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与徐庶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讶异和某种可能性。赵云因感念林凡昔日恩义(或某种情节安排),在刘备入川后并未随行,暂时留在了竟陵做客将,但其身份敏感,林凡一直未予重用,仅以客礼相待。
“请子龙将军进来。”林凡沉声道。
房门推开,一身白袍银甲的赵云迈步而入,他面容俊朗,英气逼人,虽已是中年,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眼神清澈而坚定。他向着林凡和徐庶抱拳一礼:“云,拜见林将军,徐先生。”
“子龙不必多礼,深夜来访,所为何事?”林凡问道。
赵云抬头,目光直视林凡,语气诚恳而带着一丝决绝:“云近日目睹新野战事惨烈,曹军暴行,心中愤懑。林将军以仁德治军,保境安民,云深为感佩。云虽客居,然亦愿为竟陵,为荆襄百姓,略尽绵薄之力!闻听军中或有用得着云之处,无论何等艰险,云,万死不辞!”
他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显然已深思熟虑。其勇武,长坂坡七进七出早已证明;其智略,亦非寻常莽夫可比;其忠诚与信义,更是天下公认。庞统所言的“智、勇、忠”三则,赵云几乎完美符合!
林凡看着赵云,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用赵云,确是最佳人选,但其毕竟是刘备旧将,此事关乎竟陵存亡,是否绝对可靠?然而,此刻竟陵内部确实无更合适之人,且赵云主动请缨,其诚意不似作伪。
徐庶也看向林凡,微微颔首,显然也认为赵云是当前情况下最合适的人选。
林凡不再犹豫,上前一步,扶住赵云双臂,目光灼灼:“子龙忠义,林凡早已深知!今国家危难,正需子龙这等英雄力挽狂澜!确有一件关乎竟陵存亡、九死一生之重任,非子龙不能担当!只是……此去凶险异常,可谓十死无生,林凡实不忍……”
赵云慨然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但求马革裹尸,何惧生死?林将军但请吩咐,云,绝无二话!”
“好!”林凡重重一拍赵云肩膀,随即拿起庞统的密信,“子龙且看,此乃士元自交州送来之策……”
**子龙请缨,星夜点兵**
林凡将庞统的奇袭宛城之策,详细告知了赵云,并分析了其中的巨大风险与战略意义。
赵云仔细听着,面色沉静,唯有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待林凡说完,他毫不犹豫,单膝跪地,抱拳道:“此计虽险,然确是破局妙手!云愿领此命,率死士奔袭宛城!若不能功成,愿提头来见!”
“子龙请起!”林凡连忙扶起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我得子龙,如虎添翼也!此战,不需你提头来见,我只要你活着回来!竟陵,需要你这样的英雄!”
计策已定,人选已明,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准备。林凡授予赵云临机专断之权,可自竟陵军中以及“暗羽”中,挑选五百最精锐、最忠诚、最擅长山地行军与突袭作战的死士。所有装备、马匹、引火之物、干粮、医药,皆以最高标准配给。墨衡则负责联络庞统在信中提到的那些可能提供帮助的向导与外围势力,并动用所有“暗羽”资源,为赵云部队规划最隐蔽、最快捷的行军路线,并提供宛城最新的守备情报。
是夜,竟陵城外的秘密军营中,火把林立。五百健儿肃立,鸦雀无声,唯有夜风卷动旗帜的猎猎作响。他们是从数万竟陵军中精选出的佼佼者,人人面带决死之意。
林凡亲自为赵云及其五百死士送行。他端起一碗酒,朗声道:“诸位壮士!此去,为国为民,亦为竟陵存亡!林凡在此,预祝诸位旗开得胜,克建奇功!待功成之日,我必亲自为诸位把盏庆功,封侯赏爵,绝不食言!干!”
“愿为将军效死!干!”五百人齐声低吼,饮尽碗中酒,摔碗于地,声震四野。
赵云翻身上马,银枪白甲在火把映照下熠熠生辉。他向着林凡重重一抱拳,不再多言,调转马头,低喝一声:“出发!”
五百骑如同暗夜中涌出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没入北方的黑暗中,向着那遥远而危险的目标——宛城,疾驰而去。他们的行动,将直接决定新野的命运,乃至整个天下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