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58章 荆北烟散,西川捷报

第358章 荆北烟散,西川捷报(2 / 2)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扫过荆襄、交州,又望向西方的益州和北方的中原。

“刘备新得益州,内部整合,消化吸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首要目标,是稳定内部,防范北方的张鲁与曹操,短期内无力,也不会与我竟陵为敌。相反,维持表面的同盟关系,于他于我,皆有利。”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然而,防人之心不可无!我竟麟当前要务,并非急于与刘备争锋,而是借此宝贵时机,做好三件事!”

“第一,消化战果!全力恢复荆北民生,巩固新收复之地,将缴获的物资、俘虏的士卒,转化为我竟陵实实在在的国力!”

“第二,深化内政!交州需进一步开发,工坊、商贸、农事、人才选拔,皆需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将荆、交之地,真正打造成铁板一块,钱粮广盛,兵甲精良的强邦!”

“第三,巩固外交!”林凡的目光变得深邃,“对刘备,维持盟约,加强商贸往来,甚至可以适度提供一些他急需的物资(如竟陵的优质铁器),以示友好,麻痹其心。但同时,需暗中支持益州内部一些对刘备并非完全归心的势力,埋下钉子。对孙权……需更加警惕,夏口在手,我水军已扼其上游,可适当展示肌肉,使其不敢妄动,同时也可秘密接触,探讨共抗曹操(或刘备)的可能性。”

林凡的决策,清晰而务实,既看到了刘备坐大的风险,也抓住了竟陵当前最核心的发展机遇,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大局观。

“主公英明!”徐庶、庞统等人齐声赞同。林凡的方略,让他们心中的疑虑稍减,看到了竟陵在全新格局下的发展路径。

**天下格局,四足鼎立**

荆北大捷与益州易主的消息,如同两道惊天霹雳,前后脚传至许都和建业,所引起的震动,远比在竟陵内部更为剧烈和复杂。

**许都,司空府。**

曹操败退回师,正在宛城收拾残局,整顿败军,惩治失职官员(曹安民最终被赐死),心情本就恶劣到极点。接连收到刘备全据益州、林凡大肆庆功并传檄天下的消息,更是气得他旧疾复发,卧床数日。

“刘备!林凡!国贼!逆臣!”病榻之上的曹操,咬牙切齿,却又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南征惨败,元气大伤;西边刘备崛起,已成大患;东南林凡坐大,难以遏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正在被一点点削弱。朝堂之上,那些隐藏的反对声音,似乎也开始蠢蠢欲动。天下三分的趋势,已然难以逆转,而他曹操,竟似乎成了最被动的一方。

**建业,吴侯府。**

孙权拿着两份几乎同时送达的简报,手微微颤抖。林凡逼退曹操,已让他心惊不已;刘备吞并益州,更是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刘备据益州,林凡握荆交……东西相连,长江天险,几为彼等共有!”孙权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昔日赤壁,我江东尚为主导,如今……如今竟有被边缘之虞!”

吕蒙急声道:“主公!此二人皆枭雄,其势已成,若再让其稳固,我江东危矣!当趁刘备立足未稳,林凡忙于消化战果之际,速取江夏,全据长江之利,方可自保!”

鲁肃却连连摇头:“不可!万万不可!此时进攻任何一方,都必将促使林刘联合!届时我江东何以自处?唯有继续周旋,静观其变,甚至……或可尝试与林凡改善关系,共抗曹、刘?”

张昭则叹道:“纵虎易,缚虎难矣!早知今日,当初……”

孙权烦躁地打断他们:“够了!”他心中充满了悔恨与纠结,早知林凡、刘备能成长至斯,当初就该……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他最终只能采取最保守的策略:“加强戒备,按兵不动!遣使……分别前往竟陵和成都,恭贺……林凡将军荆北大捷,以及刘皇叔……入主益州!”

**新局已定,暗流更涌**

荆北的硝烟渐渐散去,西川的王旗已然变换。曹操败退回北方舔舐伤口,孙权在江东焦虑观望,林凡在竟陵埋头发展,刘备在成都志得意满。

至此,天下格局彻底明朗。以曹操为代表的北方曹魏势力,以孙权为代表的江东势力,以林凡为代表的竟陵荆交势力,以及以刘备为代表的益州势力,四足鼎立之势,已然成型!这不再是模糊的雏形,而是经过血火检验、拥有坚实根基的全新政治版图。

然而,表面的平衡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领土的接壤(林凡与刘备在荆州,林凡与孙权在江夏),利益的冲突,以及那从未熄灭的、一统天下的野心,都预示着,这短暂的和平,不过是下一次、或许更加惨烈的风暴来临前,最后的宁静。

林凡站在竟陵城头,望着西方益州的方向,又看了看北方中原与东方江东,目光沉静而坚定。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