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72章 曹操亲征,刘备告急

第372章 曹操亲征,刘备告急(1 / 2)

许都,魏王府。

时值建安十八年初夏,本该是草木繁盛、生机盎然的季节,但王府内的气氛却如同数九寒天,凝滞得让人窒息。殿内侍立的宦官、宫女无不屏息垂首,恨不得连心跳声都压下去,唯恐惊扰了那王座之上,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般的身影。

曹操手中紧紧攥着一份来自关中的八百里加急军报,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色。他那张向来不怒自威的面孔,此刻笼罩着一层骇人的铁青,额角青筋贲张,嘴唇紧抿,唯有胸膛在剧烈地起伏,压抑着几乎要破腔而出的咆哮。

“定军山……夏侯妙才……阵亡……张鲁……降了……”

这几个字眼,如同烧红的烙铁,一下下烫在他的心头。军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钝刀,在他本就因头风而时常刺痛的脑海中反复切割。

“噗——”

一口腥甜的液体终究没能忍住,猛地从曹操口中喷出,溅落在身前光可鉴金的砖地上,晕开一片刺目的暗红。

“魏王!”

“父王!”

殿内顿时一片惊慌,程昱、贾诩、司马懿等近臣,以及闻讯赶来的曹丕,皆是骇然失色,纷纷上前。

曹操却猛地一摆手,阻止了众人靠近。他用袖袍狠狠擦去嘴角的血迹,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地上的血渍,然后缓缓抬起,扫过程昱、贾诩等人惊惶的脸,最后定格在脸色苍白的曹丕身上。

没有预想中的暴怒咆哮,曹操的声音反而异常低沉沙哑,仿佛砂石摩擦,带着一种令人心寒的冰冷:“妙才……朕之兄弟……竟丧于黄忠老卒之手……汉中……大好局势……一朝尽丧……”

他每说一句,殿内的温度就仿佛降低一分。夏侯渊不仅仅是宗室大将,更是与他起于微末、生死与共的兄弟!其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勇猛,被誉为“虎步关右”,如今却折损在汉中这在他看来十拿九稳的战场上,还是以阵前被斩这种最为惨烈的方式!这不仅是对他军事部署的沉重打击,更是对他个人情感的残酷撕裂!

曹丕跪伏在地,声音带着哭腔:“父王保重身体啊!夏侯叔父之仇,孩儿必……”

“闭嘴!”曹操厉声打断他,目光如刀,让曹丕瞬间噤声,“哭嚎有何用?能让你夏侯叔父复活?能让汉中失地重回朕手?”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和那阵阵袭来的头痛,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那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疯狂与决绝。“刘备!大耳贼!朕誓杀汝!”

**庙堂定策,魏王决意**

短暂的混乱之后,紧急议事立刻在充斥着血腥气的王殿中展开。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应对汉中剧变?

程昱依旧是主战派的急先锋,他须发皆张,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魏王!夏侯将军为国捐躯,汉中危若累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刘备新得汉中,士气虽旺,然其久战兵疲,张鲁新附,人心未定。臣以为,当立刻尽起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西征汉中!趁其立足未稳,一举夺回!否则,待其整合汉中、益州之力,则关中危矣,中原亦将永无宁日!”

他的主张得到了大部分武将和一部分文官的支持。夏侯渊之死,激起的不仅是悲痛,更有同仇敌忾的怒火。

然而,贾诩却再次扮演了冷静乃至冷酷的角色。他缓缓出列,声音依旧沙哑低沉:“魏王,程仲德之言,乃复仇之师,怒气之军。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刘备虽疲,然有关、张、赵、黄之勇,诸葛、法正之谋,据守汉中险隘,以逸待劳。我军新败,士气受挫,若仓促远征,粮草转运艰难,山路险阻,诸葛亮岂会不设伏?此去,胜负难料。”

“再者,”贾诩目光扫过程昱,看向曹操,“东南林凡,虎视眈眈,其水军日盛,兵甲精良。若我军主力尽出,深陷汉中泥潭,林凡与孙权联手北上,如之奈何?届时恐非仅失汉中,中原根本亦将动摇!请魏王三思!”

贾诩的担忧,如同冷水浇头,让一部分被怒火冲昏头脑的人清醒过来。是啊,林凡才是心腹大患!他就像一条毒蛇,盘踞在侧,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

司马懿立于众人之后,目光低垂,似乎在研究地砖的纹路,直到曹操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才微微躬身,开口道:“魏王,文和先生所虑,确是老成谋国之言。然,汉中又不可不救,夏侯将军之仇亦不可不报。”

曹操眉头紧锁:“仲达,有何两全之策?”

司马懿道:“无两全之策,唯有权衡利弊,行险一搏。汉中,必须救!否则天下人将如何看待魏王?如何看待朝廷?那些观望的诸侯,又会作何想法?此关乎国体与威望。”

“但救,需有救之法。臣以为,不当‘尽起’大军,而当‘精兵速进’。”

“请魏王亲自挂帅,精选关中及中原能动用之精锐,约十万之众,星夜兼程,奔赴长安。以魏王之威,亲临前线,必能提振士气,稳定军心。同时,传令张合,命其死守阳平关等要隘,拖住刘备,等待王师。”

“至于林凡与孙权,”司马懿眼中幽光一闪,“可双管齐下。其一,严密监视,令曹仁、满宠等于宛城、合肥一线加强戒备,做出严阵以待之势。其二,可再遣密使往江东,此次不必再是暗示,可许以更明确之利益,如默许其攻取荆州部分郡县,甚至可提供部分粮草军械,务必使其牵制林凡,至少令林凡不敢轻举妄动!”

“此策行险,关键在于‘快’字!魏王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关中,若能速战速决,击退刘备,则大局可定。若战事迁延……”司马懿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曹操听完,沉默了。殿内只剩下他粗重的呼吸声。他目光如电,在舆图上的汉中、许都、竟陵、建业之间飞速移动。贾诩的稳妥,可能导致威望尽失,刘备坐大;程昱的激进,可能引来林凡背刺,满盘皆输;司马懿的行险,则是将国运压在了他曹操的军事能力和速度上,以及对孙权贪婪程度的判断上。

片刻之后,曹操猛地站起身,一股决绝的气势勃然而发,瞬间驱散了殿内的犹豫与阴霾。

“朕意已决!”

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朕,将亲率十万大军,西征刘备,夺回汉中,为妙才报仇雪恨!”

“曹丕听令!”

“儿臣在!”曹丕连忙应道。

“朕出征期间,由你留守邺城(注:此时曹操政治中心已在邺城),监国理政!荀彧、程昱、贾诩等辅之!凡军国要务,需谨慎决断,遇有不决,快马报于朕知!”

“儿臣……领旨!”曹丕压下心中的激动与惶恐,郑重叩首。

“曹仁、满宠!”

“臣在!”(虽未在场,但命令会即刻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