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几声夜鸟的啼鸣划破了夜的寂静,更添了几分凄凉。老太君的目光穿过层层院落,最终停留在远方那片朦胧的山影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老太君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落在那片遥远而朦胧的山影上,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她轻轻闭上眼睛,感受着夜风中蕴含的丝丝凉意与古老宅邸的历史沉淀。
突然,一只夜鸟振翅高飞,划破长空,留下一道悠长的啼鸣,回响在寂静的夜空中。老太君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仿佛在这一刻,她已洞察了未来的某种变局,心中暗自思量:荣宁两府的未来,或许就藏在这片山影之后,等待着她去探寻与守护。
翌日清晨,老太太起了床,梳洗过后,宝玉夫妻过来请安。老太太和王氏起先没注意,等着宝玉上前请安的时候,发现宝玉浑浑噩噩地,如同傀儡一般,由着宝钗指使着,做这做那。
宝玉的眼神空洞无神,仿佛灵魂已游离体外,机械地跟随着宝钗的每一个指令。宝钗轻声细语,每一个手势都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宝玉则像失去了自我意识的木偶,笨拙地完成每一个动作。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照在两人身上,却照不进宝玉那灰暗的心房。
王氏在一旁看得心惊,老太太的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对宝玉的心疼与不解,这一幕,如同冬日里寒风中的枯叶,摇摇欲坠,却又顽强地挂着枝头,诉说着无尽的哀伤与无奈。
“宝玉,这是怎么了……”“回老太太,二爷的玉不见了,府里都找遍了,也没找到,不得已找了妙玉师傅,扶乩得了乩语:‘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以孙媳拙见,丢是丢不了……”
宝钗的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继续道:“只是那玉似乎与二爷有心灵相通之处,二爷心中郁结难解,玉或许也感知到了这份哀伤,自行离去,欲寻一静谧之地。乩语所示,青埂峰下,古松倚靠,或许正是玉所栖之处。我们虽不能至,但二爷若能解开心结,那玉自会归来。”
说着,宝钗轻轻握了握宝玉冰凉的手,宝玉的眼神似乎微微闪动了一下,仿佛远方有一丝光亮穿透了重重迷雾,照进了他灰暗的世界。
老太太听了宝钗这番话,心中虽半信半疑,但也觉得有些道理。她叹了口气,说道:“罢了罢了,且先让宝玉放宽心。这玉既是他的命根子,丢了他自然不好受。”
王氏在一旁也跟着点头,担忧地看着宝玉,“宝玉啊,你可得振作起来,莫要再这般浑浑噩噩了。”
宝玉似是有了些反应,嘴唇动了动,声音微弱地说:“我只盼着能找回我的玉,寻回我那丢失的魂儿。”
宝钗温柔地安慰道:“二爷放心,玉定会回来的。咱们先把身子养好,心结解开,玉自会回到你身边。”
就在众人说话间,突然有小厮来报,说府外来了个疯疯癫癫的和尚和老道,口口声声说要见宝玉,还说能找回丢失的玉。老太太和王氏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喜,忙让人将那和尚请进来。那一僧一道究竟能否找回宝玉的玉,又会带来怎样的变故,众人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