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2 / 2)

宝玉拿起大酒杯,一口气喝干,接着说:“现在我们要围绕‘悲、愁、喜、乐’这四个字来说话,而且每句话里都必须提到‘女儿’,还要解释这四个字的原因。说完后,要喝门杯里的酒。酒面呢,得唱一首新颖流行的曲子;酒底嘛,就得是席上能活跃气氛的东西,可以是古诗、旧对联,或者是《四书》《五经》里的成语。”

薛蟠没等宝玉说完,就站起来打断道:“我不玩,别算我。这明显是捉弄我呢!”

云儿见状,站起来推他坐下,笑着说:“怕什么?你天天喝酒,难道还不如我吗?等会儿我也会说。说对了就算了,说错了,不过就是多喝几杯,哪里就会醉死呢!你现在要是搅乱了酒令,反而要喝十大杯,然后被赶下去给人倒酒,你愿意吗?”

大家都拍手叫好!薛蟠听了,没办法,只好坐下,听宝玉先说。宝玉便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大意为:女儿的悲哀,是青春年华空守闺房;女儿的忧愁,是后悔让夫婿去追求功名;女儿的喜悦,是对镜晨妆时容颜美丽;女儿的快乐,是在秋千架上穿着春衫轻舞飞扬。

大家听了都说:“这话讲得有道理。”

唯独薛蟠扬起脸,摇头说道:“不行,得受罚!”

其他人问:“为什么该罚呢?”

薛蟠回答:“他说的我完全听不懂,怎么不该罚?”

云儿便掐了他一下,笑着说:“你还是自己好好想想吧。等会儿说不上来,那才叫真的该罚呢。”

接着,有人拿来琵琶,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大意为:流不尽的相思泪如红豆般洒落,画楼中春柳春花竞相绽放,无休无止。黄昏后,纱窗外风雨交加,令人难以安睡。新愁旧怨交织心头,挥之不去。珍馐美味也难以下咽,哽咽在喉。菱花镜中照不见昔日容颜,只见消瘦憔悴。眉头紧锁无法舒展,漫漫长夜难以煎熬。哎!这情形,就如同那隐约可见的青山遮挡不住,悠悠流淌的绿水永不断绝。

演唱结束后,众人纷纷鼓掌叫好,唯独薛蟠挑剔说没有按照节拍来。宝玉喝完了面前的酒,随即拿起一片梨子,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以此作为结束语,完成了这一轮酒令。

接下来轮到冯紫英,只听冯紫英说道: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大意为:女儿伤心,因为她的丈夫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女儿烦恼,因为大风将她的梳妆楼吹倒。女儿高兴,因为她头胎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快乐,因为她偷偷跑到花园里捉蟋蟀玩耍。

说完,端起酒来唱道: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大意为:你是个迷人的存在,你是个情感丰富的人,你是个机灵古怪的小精灵,你就是那超凡脱俗的神仙也比不上。我说的每一句话你却都不相信,只让你私下里去悄悄打听,到那时你才会明白我有多么疼爱你!

唱完饮了门杯,说道:“鸡声茅店月。”令完,

薛蟠叹道:“我的儿,有你薛大爷呢,你怕什么!”众人都道:“别打扰她,别打扰她!”

云儿又道: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

薛蟠说:“前几天我见到你母亲,还特地叮嘱她不要打你。”

大家都说:“谁再多嘴,就罚酒十杯。”

薛蟠连忙自己拍了一下嘴巴,说道:“真是没记性,以后再也不提了。”

云儿接着又说: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

大意为:女儿满心欢喜,情郎依依不舍不愿回家。女儿快乐,放下箫管,开始摆弄起琴弦。

说完便唱道:荳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

大意为:三月三日豆蔻花开时,有只小虫试图钻入花中。它努力了半天也没能进去,最后只好爬到花瓣上荡起了秋千。肉嘟嘟的小心肝啊,花儿都不开了,看你怎么钻进来?

唱完这首小曲,云儿饮尽了门杯中的酒,然后说道:“桃之夭夭。”说完,轮到薛蟠接令了。

薛蟠开口道:“我要说了啊:女儿悲……”说了半天,却没见他继续往下说。冯紫英笑着催促道:“悲什么?快说出来听听。”

薛蟠立刻急得眼睛像铃铛一样大,瞪了半天,才勉强挤出话来:“女儿悲……”接着又咳嗽了两声,继续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

大家听后,都忍不住放声大笑。薛蟠不服气道:“笑什么笑,难道我说得不对吗?一个女儿家嫁了人,要是丈夫对不起她,她能不伤心吗?”

大家笑得直不起腰,催促道:“你说得对极了,快接着说

薛蟠瞪了大家一眼,接着念道:“女儿愁……”念到这儿,却又停了下来。大家好奇地问:“愁什么?”

薛蟠回答道:“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大家嘻嘻哈哈地笑着说:“该罚,该罚!这句更是不合逻辑,不过前面的还算可以原谅。”说完,便要斟酒。

宝玉笑着回应:“只要押韵就行了嘛。”

薛蟠则道:“令官都同意了,你们还瞎起哄什么!”大家一听这话,才安静下来。

云儿笑眯眯地说:““乱说!难道我就没有好的句子吗?听我说完: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

大意为:新婚之夜的花烛还亮着,而新娘早晨却慵懒地不愿起床。

(编者注:意思大家都明白,我是故意这么翻译的。)

大家听了都感到惊讶,纷纷说道:“这句话怎么如此有诗意?”

薛蟠接着又说:女儿乐,一根(打出来肯定不过审)往里戳。

大家听后,纷纷转过头来说:“真是的,赶紧唱吧!”

于是薛蟠开始唱道:一个蚊子哼哼哼。

众人都愣住了,问道:“这是哪出曲子?”

薛蟠却继续唱着:两个苍蝇嗡嗡嗡。

大家纷纷说:“算了,算了,算了!”薛蟠接着说:“不听拉倒!这可是新曲子,叫哼哼韵。如果你们不乐意听,就连酒令也别玩了,那我就不唱了。”

众人连忙回应:“免了吧,免了吧,可别耽误了其他人的时间。”

这时,蒋玉菡开口说道: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大意为:女儿感到悲伤,因为丈夫离家后再也没有回来。女儿心生忧愁,因为没有钱去买桂花油来打扮自己。女儿感到欢喜,因为看见灯花结成了并排的双蕊,寓意好事成双。女儿感到快乐,因为夫妻二人和睦相处,夫唱妇随,生活和谐美满。

说完,唱道: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大意为:真是令人欣喜,你天生就拥有千娇百媚的魅力,就好像那活生生的神仙离开了碧蓝的天空。正值青春年华,岁月尚早;与鸾凤相配,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哎呀!看那银河高悬,听那谯楼上的鼓声敲响,我们一起挑亮银灯,悄悄进入那温馨的鸳鸯帐中。

唱完歌后,他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笑着说道:“我在诗词方面的造诣确实有限。不过幸运的是,昨天我看到了一副对联,恰好只记得这一句,而且更巧的是,宴席上还有与这联句相关的东西。”说完,他再次将杯中的酒饮尽,随后拿起一朵桂花,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大家都听从了安排,游戏继续进行。这时,薛蟠突然跳了起来,大声嚷嚷道:“不得了,不得了!该罚,该罚!这桌子上哪有什么宝贝,你怎么会念到宝贝呢?”

蒋玉菡一脸茫然,说:“哪里提到宝贝了?”

薛蟠说:“你还装蒜!你再念一遍。”

蒋玉菡只好又念了一遍。

薛蟠笑道:“袭人不就是宝贝嘛!你们不信,问问他。”

说着,指了指宝玉。宝玉有些尴尬,说道:“薛大哥,那你该罚多少呢?”

薛蟠爽快地说:“该罚,该罚!”说着便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冯紫英和蒋玉菡等人不明就里,还追问是怎么回事,云儿便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们。蒋玉菡连忙起身道歉,大家都说:“不知情者不怪罪。”

过了一会儿,宝玉离开宴席去外面方便,蒋玉菡也跟着出来了。他们站在走廊下,蒋玉菡再次向宝玉道歉。

宝玉见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拉着他的手说:“有空的时候,到我们那里去坐坐。还有一件事想打听一下,你们戏班里有个叫琪官的,他在哪里?现在他名声大噪,我却一直没机会见到。”

蒋玉菡笑道:“琪官就是我的小名。”

宝玉听后,不禁高兴地跺脚笑道:“真是太幸运了!果然名不虚传。今天初次见面,咱们该怎么庆祝呢?”想了想,他从袖子里拿出扇子,解下一个玉玦扇坠,递给琪官说:“这只是个小东西,略表我今日与你结识的情谊。”

琪官接过扇坠,笑道:“无功受禄,怎么好意思呢!不过,我这里也有件奇物,今天早上刚戴上,还是全新的,就当作是我表达亲近之意的一点心意吧。”

说着,他解下系在小衣上的一条大红汗巾子,递给宝玉说:“这条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进贡的,夏天戴着能让肌肤生香,不会出汗渍。昨天北静王送给了我,我今天才第一次戴上。如果不是你,我绝不会赠送给别人。二爷也请把你自己系的汗巾子给我戴上吧。”

宝玉听后,欣喜若狂,连忙接过琪官的汗巾子,同时解下自己的一条松花汗巾子递给琪官。

两人刚系好汗巾子,忽听一声大叫:“我可抓到你们了!”

只见薛蟠跳了出来,拉着他们说:“放着酒不喝,两个人逃席出来干什么?快把东西拿出来给我看看!”

两人都说:“没什么东西。”但薛蟠哪里肯信,还是冯紫英出来打圆场才化解了这场尴尬。于是,他们又回去继续喝酒,直到晚上才散去。

宝玉回到园子里,脱下外衣,喝了杯茶。袭人注意到他扇子上的坠饰不见了,便询问他:“那个坠儿去哪儿了?”

宝玉回答说:“骑马时不小心弄丢了。”

到了睡觉时,袭人发现宝玉腰间系着一条像血点一样鲜红的大汗巾,心中便已猜到了七八分,于是说道:“既然你有了更好的系裤子用的,就把原来那条我的还给我吧。”

宝玉一听,这才意识到那条汗巾原本是袭人的,自己不应该随便送人,心中后悔莫及,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笑着回答:“那我赔你一条新的吧。”

袭人听后,点了点头,叹息道:“我就知道你又干这种事了!也不该拿我的东西去送给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你也真是的,心里一点数都没有。”

本想再责备几句,但又怕惹他酒劲上头,只好作罢,两人随后各自睡下,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宝玉起床后笑着说:“夜里可能家里被盗了,你都不知道,你看看裤子上。”袭人低头一看,发现昨晚宝玉系的那条汗巾子居然系在自己腰上,她立刻明白是宝玉夜里换了过来。

于是她急忙解下来,说:“我不稀罕这条汗巾子,你快拿去!”

宝玉见她如此反应,只能委婉地劝解了一番。袭人没有办法,只好重新系上。过后,宝玉出门去了,最终还是解下来,扔在一个空箱子里,自己又换了一条系着。

宝玉没有追究此事,转而询问昨天有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袭人回答说:“二奶奶派人把红玉叫走了。她原本是想等你回来的,但我想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就擅自做主,让她先去了。”

宝玉说:“这样很好,我已经知道了,不必等我罢了。”

袭人接着又说:“昨天贵妃派了夏太监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让我们在清虚观从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请戏班子唱戏献供,还让珍大爷带着各位爷们跪香拜佛。另外,端午节的赏赐也一并送来了。”

说着,她吩咐小丫头把昨天赏赐的东西拿来,只见有两把上等的宫扇、两串红麝香珠、两匹凤尾罗绸、一条芙蓉簟。宝玉见了非常高兴,问道:“其他人的赏赐也是这样吗?”

袭人说道:“老太太的赏赐中多了一个香如意和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则多了一个如意。你和宝姑娘的赏赐是一样的。林姑娘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有扇子和念珠,其他人就没有了。大奶奶和二奶奶每人得了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和两锭子药。”

宝玉听后,笑着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林姑娘的和我的不一样,反倒是宝姐姐的和我的一样?不会是弄错了吧?”

袭人回答道:“昨天分发时,每样都是写好标签分开装的,怎么会错呢!你的是从老太太屋里拿的,我已经帮你取回来了。老太太说明天让你五更天就进去谢恩呢。”

宝玉说:“那当然要去一趟。”

说着就叫道:“紫绡,来把这个拿到林姑娘那里去,就说是昨天我得到的赏赐,喜欢什么就留下什么。”

紫绡答应了,拿着东西去了,不一会儿回来禀告说:“林姑娘说,她昨天也收到了赏赐,让二爷自己留着吧。”

宝玉听后,随即吩咐人把东西收起来。他刚洗完脸准备出门,打算去贾母那里请安,恰巧林黛玉迎面走来。

宝玉快步赶上,笑着问:“我让你挑些东西,你怎么没挑呢?”

林黛玉早已把昨天因宝玉而生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转而关注起眼前的事,回答道:“我可没那个福气消受,比不上宝姑娘,既有金又有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一般的人罢了!”

宝玉一听她提到“金玉”二字,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连忙说道:“要是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的我心里还在意,那我情愿天打雷劈,永世不得超生!”

林黛玉见他如此说,知道他心里起了疑心,赶忙又笑道:“真没意思,好好的发什么誓!管它什么金什么玉呢!”

宝玉说:“我心里的事也难以向你说明,日后你自然会懂的。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位,你就是我心中的第四位。要是有第五个人,我也一样发誓。”

黛玉道:“你不用发誓,我心里清楚,你心里是有‘妹妹’的。只是你一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宝玉道:“那是你想多了,我再也不会这样了。”

黛玉道:“昨天宝丫头没帮你圆谎,怎么倒问起我来了?要是换成我,你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正说着,宝钗从另一方向缓缓走来,两人见状便离开了原地。

宝钗其实已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却故意装作没看见,低着头默默走过。

随后,她去王夫人那里坐了片刻,接着来到贾母这边,发现宝玉正在此处。由于宝钗的母亲曾对王夫人等人提及“金锁乃和尚所赠,需待有玉之人方能缔结婚姻”之类的话,宝钗因此总是与宝玉保持距离。昨天见到元春赏赐的物品中,唯独她与宝玉所得相同,这让她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好在宝玉的心思全被黛玉占据,满心满眼都是黛玉,根本没有去深究这件事。此刻,宝玉忽然笑着问宝钗:“宝姐姐,让我看看你的红麝串吧。”恰巧宝钗左手腕上正戴着一串,见宝玉询问,只好摘下来给他看。

宝钗的皮肤饱满而有光泽,仿佛带着自然的光泽不易消退。宝玉在一旁瞧着宝钗那洁白如玉的手臂,心中不禁生出羡慕之情,暗暗思量:“这般美丽的臂膀,若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许我还能有幸触碰一二,偏偏它长在了宝姐姐身上。”心中遗憾未能有这样的福气,忽然间又想起了“金玉良缘”的说法,再仔细观察宝钗的容颜,只见她脸庞圆润如银盆,眼睛明亮似杏子,嘴唇自然红润,眉毛无需描画便翠绿动人,与黛玉的美相比,别有一番妩媚与风情。

宝玉看得出了神,连宝钗取下手串递给他都忘了接。

宝钗见宝玉发呆,自己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丢下手串,转身欲走,这时却看见黛玉站在门口,嘴里咬着手帕,正含笑望着他们。

宝钗关切地说:“你身子弱,受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风口上了?”

黛玉笑道:“我何尝不在屋里,只因听到天上有个声音叫唤,便出来看看,原来是一只呆雁。”

宝钗好奇地问:“呆雁在哪里?我也想看看。”

黛玉调皮地说:“我刚出来,它就‘嗖’地一声飞走了。”

边说边把手里的手帕一甩,不偏不倚正打在宝玉的脸上,宝玉没防备,疼得“哎哟”叫了一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