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1 / 2)

正当林黛玉沉浸在复杂细腻的情感思绪中,难以自拔之时,突然有人从背后轻轻拍了她一下,问道:“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发呆?”

林黛玉被这一拍吓了一跳,转过身一看,原来是香菱。她略带责备地说:“你这傻丫头,差点没把我吓死。你从哪儿冒出来的?”

香菱嘻嘻地笑着说:“我是来找我们姑娘的,可怎么找也找不到。紫鹃也在找你呢,说琏二奶奶给你送了些新茶叶来。咱们回去吧,到潇湘馆坐着聊。”

说着,香菱便拉着林黛玉的手,一起向潇湘馆走去。

回到潇湘馆,果然发现凤姐儿送来了两瓶上好的新茶。林黛玉和香菱坐下来,其实她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谈,不过是聊聊谁的绣品做得好,谁的刺绣更精细,偶尔下一盘棋,看几页书。不久之后,香菱便离开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不再多说。

现在再来说宝玉,他被袭人找回了房间,果然看见鸳鸯斜倚在床上,正翻看着袭人的针线活。

见到宝玉进来,鸳鸯便说:“你跑哪儿去了?老太太正等着你呢,让你过去给大老爷请安。还不快点换衣服去。”

袭人随即进屋去取衣服。宝玉坐在床沿,脱下鞋子等着穿靴子的空档,回头望见鸳鸯穿着水红色的绫子袄,外罩青缎背心,腰间束着白色绉绸汗巾,面朝里低着头专注地做着针线活,颈间还围着一条花领子。

宝玉凑近她的脖颈,闻着那脂粉的香气,忍不住用手抚摸起来,发现她的肌肤白皙细腻,丝毫不逊于袭人。

宝玉调皮地爬上身去,嬉皮笑脸地说:“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给我尝尝吧。”边说边像扭动的糖块一样紧紧粘在她身上。

鸳鸯便喊道:“袭人,你出来看看。你跟了他一辈子,也不劝劝他,还是这副德行。”

袭人抱着衣服走出来,对宝玉说:“左劝右劝都不听,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再这样,以后可就不好办了。”

说着,一边催促他穿上衣服,一边和鸳鸯一起前往前面去见贾母。

拜访过贾母之后,走到外面,发现车马已经准备妥当。正要上马出发,恰好碰见贾琏从外面请安回来,正下马呢,两人面对面相遇,互相问候了几句。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人,向宝玉请安。

宝玉细看此人,只见他长着一张长方脸,身材修长,年纪大约十八九岁,模样文静清秀,看起来十分面熟,只是一时想不起他是哪一房的,叫什么名字。

贾琏笑着说:“你怎么发愣了,连他也不认识?他是住在后廊的五嫂子家的儿子芸儿。”

宝玉笑道:“对,对,我怎么就忘了呢。”

于是宝玉问他母亲可好,现在又在这里忙些什么。

贾芸指着贾琏说:“我来找二叔说几句话。”

宝玉开玩笑说:“你倒是比先前更加出众了,看起来倒像是我的儿子呢。”

贾琏笑道:“真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

宝玉又笑问:“你今年多大了?”

贾芸答道:“十八岁了。”

原来,贾芸这个人极为聪明伶俐,听见宝玉这么说,便笑着回应道:“有句俗语说得好,‘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年龄虽大,但山再高也高不过太阳。自从我父亲去世后,这几年我一直没人管没人教。如果宝叔不嫌弃我笨拙,愿意认我做干儿子,那可真是我的福气。”

(编者注:“摇车里的爷爷”?指的是虽然年纪小,但辈分却很高的人。比如在婴儿车里的婴儿,按辈分来说可能是爷爷辈的;?“拄拐的孙孙”?,是指虽然年纪大,但辈分却很低的人。比如拄着拐杖的老人,按辈分来说可能只是孙子辈的。在这里,从辈分上论,贾芸要叫贾宝玉叔叔,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贾琏在一旁笑道:“你听见了吧?认了干儿子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呢。”说完,他便进屋去了。

宝玉继续笑道:“等你明天有空了,尽管来找我,别跟他们偷偷摸摸的。现在我忙得很。明天你到书房来找我,咱们好好聊聊,之后我再带你去园子里玩。”说完,宝玉便翻身上马,一众小厮围绕着他,一行人往贾赦那边去了。

见到贾赦后,发现他不过是稍微受了点风寒。我先转达了贾母的问候,然后自己也行了礼。贾赦先起身回复了贾母的话,接着就叫人来吩咐:“带这位少爷去太太屋里坐着。”

宝玉听从命令退了出来,走到后面,进了正房。邢夫人见他进来,反倒先站起身,先问候了贾母安好,然后宝玉才行礼。

邢夫人拉着他坐上炕,这才问起其他人的情况,又叫人端茶上来。茶还没喝完,就见贾琮进来问候宝玉。

邢夫人说:“你这是跑哪儿野去了!你的奶妈都死哪儿去了?也不给你拾掇拾掇,弄得一脸脏兮兮的,哪里像个大户人家念书的孩子!”

正当大家交谈之际,贾环和贾兰这对小叔侄也来到了,他们向邢夫人请了安后,邢夫人便招呼他们在椅子上坐下。

贾环看到宝玉和邢夫人同坐在一个坐垫上,而且邢夫人还不断亲昵地抚摸宝玉,心里顿时感到不舒服。因此,他没坐多久,就给贾兰使了个眼色,暗示要离开。

贾兰见状,只好顺从地跟着贾环站起来告辞。宝玉见他们要走,也起身想一同回去。

邢夫人笑着挽留宝玉说:“你先坐着,我还有话要和你说呢。”

宝玉只好又坐了下来。邢夫人转头对贾环和贾兰说:“你们回去后,各自代我向你们的母亲问好。你们的姑娘、姐姐、妹妹都在这儿,吵得我都头晕了,今天就不留你们吃饭了。”

贾环他们答应着便离开回家去了。

宝玉笑着说:“似乎姐姐们都该到了,怎么没看到人?”

邢夫人回答说:“她们坐了一会儿,都去后院不知道哪个房间了。”

宝玉问:“大娘刚才说有话要说,不知道是什么事?”

邢夫人笑着回答:“哪有什么特别的话,只是让你等等,和姐妹们一起吃饭。另外,还有个好玩意儿带给你回去玩。”

娘儿两个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饭时间。他们移开桌椅,摆上餐具,母女姐妹们共进晚餐。

饭后,宝玉向贾赦告辞,和姐妹们一起回家,见过贾母、王夫人等人后,各自回房休息。其余的细节就不多说了。

话说贾芸走进屋内见到贾琏,便询问是否有何事可做。

贾琏告诉他:“前几天倒是有个差事,但你婶娘再三恳求我,最后给了贾芹。她答应我说,园子里还有几个地方要栽种花木,等那个工程启动时,一定交给你来办。”

贾芸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既然是这样,那我就等着吧。叔叔也不必现在就在婶娘面前提起我今天来打听过的事,等时机合适再说不迟。”

贾琏道:“提它干嘛,我哪有时间闲聊这些。明天一早,五更天我还得赶去兴邑一趟,得当天赶回来。你先等着消息,后天晚上打更之后你来问信,太早了我没空。”说完,他便转身回后院换衣服去了。

贾芸离开荣国府回家,一路上他反复思量,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径直前往他舅舅卜世仁的住处。

卜世仁目前经营着一家香料铺,正巧刚从铺子里出来,猛然看见贾芸走进来,两人相互问候之后,卜世仁便询问他为何这么晚还跑过来。

贾芸笑着回答:“有件事情想请舅舅帮忙。我现在有件急事,需要一些冰片和麝香,舅舅能不能先赊给我四两,八月里我一定如数送银子来。”

卜世仁冷笑一声,说:“别再提赊账的事了。前几天我们铺子里的一个伙计,给他的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到现在还没还上。所以我们大家商量后立了规矩,再也不许给亲友赊账。谁要是违反了,就要罚他二十两银子请客,还要被赶出铺子。再说现在这些货也不充足,就算你拿现银来我们这种小铺子买,也不一定有货,只能去别处碰碰运气。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哪里有什么正经事,赊了去还不是乱花。你每次来找我,我都要说你一顿。你这个年轻人,真是不懂事,也应该有个打算,赚点钱,把自己穿戴整齐,吃得好好的,我看着也高兴。”

贾芸笑着说道:“舅舅说得可真是轻松。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小,什么都不懂。后来听我母亲提起,才知道家里办丧事还多亏了舅舅们帮忙出主意。难道舅舅就不记得,当时家里还有一亩田、两间房子吗?是不是我这不成器的样子,把它们都给挥霍掉了?再巧手的媳妇也做不出没米的粥啊,你让我能怎么办呢?说起来还算是我了,要是换成别人,死皮赖脸地隔三岔五来缠着舅舅,要三升米两升豆子的,舅舅您恐怕也没办法应对吧。”

卜世仁说:“我的孩子,舅舅如果有东西给你,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天天跟你舅母念叨,就怕你没个打算。你要是能争气点,去你大伯家,即便他们爷们不在家,你也能托个人带个话,跟他们的管家或者管事的人套近乎,混个差事管管。前几天我出城,碰巧遇见你们三房的老四,骑着大黑驴,带着四五辆车,还有四五十个和尚道士,往家庙去了。他可真能干,这样的好事都能落到他头上!”

贾芸听他絮叨个没完,觉得很厌烦,就起身告辞。

卜世仁说:“怎么这么急,吃了饭再走嘛。”

话还没说完,他妻子插话道:“你又糊涂了。家里都没米了,我刚买了半斤面给你煮着吃,这时候还装大方呢。留下外甥你好挨饿不是?”

卜世仁说:“再买半斤面加上就是了。”

他妻子便吩咐女儿:“银姐,去对门的王奶奶家问问,能不能借二三十个钱,明天就送还。”

夫妻俩在那说话,贾芸已经连说了几声“不用麻烦了”,然后就走得无影无踪了。

暂且不提卜家夫妇,且说贾芸一赌气离开了舅舅家,径直踏上了回家的路。他心里正烦闷着,一边思考,一边低着头只顾走路,不料一头撞到了一个醉醺醺的人身上,吓得贾芸一跳。

只听那醉汉骂道:“他妈的!你瞎了眼啊,竟敢撞我!”

贾芸连忙想要躲避,却已被那醉汉一把抓住。面对面一看,原来不是别人,正是邻居倪二。

这倪二是个无赖之徒,专门放高利贷,在赌场里混日子,嗜酒好斗。此刻他正收了欠债人家的利息,喝得醉醺醺地往回走,不料被贾芸撞了一下,正一肚子火,抡起拳头就要打。

只听贾芸喊道:“老二住手!是我冲撞了你。”

倪二一听是熟人的声音,醉眼朦胧地睁开一看,见是贾芸,连忙松了手,踉跄着笑道:“原来是贾二爷啊,我该死,我该死。你这是要去哪儿?”

贾芸道:“这事不便告诉你,免得你又说我无趣。”

倪二道:“不妨事不妨事,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我替你出气。在这三街六巷里,不管是谁,只要得罪了醉金刚倪二的街坊,我定要让他家破人亡!”

贾芸说:“老二,你先别生气,听我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

接着,他把卜世仁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倪二。倪二一听,火冒三丈地说:“要不是看在你是我街坊亲戚的份上,我非得好好骂他一顿不可,真把我倪二气死了。算了,你也别发愁了,我这里有几两银子,你需要什么,尽管拿去置办东西。不过有一点,咱们做了这么多年邻居,我在外面是出了名的放债人,你却从来没跟我开过口。也不知道你是嫌弃我是个粗鲁的人,怕降低了你的身份;还是怕我难缠,利息高。如果说你是怕利息高,那我这银子不收你利息,也不用写什么借据;但要是你觉得跟我借钱会降低你的身份,那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咱们各走各的路。”说着,他真的从搭裢里掏出一卷银子来。

贾芸心里暗自思量:“虽然倪二平日里是个爱惹事的无赖,但他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在江湖上还有些义气的名声。如果今天我不接受他的好意,恐怕会让他觉得没面子,反而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如先借了他的钱,以后再加倍还他就是了。”

想到这里,贾芸笑道:“老二,你果然是个爽快人,我其实一直都很想找你帮忙,只是看你结交的都是些有胆识、有能耐的人,像我们这样没什么本事的,你反而不怎么搭理。我原本以为开口向你借钱,你肯定不会答应。今天既然你如此慷慨,我又怎能不接受?等我回家写好借据,马上给你送过来。”

倪二大笑着说:“你这人真会说话,但我可不爱听这些。既然说是‘结交’,怎么又谈得上放债收利息呢?如果把银子借给别人是为了赚利息,那就不叫结交了。废话少说,既然你看得起我,这是十五两三钱多的银子,你拿去买东西吧。如果你要写什么借据,趁早把银子还我,我好拿去借给那些更有希望还钱的人。”

贾芸听后,一边接过银子,一边笑着说:“我其实不写也罢,不急在这一时。”

倪二笑道:“这就对了。天已经黑了,我也不麻烦你备茶备酒了。我这边还有点事要处理,你就先回去吧。还有,麻烦你顺便帮我捎个话给家里,让她们早点关门睡觉,我今天不回家了。如果有急事,让她们明天一早去马贩子王短腿家找我。”说完,他踉跄着脚步走了,这里不再多说。

且说贾芸意外卷入了这件事,心中也是十分的稀罕,心想倪二这人还真有点意思,只是怕他只是一时酒醉冲动,明天就来加倍讨债,那可如何是好,心里拿不定主意。转念一想:“没事,等那件事情办成了,我多还他一些便是。”

主意已定,他便径直走到一家钱庄,把银子称了称,正好是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见倪二没有说谎,贾芸心里更加高兴,收了银子回到家门口,先跑到隔壁给倪二的娘子捎了个信儿,然后才进屋。

只见他母亲正坐在炕上捻线,见他回来,便问他整日都去哪儿了。贾芸生怕母亲生气,便没提卜世仁的事,只说是在荣国府等着琏二叔来着,又问他母亲吃过饭没,他母亲回答说:“吃过了,给你留了饭在那儿,让小丫头给你端过来。”

那天,已是掌灯时分,贾芸吃完饭收拾了一番就歇息了,一夜没什么事。

第二天早上,洗完脸之后,他便出了南门,到大香铺里买了冰片和麝香,接着就往荣国府走去。得知贾琏已经出门,贾芸便转身往后院行去,来到贾琏的院子门前,只见几个小厮正拿着大扫帚在院子里清扫。

突然间,周瑞家的从门里走出来,吩咐那些小厮:“先别扫了,奶奶要出来了。”

贾芸见状,连忙上前笑着问道:“二婶子,这是要往哪儿去呀?”

周瑞家的回答说:“老太太召唤,可能是要去量裁些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