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1 / 2)

话说宝钗和湘云两人商量妥当之后,当晚一切平静无事。

次日,湘云提议邀请贾母等人一同赏桂花。贾母等人听后都说:“难得她有这份雅兴,我们自然不能扫她的兴。”

到了中午时分,贾母果然带着王夫人、凤姐,还特地邀请了薛姨妈等人,一同进了大观园。

贾母问起:“哪个地方比较好?”

王夫人回答说:“全凭老太太喜欢,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凤姐道:“藕香榭那边已经布置好了,而且山坡下的两株桂花开得正盛,河水也碧绿清澈。如果我们坐在河中央的亭子里,既宽敞又明亮,还能欣赏到清澈的水面。”

贾母听了,点头赞同说:“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一行人便往藕香榭走去。原来这藕香榭建在水池中央,四面开窗,左右有曲折的走廊相通,横跨水面与岸边相连,后面还通过一座曲折的竹桥隐秘相接。

大家踏上竹桥,凤姐赶紧上前搀扶着贾母,嘴里还安慰道:“老祖宗,您只管大步走,没问题的,这竹桥特有的咯吱声,别有一番趣味。

一踏入这座凉亭之内,便瞧见栏杆外侧摆放着两张竹制的小桌,一张桌上摆放着酒杯餐具,另一张则陈列着茶筅、茶盂等各式各样的茶具。那边有几个丫鬟正忙着扇风炉煮茶,而这边也有几个丫鬟在另一座风炉旁温酒。

贾母见了,满心欢喜,连忙问道:“能想到备茶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这个地方、这些用具都收拾得如此干净。”

湘云笑着回答:“这是宝姐姐帮我一起准备的。”

贾母赞道:“我就说这孩子心思细腻,凡事都能考虑得周全。”说着,她的目光又落在了柱子上挂着的一副黑漆镶嵌着蚌壳的对联上,于是命人念。湘云便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大意为:荷花倒映在水中,随着归来的船桨轻轻摇曳,菱角和莲藕的香气弥漫在深处,映衬着那座竹制的小桥。

贾母听闻后,再次抬头望向那块匾额,随后转过头对薛姨妈说:“我小时候,家里也有个类似的亭子,名字叫做‘枕霞阁’。那时候,我的年纪和这些姑娘们差不多大,经常和姐妹们一起去那里玩耍。有一天,我不小心失足掉了下去,差点儿淹死,费了好大劲才被救上来,但头却被木钉碰破了。现在我鬓角边上那个指头大小的凹陷,就是那时候留下的伤痕。大家都担心我溺水又受了风寒,说我可能活不成了,没想到最终还是康复了。”

凤姐不等别人开口,抢先笑道:“要是那时候真活不成,现在这么大的福气又让谁来享受呢!由此可见,老祖宗您从小就是福大命大之人,连头上这个窝都是天意安排,用来装福寿的。寿星老儿的头上本来也有个窝,那是因为福寿装得太满,反而凸出来了。”话没说完,贾母和在场的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贾母笑着说道:“这小猴子真是顽皮至极,就知道拿我开涮,真恨不得撕烂你那张甜嘴!”

凤姐儿笑着回应:“等会儿吃螃蟹,怕您吃了凉东西心里不舒服,所以逗您开心一笑,只要您高兴了,多吃两个也就没事了。”

贾母听了,笑得合不拢嘴:“明儿个我让你成天跟着我,我好天天乐呵乐呵,可不许你回自己屋去了。”

王夫人笑着插话:“老太太就是宠着她,才把她惯成这样,您一边宠着她,一边还这么说她,明儿她可就更没规矩了。”

贾母依然笑着回答:“我就喜欢她这样,再说她也不是那种不懂分寸的孩子。家里平时也没什么事,咱们娘几个就该这样乐乐呵呵的。只要大体的礼数不错就行了,没必要让她整天拘谨得像个神仙似的!”

说完,大家一同走进亭子。献茶之后,凤姐急忙搭起桌子,准备杯子和筷子。桌子的安排是这样的:上面一桌坐着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和宝玉。东边一桌则是史湘云、王夫人以及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西边靠近门边的一张小桌是为李纨和凤姐准备的,但座位上虚设无人,因为她们两人都不敢坐下,只在贾母和王夫人的桌子旁侍候。

凤姐吩咐道:“螃蟹不要一次性拿太多,还是放在蒸笼里,先拿十个来,吃完了再拿。”

说着,她又让人打来水洗手,然后站在贾母身边剥蟹肉,第一块先递给了薛姨妈。薛姨妈推辞道:“我自己掰着吃才香甜,不用别人让。”于是,凤姐便将蟹肉奉给了贾母。第二块则给了宝玉,并吩咐道:“把酒烫得滚烫的再拿来。”接着,她又命小丫头们去取用菊花叶和桂花蕊熏制的绿豆粉来,以备洗手之用。

史湘云吃了一个螃蟹后,便起身离座去招呼别人,还走到外面,让人盛了两盘子螃蟹给赵姨娘和周姨娘送去。

这时,凤姐走过来对史湘云说:“你不擅长张罗这些,你就安心吃你的吧。我先替你张罗着,等大家吃完了,我再吃。”

湘云不肯,于是吩咐人在旁边的走廊上另设了两桌,安排鸳鸯、琥珀、彩霞、彩云和平儿过去坐。

鸳鸯笑着对凤姐说:“二奶奶在这里忙着伺候,我们可就不客气先开吃了。”

凤姐回答:“你们尽管去吃,这里都交给我处理就好。”

说着,史湘云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凤姐和李纨也只是随意应付着场合。凤姐依旧起身忙碌,不一会儿走到了走廊上。

鸳鸯她们正吃得开心,见凤姐过来,都站了起来说:“奶奶怎么又出来了?也让我们好好享受一会儿嘛。”

凤姐笑道:“鸳鸯这小丫头片子越来越坏了,我替你干活,你还不领情,反倒埋怨起我来了。快给我斟杯酒来喝。”

鸳鸯笑着连忙斟了一杯酒,递到凤姐嘴边,凤姐仰头一饮而尽。琥珀和彩霞也各斟了一杯酒送到凤姐唇边,凤姐都一一喝了。

平儿早已剥好了一枚蟹黄送过来,凤姐说:“多加点姜醋。”一面吃了,一面笑道:“你们继续坐着吃吧,我可要走了。”

鸳鸯笑着说:“真不要脸,吃我们的东西。”

凤姐儿笑着回应:“你就别跟我开玩笑了。你知道你琏二爷看上你了,打算跟老太太说,要纳你做妾呢。”

鸳鸯啐了一口说:“呸,这种话也亏你说得出口!我不拿沾了蟹黄的手抹你一脸就不错了。”说着就追上来要抹。

凤姐儿求饶道:“好姐姐,这次就饶了我吧!”一旁的琥珀笑道:“鸳鸯要是真走了,平儿还会饶了你?你们看看她,还没吃几个螃蟹呢,醋倒是喝了一碟子,真是个爱吃醋的。”

平儿手里正掰着一个蟹黄满满的螃蟹,听了这话,便拿着螃蟹往琥珀脸上抹去,边笑边骂:“看我不教训你这个嚼舌根的小蹄子!”

琥珀笑着往旁边一闪,平儿扑了个空,往前一冲,正好把蟹黄抹在了凤姐儿的腮帮子上。凤姐儿正和鸳鸯嬉笑打闹,冷不防被吓了一跳,“哎哟”了一声。大家再也忍不住了,都放声大笑起来。

凤姐忍不住笑着责备道:“你这个死蹄子!眼睛长到天边去了,竟敢往你妈脸上乱抹。”

平儿连忙跑过来,替凤姐擦拭干净,并亲自去端水来。

鸳鸯在一旁打趣道:“阿弥陀佛!这可真是现世报啊。”

贾母那边听见了笑声,连声问道:“什么事让你们这么开心?快说来让我们也乐乐。”鸳鸯等人高声笑着回答:“二奶奶来抢螃蟹吃,平儿生气了,把螃蟹黄抹了她主子一脸。现在主子奴才打成一团了。”

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听了,也都笑了起来。贾母笑道:“你们看她怪可怜的,就把那些蟹腿、蟹脐给她一些吃算了。”

鸳鸯等人笑着答应了,又高声说道:“这满桌子的蟹腿,二奶奶随便吃就是。”

凤姐洗完脸走过来,又服侍贾母等人吃了一会儿。黛玉则不敢多吃,只夹了一点蟹肉就放下了。

贾母暂时放下了筷子,大家这才散了席,纷纷去洗了手。有的人去赏花,有的人在水边逗鱼,尽情游玩了一番。王夫人于是对贾母说:“这里风大,而且刚才又吃了螃蟹,老太太还是回房休息一下吧。如果您高兴,明天再来这里逛逛。”

贾母听了,笑着回应:“你说得对。我怕扫了你们的兴,本想多陪陪你们。既然这么说,那咱们就都回去吧。”说完,她又回头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和林姐姐吃多了螃蟹。”

湘云点头答应。接着,贾母又对湘云和宝钗两人说:“你们两个也别吃太多。那东西虽然好吃,但不宜多食,吃多了会肚子疼的。”

两人连忙应声,一起送贾母出园子,然后才返回。回来后,他们吩咐下人收拾残席,准备重新布置。

宝玉提议道:“也不用重新摆了,咱们干脆作诗吧。把那张大圆桌放在中间,酒菜都围着放。也不用固定座位,谁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大家随意散坐,岂不是更自在?”

宝钗赞同道:“这主意极好。”

湘云也说:“虽然这么说,但还有其他人。”

于是,她又吩咐另摆一桌,挑选了些热螃蟹,邀请袭人、紫鹃、司棋、待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人一同坐下享用。在山坡的桂树底下,铺了两条花毡,命令那些服役的婆子和小丫头们也坐下来,让她们随意吃喝,有需要时再过来使唤。

湘云拿起诗题,用针线将其固定在墙上。大家看后纷纷议论道:“题目确实新颖,就是怕写不出来。”

湘云又解释了不限制韵脚的原因。宝玉说:“这才合情理,我最讨厌限制韵脚的做法。”

林黛玉因为不太喝酒,也不喜欢吃螃蟹,所以她让人搬来一个绣墩,靠着栏杆坐下,手执钓竿开始钓鱼。

宝钗手里把玩着一枝桂花,玩了一会儿后,便俯身趴在窗槛上,掐下桂花蕊往水面上扔,引得鱼儿浮上来啄食。

湘云一会儿出神,一会儿礼让袭人等人,一会儿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尽管放量享用美食。

探春、李纨和惜春则站在垂柳的树荫下,观赏着飞翔的鸥鹭。迎春独自站在花荫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

宝玉一会儿看看黛玉钓鱼,一会儿又挤到宝钗旁边说笑两句,一会儿又去看袭人等人吃螃蟹,自己也陪着她们喝了两口酒,袭人还剥了些蟹肉给他吃。

黛玉放下钓竿,走到宴席间,拿起那只乌银梅花自斟壶,挑了一个小巧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鬟见状,知道她想喝酒,连忙走上前来斟酒。

黛玉说:“你们继续吃吧,让我自己来斟才有意思。”说着便斟了半杯酒,一看是黄酒,便说道:“我刚才吃了点螃蟹,感觉心口有点隐隐作痛,得喝点热热的烧酒才行。”

宝玉连忙说道:“这里有烧酒。”随即吩咐人取来一壶用合欢花浸泡的酒加热。

黛玉浅尝了一口就放下了杯子。宝钗也走过来,另取了一个杯子,同样尝了一口也放下了,然后用笔蘸墨,在墙上的《忆菊》诗题旁打了个勾,并在

宝玉急忙说:“好姐姐,第二个题目我已经想好四句了,你就让给我吧!”

宝钗笑道:“我好不容易想到一首,你就这么着急。”

黛玉默不作声,接过笔来,在第八个题目《问菊》旁打了勾,接着又在第十一个题目《菊梦》旁也打了勾,同样在每个题目

宝玉也拿起笔,在第二个题目《访菊》旁打了勾,并加了一个“怡”字。

探春走过来看了看,说:“竟然没有人选《簪菊》,那我来写《簪菊》吧。”她又指着宝玉笑道:“刚才已经宣布过,不许在诗中带出闺阁的字眼,你可要小心哦!”

话音刚落,湘云走了过来,一连在第四个和第五个题目《对菊》和《供菊》旁都打了勾,并在

探春说:“你也该给自己起个别号。”

湘云笑道:“我们家虽然现在有几处轩馆,但我又不住在那里,借来用也没意思。”

宝钗笑道:“刚才老太太说,你们家以前也有个水亭叫‘枕霞阁’,这不就是你的吗?虽然现在没了,但你毕竟是那里的旧主人。”

众人都觉得有理,宝玉不等湘云动手,就帮她把“湘”字擦掉,改成了一个“霞”字。

又过了一会儿,十二个题目都已经完成,大家各自誊写出来,交给了迎春。迎春另外拿了一张雪浪笺纸过来,将所有人的作品一并誊录在上面,每个人作的诗

忆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大意为:

面对西风,心中满是惆怅与烦闷,正值蓼草泛红、芦苇泛白的凄清时节,让人愁断肠。

空旷的篱笆和老旧的园圃里,秋天的痕迹已无处寻觅,只有清瘦的月亮和寒冷的霜露,还知晓我梦中的情愫。

心随着远去的归雁越飘越远,孤单地坐着痴痴地听傍晚时分传来的捣衣声。

有谁能怜惜我因思念菊花而生的病?只能自我安慰,待到重阳佳节,我们定会有重逢之期。

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大意为:

在晴朗带霜的日子里,悠然自得地计划了一次出游,决心不让酒杯与药盏羁绊住脚步。

在这寒霜降临、月光皎洁的夜晚,不知是哪户人家精心栽种了秋菊?栏杆之外,篱笆旁边,又有何处藏着赏菊人的愁绪?

穿着蜡封的鞋子远道而来,心中满是期待与喜悦,步履轻快。面对这清冷的美景,低声吟诵,诗意无穷,兴致悠长。

如果秋菊能够理解并怜惜这位爱诗的访客,那就请不要辜负他今天特意携杖前来的这份雅兴!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大意为:

秋天里,拿着锄头从菜园里移栽来花卉,特意在篱笆旁和庭院前一一栽种。

昨晚的一场雨让它们焕发了生机,今天清晨,欣喜地发现它们在霜冻中依然绽放。

在这清冷的秋色中吟诵着无数首诗歌,沉醉时便以一杯酒向这寒香致敬。

用泉水灌溉,用泥土封根,细心地呵护着这些花儿,深知在这幽静的乡间小径旁,它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大意为:

从别处花圃移栽来的花儿珍贵如金,一簇簇颜色有深有浅,层次分明。

在稀疏的篱笆旁随意地坐着,沉浸在花朵那清幽冷艳的香气中,抱着膝盖低声吟诵。

细数周围万物,再无比你更高傲脱俗,细细观赏,似乎唯有我能成为你的知音。

秋光匆匆流逝,切莫轻易辜负,让我们在这美好时光里相对而坐,更应珍惜每一分光阴。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大意为:

弹琴时品酒,乐趣无穷,足以与知己相伴,书桌上亭亭玉立的花卉为室内平添了几分幽静。

隔着座位,仿佛能嗅到小径边秋露的芬芳,放下书本,独自面对着那一枝秋色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