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高兴极了,连忙向紫鹃作了一个揖,又亲自过去道谢。
紧接着,湘云和宝琴也各自临摹了几篇字送来。这些字凑在一起,虽然还不够完成功课,但也足够用来搪塞了。宝玉这下放了心,于是把该读的书又重新温习了几遍。
他每天都专心用功,可巧这时,靠近海边的地方发生了海啸,冲毁了好几处百姓的住所。地方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让贾政在顺路的时候去查看灾情、发放赈济物资后再回来。这么一算,贾政得到年底才能回家。
宝玉听了这个消息,便又把读书写字的事情放到一边,依旧像从前一样四处游荡玩耍。
当时正值暮春时节,史湘云觉得十分无聊,这时她看到柳絮纷纷扬扬地飘舞,一时兴起,便偶然写成了一首小令,选用的是《如梦令》这个词牌,词的内容是: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大意为:这哪里是那褪色的绣线球滚落时扬起的丝丝残絮,分明是卷起了半幅如香雾般氤氲的帘幕。用纤细柔美的手轻轻拈起,竟惹得杜鹃悲啼、春燕妒忌。暂且停一停,暂且停一停!千万别让这大好春光就此匆匆离去。
湘云自己写好了一首作品,心里很是得意,便用一张纸誊写好,先拿给宝钗看,接着又去找黛玉。
黛玉看完后,笑着说道:“写得好!这内容新奇又有趣。不过我可写不出来。”
湘云笑着说:“咱们这几个诗社,一直都只是作诗,从来都没有填过词。你明天何不发起一个诗社来填词,换个花样,岂不是更有新意?”
黛玉听了,一时来了兴致,便说道:“你这话说得太对了。我现在就去请他们过来。”说着,她一面吩咐下人准备几种果品点心,一面马上派人分别去邀请众人。
这边,史湘云和林黛玉两人就商定了以“柳絮”为题,又限定好几个词牌,写好之后,挂在墙上。
大家都围拢过来查看,只见上面写着:“以柳絮作为主题,限定用各种词牌小调来创作。”
众人又都看了史湘云所写的,纷纷称赞欣赏了一番。
宝玉笑着说道:“在填词这方面我其实水平一般,不过既然有这样的活动,我也免不了要胡诌一首出来。”
接着,大家开始拈阄来决定各自要用的词牌。宝钗拈到了《临江仙》,宝琴拈到了《西江月》,探春拈到了《南柯子》,黛玉拈到了《唐多令》,宝玉拈到了《蝶恋花》。
紫鹃点上了一支梦甜香,大家便开始静下心来思索创作。
不一会儿,黛玉就有了灵感,写完了自己的词。紧接着,宝琴和宝钗也陆续完成了。
她们三人写完之后,互相传看,这时宝钗笑着说道:“我先把你们的都看完了,再来看我自己的。”
探春笑着说道:“哎呀,今天这香怎么烧得这么快,都已经只剩下三分之一了!我才刚写出半首。”说着,她又问宝玉写好了没有。
宝玉虽然已经写了一些,但自己觉得不满意,便都擦掉打算重新写,等他回头看那香的时候,发现香已经快要烧完了。
李纨等人笑着说道:“这就算宝玉输了。蕉丫头那半首就先写出来吧。”探春听了,赶忙把自己写的半首《南柯子》写了出来。众人看时,只见纸上只有半首词,写的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大意为:
柳枝只是空自挂着纤细的枝条,徒然垂下那如丝缕般交缠的柳线。既难以彼此绾系住,也无法互相长久羁绊。只能听任那东西南北的风吹得各自分离。
李纨笑着说道:“这倒也挺容易续写的,怎么不接着续上?”
宝玉看到香已经燃尽了,便心甘情愿地承认输了,不肯敷衍了事、勉强拼凑,于是把笔搁下,过来瞧瞧这半首诗。看到诗没写完时,他反倒来了兴致,有了灵感,于是提起笔接着续写道: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花瓣飘落,你且不必为此感到惋惜,它们何时再度飞回枝头,我心中自会知晓。黄莺哀愁、蝴蝶疲惫,这已是晚春芳华将尽的时节。即便来年春天还能再次相见,可那也已隔了整整一年的光阴!
大家都笑着说道:“你份内该做的都做不出来,到这儿却偏偏有了。就算写的挺好,也不算数。”说着,大家便一同看起了黛玉写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大意为:
轻盈的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百花盛开的洲渚之上,馥郁的香气在燕子楼前渐渐消散。
它们一团团两两相依,结成圆球的形状。
柳絮飘泊无依,又像人那薄如蝉翼的命运。在风中相互缠绕、缱绻情深,展现出风流姿态!
草木好像也知道忧愁,年纪轻轻居然头发白了。
深深叹息这一生最终会落入谁的手中,又会被谁收藏?
它们托付给了那无情的东风,春天对它们不管不顾。任凭它们离去,不忍心让它们长久停留。
大家看了,都纷纷点头,心中满是感慨,说道:“写得太令人伤感了,不过确实写得极好。”接着,众人又看宝琴所作的那首《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大意为:
汉朝皇家园林里,零星散落的几株花树显得有限。
隋朝大堤上,繁花似锦的点缀无穷无尽。
多年的丰功伟业,终究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如明月般皎洁、梅花般高雅的志向也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
不知有多少庭院里落花满地?又有谁家的帘栊间飘散着如雪的柳絮?
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都是同样的景象;偏偏是那些离乡背井的人,心中的怨恨最为深重!
大家都笑着说道:“到底是她的词句洪亮有气势。像‘几处’‘谁家’这两句写得最是精妙。”
宝钗笑着回应说:“不过,这两句终究还是稍显有些过于消沉衰败了。在我看来,柳絮原本就是那种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但依我的想法,我偏要把它写得美好动人,这样才不至于落入俗套。所以,我也胡乱写了一首,可能不一定合大家的心意。”
众人听后,笑着劝道:“别太谦虚了。我们这就好好欣赏欣赏,相信肯定是好的。”于是,大家一同观看宝钗写的这首《临江仙》,只见词中写道: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在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大意为:洁白轻盈的柳絮在华美的白玉堂前随风翩跹起舞,东风将它们卷得非常均匀。
成群的蜜蜂与蝴蝶在花丛间纷飞缭绕。柳絮几时会随那流水白白逝去?又怎会轻易零落成泥、委身于尘埃?
尽管柳絮随风飘散、忽聚忽分,但它的本性始终不变,任凭命运让它聚散离合。
盛开的花朵不要嘲笑柳絮没有根基,它会频频借助风的力量,飞向那高远的青云之上!
大家都被这诗作惊艳得直拍桌子,连声叫好,纷纷说道:“这诗写得太有水平、太有力量了,自然得数这首最好。潇湘妃子的情感缠绵又带着悲戚,排第二;枕霞的情致妩媚,排第三;小薛和蕉客今天名次靠后,得接受惩罚了。”
宝琴笑着说道:“我们自然会接受惩罚,不过不知道那些交白卷的,又该怎么罚?”李
纨说道:“先别急,对交白卷的人肯定得重重处罚,下次再犯就按这个标准来罚。”
话还没说完,就听见窗外竹林里“啪”的一声响,就像帘子底下的横档突然倒下来似的,把屋里的人都吓了一跳。
丫鬟们赶忙跑出去查看,这时站在帘子外的丫鬟大声喊道:“有个大蝴蝶形状的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其他丫鬟听了,都笑着议论:“这风筝做得真精致!也不知道是谁家放风筝时把线弄断了。把它拿下来。”
这时,宝玉等人听到动静也走了出来。
宝玉一看那风筝,就笑着说道:“我认识这个风筝,这是大老爷院子里娇红姑娘放的,咱们把它拿下来给她送回去吧。”
紫鹃听了,笑着说道:“难道全天下就她有这样的风筝,别人就不能有了?我才不管,我先把它收起来。”
探春见状,说道:“紫鹃你也变得小气起来了。咱们自己又不是没有,现在去捡别人放飞掉下来的,也不怕犯了忌讳!”
黛玉也笑着附和:“就是呢,谁知道这是谁在放晦气的,快把它丢出去吧!把咱们的风筝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紫鹃听了,连忙吩咐小丫头们把这风筝送到园门口,交给值日的婆子,并叮嘱说:“要是有人来找,就还给人家。”
这里的小丫鬟们听到要放风筝,个个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刻就行动起来。大家手忙脚乱地各自忙碌,都忙着去拿出一个美人形状的风筝来,有的搬来高凳准备放飞,有的忙着捆扎风筝线轴的支架,还有的则在整理缠绕风筝线的籰子。
宝钗和其他几位姑娘则站在院门口,吩咐丫鬟们到院子里空旷的地方去放。
宝琴笑着说道:“你这个风筝样子不怎么样,比不上三姐姐的那个软翅大凤凰风筝好看。”
宝钗笑着说道:“确实是这样”,随即转头对翠墨说,“你去把你们的风筝也拿来,咱们一起放放。”翠墨笑嘻嘻地应了一声,便跑去取风筝了。
宝玉见状,也来了兴致,打发一个小丫鬟回家,说:“把昨天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风筝拿过来。”
小丫鬟去了好久,却空着手回来了,笑着解释说:“晴姑娘昨天已经把风筝放走了。”
宝玉听了,有些失落地说:“我还没放过一次呢。”
探春在一旁笑着安慰道:“横竖算是给你把晦气放走了。”
宝玉听后,只好说:“那好吧。再去把那个大螃蟹风筝拿来。”
丫鬟应声而去,不一会儿,就和几个人一起抬来了一个美人风筝和籰子,说道:“袭姑娘说,昨天把螃蟹风筝给了三爷了。这个是林大娘刚送来的,就放这个吧。”
宝玉仔细端详了一番,只见这个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很是喜欢,便吩咐道:“快放起来吧。”
这时,探春的风筝也被拿来了,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在那边山坡上已经放飞起来。宝琴也让人把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形状的风筝取来。宝钗也来了兴致,也取了一个风筝来放,她的风筝是一连串七只大雁形状的。
大家都把风筝放上了天。只有宝玉的美人形状风筝怎么也放不起来。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亲自上阵,放了半天,风筝才飞到房子那么高,就又落了下来。
这可把宝玉急得满头大汗,大家见状又都笑了起来。宝玉气得把风筝扔在地上,指着风筝说:“要不是这风筝是个美人形状,我一脚就把它踩得稀烂!”
黛玉笑着说道:“那是风筝的顶线不好,拿出去让人重新做一根顶线,就能放好了。”
宝玉一边让人拿出去重新做顶线,一边又取了一个风筝来放。大家都仰着头看天空,只见这几个风筝都高高地飞在半空中了。
这时,丫鬟们又拿来许多各式各样用来“助兴放风筝”的附加物,大家玩闹了一会儿。
紫鹃笑着说道:“这一回的风可大了,姑娘您来放放风筝吧。”黛玉听了,便用手帕垫着手,稍稍停顿了一下,果然感觉到风势强劲。她接过缠线工具,顺着风筝的势头一松手,只听见一阵“哗啦啦”的响声,线轴上的线瞬间就放完了。
黛玉便招呼大家一起来放。众人都笑着说:“每个人都有机会,你先请吧。”
黛玉笑着回应:“放风筝虽然有趣,但我心里总是有些不忍。”
李纨在一旁说道:“放风筝就是为了图个乐子,而且还有说法是能放走晦气呢。你更应该多放放,把你这病根儿都一并带走,那就好了。”
紫鹃也笑着说道:“我们姑娘真是越来越小气了。哪一年不放飞几个风筝呀?今年怎么突然心疼起来了。姑娘要是不放,那就让我来放吧。”
说着,她从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在风筝线根部一寸不留地“咔嚓”一声剪断,笑着说:“这一剪,病根儿可就都被带走了!”
那风筝飘飘摇摇,渐渐往后退去,一会儿就变得只有鸡蛋大小了,转眼间就只剩下一个黑点,再一眨眼就完全看不见了。
大家都仰着头,眯着眼睛,赞叹道:“有趣,有趣。”
宝玉在一旁感慨道:“可惜不知道它落在哪里了。要是落在有人居住的地方,被小孩子捡到还好,要是落在荒郊野外,没有人烟的地方,我可真替它感到寂寞。这样想着,我还是把我这个也放飞吧,让它们两个作伴儿。”
于是,他也用剪子剪断了线,照着之前的样子把风筝放飞了。
探春正准备动手剪断自己风筝上系着的线,让那只绘有凤凰图案的风筝飞走,就在这时,她抬头望见天空中还飘着另一只凤凰风筝,不禁好奇地问道:“不知道这只风筝是谁家放的?”
周围的人听了都笑着回应:“先别急着剪你的风筝线,看看这只风筝,好像正朝着咱们这边飞过来,像是要和你的风筝绞在一起呢。”话音刚落,那只凤凰风筝果然越飞越近,最终与探春的风筝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大家正准备收线,让风筝落下来,却发现对方也在收线,两边的线缠得更紧了,难以分开。
就在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形状如同门扇一般、装饰着响鞭的“喜”字风筝,它带着清脆的响声,如同钟声回荡在半空中,也迅速向这边逼近。
众人见状,纷纷笑道:“这下好了,又来一个凑热闹的。先别急着收线,让它们三个绞在一起,肯定很有趣!”说着,那“喜”字风筝果然也加入了战局,与两只凤凰风筝紧紧缠在了一起。
三组风筝的线纠缠在一起,大家手忙脚乱地想要分开它们,却不料线突然全部断开,三个风筝失去了牵引,飘飘摇摇地飞向了远方。众人见状,纷纷拍手大笑,说道:“真是太有趣了!就是不知道那个‘喜’字风筝是谁家的,放得这么调皮!”
这时,黛玉也说道:“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感觉有些累了,想去休息一下。”
宝钗笑着说:“再等等我们吧,等我们都放完了,大家一起散。”
说着,她看到姐妹们的风筝都已经放去了,大家这才各自散去。黛玉回到房间,歪在床上养神休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