物送得也真是恰到好处。”

贾母一边说着,众人便一同跟着她离开了。平儿私下里拉着袭人,轻声说道:“奶奶说了,这花开得实在是有些蹊跷,让你剪块红绸子挂上,这样就算把这喜事应验过去了。以后也就别再老是把这事儿当成什么稀罕事儿到处乱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