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家见到平儿走进来,纷纷问道:“你们奶奶在做什么呢,怎么不来了?”
平儿笑着回答:“她哪有空闲来。说是最近没好好吃东西,又不能亲自来,所以派我来问问还有没有剩下的,让我带几个回家去吃。”
湘云立刻说:“有,多的是。”随即吩咐人装了十个特别大的螃蟹进盒子里。
平儿补充道:“多拿几个团脐的(指母螃蟹)。”
大家又拉着平儿坐下,平儿却不肯。李纨硬拉着她,笑着说:“就偏要你坐。”说着,把她拉到身边坐下,还端了杯酒递到她嘴边。
平儿匆匆喝了一口就想走。李纨说:“就是不许你走。看来你是只听你们奶奶的话,我的话就不听了。”接着,她又吩咐嬷嬷们:“先把盒子送过去,就说我把平儿留下了。”
那婆子很快拿了盒子回来,转达说:“二奶奶说,请各位奶奶和姑娘们别笑话她嘴馋。这个盒子里是刚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给奶奶和姑娘们尝尝。”然后,她又对平儿说:“派你来你就贪着玩不想回去了。我劝你还是少喝一杯吧。”
平儿笑道:“多喝一点又能拿我怎样?”说着,她一边继续喝酒,一边吃螃蟹。
李纨搂着她笑道:“真是可惜,这么好的模样,命运却这么普通,只能在屋里使唤。不知情的人,谁不把你当作奶奶、太太看待。”
平儿一边与宝钗、湘云等人吃喝谈笑,一边转过头,笑眯眯地对李氏说:“奶奶,您别老摸我,怪痒痒的。”
李氏笑道:“哎哟!这是什么硬邦邦的东西?”
平儿回答:“是钥匙。”
李氏好奇地问:“什么钥匙?难道是有什么贵重东西怕人偷,所以随身带着?我整天和人开玩笑,说有个唐僧取经,就有白马来驮他;有个刘智远打天下,就有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姐儿,就有你。你就是奶奶的总管钥匙,还要这额外的钥匙做什么?”
平儿笑着回应:“奶奶喝了酒,又开始拿我打趣了。”
宝钗也笑着插话:“这倒是实话。我们私下里评论人,你们几个真是百里挑一,各有各的好。”
李纨接着说道:“大小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拿老太太屋里来说,要是没有鸳鸯,那可真不行。从太太开始,谁敢驳回老太太的意思?只有鸳鸯敢。偏偏老太太只听她的话。老太太的穿戴,别人记不住,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要不是她管着,不知要被多少人哄骗去呢。那孩子心地也公正,虽然身份不低,但常替人说好话,从不仗势欺人。”
惜春笑道:“老太太昨天还说,鸳鸯比我们几个还强呢。”
平儿说道:“她本来就是个出色的人,我们哪里能比得上她。”
宝玉说:“太太屋里的彩霞,是个实在的人。”
探春补充道:“确实如此,她表面上老实,心里却很有数。太太就像个慈悲的佛爷,对事情不太上心,但彩霞都替太太留意着。家里的大事小情,几乎都是她提醒太太处理的。就连老爷在家或外出的大小事务,她也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太太要是忘了,她还会私下告诉太太。”
李纨听后说:“那也难怪。”接着指着宝玉说:“要是宝玉屋里没有袭人,以你们的性格,还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呢!就是像凤丫头那样厉害的人,也得靠袭人这样的得力助手,才能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若是没有袭人,她哪能如此周到?”
平儿笑着回应:“当初陪嫁过来四个丫头,死的死,走的走,现在就剩下我这个孤鬼了。”
李纨又说:“你倒是幸运。凤丫头也是有福气的。想当年你珠大爷在世时,何尝没有两三个丫头,你们看我是那种容不下人的人吗?但天天只见她们两个不合心意。所以你珠大爷一走,趁着年轻,我就都打发走了。如果当时能留下一个好的,我现在也多个帮手。”说着,不觉流下了眼泪。
众人连忙劝慰:“这又何必伤心呢,不如散了,大家去贾母、王夫人那里请安吧。”于是,大家洗完手,相约一同前往贾母和王夫人处问安。
众婆子和丫头们过来打扫亭子,整理桌上的杯盘。袭人便和平儿一同往前去,袭人邀请平儿到她房里坐坐,再喝上一杯茶。
平儿婉拒道:“茶就不喝了,下次再来吧。”边说边准备离开。
袭人又叫住了她,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的都还没发呢,是怎么回事?”
平儿一听这话,连忙转身回到袭人身边,确认周围无人后,压低声音说:“你别问了,反正再过两天就会发的。”
袭人笑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把你吓得这样?”
平儿悄悄告诉她:“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就预支出来放债了。等别处收的利息凑齐了,才会发给大家。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千万别跟别人说啊。”
袭人笑道:“难道她还缺钱花,贪心不足?何必费这个劲呢!”
平儿也笑道:“可不是嘛。这几年靠这一项,她已经攒了好几百两了。她的公费月例又用不上,十两八两地攒起来放债,单是这些私房钱的利息,一年不到就能上千两银子呢!”
袭人笑道:“拿着我们的钱,你们主子和奴才一起赚利息,却让我们傻等。”
平儿说:“你又说没良心的话了,你难道还缺钱用吗?”
袭人道:“我虽不缺钱,但也没地方花,就留着预备给我们那位。”
平儿道:“你要是真有急事需要用钱,我那里还有几两银子,你可以先拿去用,回头我再从你的份例里扣就是了。”
袭人道:“现在也用不上,怕到时候不够用,我再派人去取就是了。”
平儿应了一声,径直走出园门,回到家中,发现凤姐儿并不在房里。这时,她意外地看到上次来打秋风的那位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正坐在另一间屋子里。张材家的和周瑞家的正陪着他们,还有几个丫头在地上忙着倒出袋子里的枣子、倭瓜以及一些野菜。
大家看到平儿进来,都连忙站了起来。刘姥姥因为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份,赶紧跳下炕来问候道:“姑娘好啊!”接着又说:“家里人都托我问好。早就想来给姑奶奶请安,看望姑娘了,只是因为田里忙,今年好不容易多收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都丰收。这是第一批摘下来的,没敢卖,留着最好的孝敬姑奶奶和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吃山珍海味也吃腻了,尝尝这个野味,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平儿连忙道谢说:“真是费心了。”接着请刘姥姥坐下,自己也坐了下来。然后又让张婶子、周大娘坐,还吩咐小丫头去倒茶。
周瑞家的和张材家的见状,笑着打趣道:“姑娘今天脸上春意盎然,眼圈都红了。”
平儿笑着说道:“确实如此。我本来是不打算吃的,但大奶奶和姑娘们硬拉着我灌酒,没办法只好喝了两杯,脸就红了起来。”
张材家的听后笑道:“我倒是想吃呢,可没人邀请我。要是明天再有人请姑娘们,记得带上我一起去啊。”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周瑞家的接着说:“早上我就看见那些螃蟹了,一斤里面只能称两三个。这么两大篓子,估计得有七八十斤吧。要是家里上上下下的人都想吃,恐怕还不够分呢。”
平儿回答:“哪里够啊,也就那些有名望的人能吃上两个。至于其他人嘛,有的或许能尝到,有的可能就尝不到了。”
刘姥姥感叹道:“这样的螃蟹,今年要五分一斤呢。十斤就是五钱,五五得二五,三五一十五,再加上酒菜,总共要花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饭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生活了。”
平儿于是问道:“想必你已经见过奶奶了吧?”
刘姥姥回答说:“见过了,她让我们等着呢。”说着,她又望向窗外看了看天色,说:“天色不早了,我们还是赶紧走吧,不然出不了城可就麻烦了。”
周瑞家的说:“你这话倒是在理,我去帮你看看情况。”说完她就径直去了,过了一会儿才回来,笑着说:“可真是你的福气到了,竟然得了这两位主子的青睐。”
平儿等人连忙问情况如何,周瑞家的笑着回答:“二奶奶正在老太太那儿呢。我本来想悄悄告诉二奶奶,说你刘姥姥想回家,怕晚了出不了城。结果二奶奶说:‘大老远的,人家扛着那么多重东西来,如果晚了,就住一晚,明天再回去。’这不是和二奶奶有缘吗!还不止呢,偏偏老太太也听见了,问刘姥姥是谁。二奶奶就详细说了。老太太说:‘我正想找个见多识广的老人家聊聊天,请她来我见见。’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缘分啊!”说完,就催促刘姥姥赶快过去。
刘姥姥说:“我这副模样怎么见人呢!好嫂子,你就说我走了算了。”
平儿连忙说:“你快去吧,没关系的。我们老太太最疼惜老人和穷人,和那些轻狂狡诈的人不一样。我看你是有点怕见贵人,我和周大娘陪你去。”说着,就和周瑞家的领着刘姥姥往贾母那边去了。
守在二门口值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都站了起来。其中两个还赶紧跑上前来,亲切地称呼平儿为“姑娘”。
平儿问他们:“又有什么事吗?”
那个小厮笑着回答:“现在时候也不早了,我妈生病了,我得赶紧去找大夫。好姑娘,我能请半天假吗?”
平儿听后说道:“你们倒挺会算计,一个个都商量好了,轮流请假,也不先跟奶奶报备,光来跟我磨嘴皮子。前天住儿刚走,二爷偏偏要找他,找不到人,最后还是我应起来的,结果还说我徇私情。今天你又来了。”
这时,周瑞家的插话道:“是真的,他妈确实病了,姑娘你就帮他应承下来,放他去吧。”
平儿思考片刻后说:“那明天一早必须回来。听着,我后面还得用你呢,别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你这一趟出去,顺便给旺儿带个话,就说是奶奶问的,他那剩下的利息什么时候交上来。明天再不交,奶奶也不要了,干脆就送给他用了。”
小厮听后满心欢喜地答应了,随即离去。
平儿等人来到贾母的房间时,大观园里的姑娘小姐们正都在贾母身边侍奉着。
刘姥姥走进屋,只见屋内珠光宝气,女眷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一时分辨不出都是谁。只见一张软榻上斜倚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身后坐着一个穿着纱罗、美丽得像画中人的丫鬟,正帮她捶腿,而凤姐儿则站着与众人说笑。
刘姥姥立刻意识到这位就是贾母,连忙上前,满脸堆笑,连连行礼,口中说着:“给老寿星请安。”
贾母也赶紧欠身回礼,并让周瑞家的搬把椅子来让刘姥姥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