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重庆方面并没有忘记他们。在得知马飞飞部死守曼德勒,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后,中国远征军迅速抽调了一支精锐部队,日夜兼程,绕开日军的正面防线,悄悄摸到了曼德勒城外,就是为了给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太好了!咱们有救了!”冚家铲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周围的战士们听到消息,也都精神一振,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马飞飞脸上却没有太多狂喜,他望着远处那片移动的人影,眼神深邃。他知道,援军的到来意味着最后的决战即将开始,这一战,不仅关乎曼德勒的存亡,更关乎整个缅甸战局的走向,容不得半点马虎。“通知下去,”马飞飞转过身,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检查武器弹药,清点人数,做好总攻准备。”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浓重,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吞噬。马飞飞站在城头,风从伊洛瓦底江吹来,带着江水的寒意,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坚定。怀里的草蚂蚱仿佛在轻轻跳动,像是女儿在为他加油鼓劲。他握紧了手中的驳壳枪,枪柄上“抗日救国”四个字,是出发前亲手刻上去的,在微弱的星光下,闪烁着灼灼光芒。
远处,中国远征军的旗帜在晨风中隐约可见,虽然隔着遥远的距离,却依旧能感受到那股蓬勃的力量,与曼德勒城头残破的战旗遥相呼应,像是两颗心,在共同跳动。马飞飞深吸一口气,胸腔里涌动着热血,他高高举起手中的驳壳枪,高声喊道:“弟兄们,准备战斗!为了胜利,为了祖国!”
战士们纷纷站起身,尽管身上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尽管体力还未完全恢复,但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他们拿起身边的武器,握紧了手中的刀枪,朝着马飞飞的方向聚拢过来,形成一道钢铁般的人墙。他们知道,这一战,或许会流尽最后一滴血,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后退半步。
伊洛瓦底江的水依旧静静流淌,映着黎明前的星光,也映着城头上那些不屈的身影。马飞飞和他的战士们,就像江上的竹筏,任凭风浪再大,也始终坚定地朝着胜利的方向驶去。
突然,一阵嘹亮的歌声从阵前传来,打破了战前的沉寂。原来是马飞飞麾下游击支队的宣传队,十几个年轻的战士,有的还带着伤,却挺直了腰板,站在城墙下,齐声合唱着一首新编的抗日战歌——《边陲烽火谣》。
歌声穿透夜色,越过战场,传到每个战士的耳中,也传到了远处远征军的阵营里:
清溪水冷浸刀环,
篝火燃尽雪漫山。
莫问归期何渺渺,
枪膛里装着故乡月。
弹片啃碎骨,焦土埋姓名,
阵前家书裂,身后万家明。
纵作无名尸,亦铸华夏钉,
松针缝战衣,星斗缀肩膺。
大刀向那豺狼的头,
头颅可断膝不叩。
若问吾辈何所有?
赤血烫春秋,烽火照边陲!
待到山河晴明日,
坟头新草绿,碑上旧弹痕——
风过林海,皆是华夏魂。
歌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激昂,战士们跟着一起哼唱,眼中的光芒愈发炽热。马飞飞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场战斗,他们必胜。
远处的天际,已经泛起了一丝鱼肚白,黎明即将到来。马飞飞放下手中的驳壳枪,拔出腰间的长剑,剑尖指向日军营地的方向。
“进攻!”
一声令下,曼德勒城头的炮火率先轰鸣起来,紧接着,远处远征军的阵地也响起了冲锋的号角。两支队伍,一内一外,像两把锋利的剪刀,朝着日军营地夹击而去。
战斗的号角,在血色边陲之上,正式吹响。而马飞飞和他的战士们,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用生命和热血,守护这片土地,守护身后的祖国和亲人。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