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59章 战后余波,三方反思

第359章 战后余波,三方反思(2 / 2)

“交,即灵活外交。可同时向竟陵与成都遣使,示好双方,尤其可向林凡释放善意,缓和因夏口而产生的紧张,甚至可以探讨共同开发江夏商贸之可能,麻痹其心,离间其与刘备。”

“备,即积极备战!无论外交成败,自身强大方是根本。水军需更新战船,陆军需精练士卒,广积粮草,以备不测!”

孙权听着两人的争论,心中天平剧烈摇摆。吕蒙的激进符合他开疆拓土的野心,但风险巨大;鲁肃的保守虽显被动,却更为稳妥。最终,对林凡军事实力的忌惮与对陷入两面作战的恐惧,再次压倒了冒险的冲动。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艰难地做出了决定:“便依子敬之策。吕蒙,你全力督练水军,没有孤的命令,绝不可擅启边衅!鲁肃,遣使之事,由你全权负责,务必……稳住林凡,至少,不能让他与刘备联合起来对付我江东!”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憋屈。曾经在赤壁主导战局的江东,如今却要在两大新兴势力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求生存,谋发展。

**刘备稳益,孔明远谋**

相较于许都的肃杀与建业的焦虑,新近入主成都的刘备集团,则沉浸在一片忙碌与希望的氛围之中。然而,在这表面之下,以诸葛亮为首的决策层,对未来的局势,同样有着清醒而深远的认识。

州牧府(已更名为左将军府)内,刘备看着各地归附的文书,脸上难掩喜色,对诸葛亮道:“孔明,益州已定,我等终于有了立足之地!接下来,当如何施为?”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却并不轻松:“主公,益州虽定,然百废待兴,内部士族盘根错节,北有张鲁未平,东有林凡势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可不慎。”

他铺开舆图,为刘备剖析:“当下之急,首在‘安内’。”

“其一,广施仁政。减轻赋税,鼓励农耕,安抚流民,使益州士民归心。此乃根基。”

“其二,整顿吏治。刘璋旧臣,可用者用,不可用者或罢黜或荣养。大力提拔荆州带来的骨干与益州本土投效之才,如李严、法正等,尽快建立起效忠于主公的官僚体系。”

“其三,稳固军权。整编益州原有军队,与主公带来的荆州精锐混编,由关、张、赵等心腹大将牢牢掌控。”

“其次,在于‘和外’与‘图远’。”诸葛亮的手指移到荆州与中原。

“林凡新胜,气势正盛,且与我尚有盟约之名。当继续维系此关系,可遣使厚赠,恭贺其大捷,甚至可向其采购部分急需之铁器、兵甲,以示友好,麻痹其心,为我整合益州争取时间。”

“然,荆州乃我根本,岂能长久假手他人?”诸葛亮目光锐利起来,“待我益州稳固,兵精粮足之日,荆州归属,必与林凡有一争!此乃远虑,当前却需隐忍。”

“至于曹操,新败之余,必先安内,短期内无力大举南下。然,其若缓过气来,首要目标,或许并非林凡,而是我益州!因我益州方是其心腹大患(历史上曹操视刘备为大患)。故,北防曹操,西图张鲁以全据汉中,乃我未来数年之要务!”

刘备闻言,深以为然,感慨道:“若非孔明,备几忘形矣!便依先生之策,稳扎稳打,先固根本,再图天下!”

**林凡新政,夯实根基**

就在曹、孙、刘三方或因败而思变,或因势而调整之际,竟陵的林凡,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多久,便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战后重建与深化改革的洪流之中。他深知,这场胜利只是为他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真正的竞争,在于谁能更快、更扎实地将战果转化为持久的国力。

军师府内,林凡与徐庶、庞统、以及刚刚被委以重任、负责工坊与技术发展的墨衡,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规划。

“荆北新复,民生凋敝,当以休养为第一要务。”徐庶指着户籍与田亩图册,“可减免赋税一至两年,鼓励流民归乡,分发缴获的曹军耕牛、农具,兴修水利,务必使荆北尽快恢复生机,成为我竟陵新的粮仓与兵源之地。”

“正当如此。”林凡点头,“此事由元直总揽。同时,阵亡将士抚恤,立功人员封赏,需即刻落实,不容拖延,以安军心民心。”

庞统则更关注战略布局:“主公,曹操虽退,然其根基深厚,不可不防。孙权态度暧昧,其心难测。刘备得益州,其势已成。我军当下,北线需以新野、夏口为支点,构筑坚固防线;东线对江东,需保持压力与沟通并存;西线……需加强对益州情报搜集,尤其是其对荆州之意图。”

林凡沉吟道:“西线……可增派‘暗羽’人手,渗透益州,不仅要探听军政,更要留意其经济、民情。另外,与西凉马腾的贸易渠道,需进一步加强,用我们的铁器、琉璃,换取更多战马!”

墨衡则汇报了工坊与技术的最新进展:“主公,根据此次作战经验,床弩与投石机的射程与精度仍有提升空间,新的设计图已在规划。‘轰天雷’稳定性问题,通过调整硝磺比例与封装工艺,已有所改善。此外,按主公此前指点,对水力锻锤、纺织机械的改良,也已初见成效,可大幅提升铁器与布匹产量。”

“好!”林凡眼中闪过亮光,“技术乃强国之本!墨衡,此事关乎竟陵未来,你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务必全力推进!我要竟陵的工坊,始终领先于天下!”

四方势力,都在根据全新的天下格局,调整着自己的步调。曹操向内收缩,巩固根本;孙权左右逢源,力求自保;刘备稳扎稳打,消化果实;而林凡,则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深化内政,发展科技,夯实着争霸天下的根基。战后余波渐渐平息,但更加激烈、更加复杂的竞争,已在无声处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