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60章 新的平衡,暗流更涌

第360章 新的平衡,暗流更涌(1 / 2)

建安十六年的秋意,悄然染黄了荆襄的梧桐,也冷却了战场上尚未散尽的最后一丝血腥气。持续数月的激烈动荡——曹操南征、新野血战、宛城惊变、益州易主——如同夏日的雷暴般席卷而过,留下了满目疮痍,也重塑了整个南方的政治地貌。当一切尘埃落定,一种全新的、脆弱的平衡,开始在各方势力的谨慎试探与相互忌惮中,艰难地建立起来。

北方的曹操,南方的林凡,江东的孙权,西川的刘备,四方势力如同四只伤痕累累却又依旧獠牙毕露的巨兽,各自盘踞一方,暂时停下了撕咬,转而舔舐伤口,积蓄力量,并用警惕而充满算计的目光,打量着身边的每一个邻居。和平的表象之下,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汹涌、更加致命的暗流。信任已然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算计与对未来的深深戒备。

**许都阴霾,孟德隐忍**

许都司空府的气氛,比宛城行宫更加凝重。曹操已然班师回朝,但南征失败的阴影,如同无形的枷锁,笼罩在每一个追随者的心头。朝会之上,那些昔日唯唯诺诺的公卿大臣,如今眼神中似乎也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意味。几份措辞“恳切”、引经据典,实则暗指他“劳师远征、损耗国本、有负圣恩”的奏章,被曹操面无表情地留中不发,但其带来的压力,已然清晰可感。

“魏王,西凉马腾、韩遂,近来使者往来频繁,其部骑兵调动亦显异常,恐有异动。”司马懿低声禀报着来自关中的最新情报。

曹操眼中寒光一闪,随即又压抑下去。若是往日,他或已拍案而起,准备征讨。但此刻,新败之余,国力受损,内部不稳,他不得不忍。

“加派细作,严密监视。传令夏侯渊,加强潼关、武关防务,没有朕的旨意,绝不可轻启战端。”曹操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眼下……还不是时候。”

他将更多的精力转向内部整顿。校事府在他的授意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几名在南征期间上书“言辞不当”、或与某些清流名士过往甚密的官员,被迅速罗织罪名,或罢黜,或下狱。朝堂之上,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曹操在用铁腕与恐怖,强行压制因战败而可能滋生的离心倾向,巩固着自己的权力。同时,他下令各州郡加紧催科,囤积粮草,大规模招募流民屯田,并督促工坊加紧打造军械,全力恢复战争潜力。

他知道,林凡和刘备不会给他太多时间。他必须抢在下一个威胁到来之前,尽快恢复过来。一种强烈的紧迫感,驱使着这位雄主,以近乎苛刻的方式,压榨着北方的每一分力量。

**江东徘徊,子敬负重**

江东,建业。

鲁肃手持林凡热情洋溢的回信,眉头却并未舒展。信中,林凡对江东的“恭贺”表示感谢,重申“孙林之谊”,并同意探讨扩大江夏商贸之事,语气恳切,仿佛夏口对峙与江上摩擦从未发生。然而,越是如此,鲁肃心中越是不安。

“子敬,林凡此言,是真心还是假意?”孙权看着鲁肃,语气中带着探究。

“主公,林凡奸猾,其心难测。”鲁肃叹道,“其示好,无非是因其新得荆北,需时间消化,更不愿同时与我江东及刘备交恶。此乃缓兵之计。”

“那依你之见……”

“将计就计。”鲁肃沉声道,“他欲缓,我亦需缓。可遣能吏,与之详谈商贸细则,拖延时日。同时,主公,我江东必须利用此间隙,做两件事:其一,不惜重金,打造新式楼船,强化水军,吕蒙将军对此多有建言,需全力支持;其二,暗中联络交州士燮旧部及荆南对林凡新政不满之士族,埋下钉子,以待时机。”

孙权微微颔首,鲁肃的策略,符合他目前稳中求进的心态。然而,他心中另一重焦虑却难以消除:“刘备那边……听闻诸葛亮治蜀,井井有条,其麾下关羽,在荆州对我使者也愈发傲慢。若林刘二人……”

“此正为我江东破局之关键!”鲁肃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林凡与刘备,因荆州之故,其盟约基础已然动摇。我方当如履薄冰,谨慎周旋,绝不可同时开罪两家,反而要设法让其互相猜忌。待其矛盾激化,便是我江东进取之机!”

孙权沉默良久,最终挥了挥手:“便依子敬。江东之未来,系于卿身矣。”他将这艰难的外交重任,完全压在了鲁肃肩上。鲁肃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他知道,自己行走的,是一条两边都是悬崖的狭窄小路。

**成都定策,卧龙布局**

益州,成都左将军府。

刘备集团的核心层,正在召开一次决定未来数年战略方向的秘密会议。诸葛亮、法正、关羽(已从荆州召回述职)、张飞、赵云等人齐聚一堂。

“大哥!如今益州已定,兵精粮足,何不趁势东出,夺回荆州?那林凡小儿,安敢占据我荆襄之地!”张飞声如洪钟,率先嚷道。

关羽虽未说话,但抚髯的动作和微眯的丹凤眼,也显示了他对荆州志在必得之心。

诸葛亮羽扇轻摇,缓缓开口:“翼德将军稍安勿躁。荆州固然要取,然绝非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