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53章 士元献策,奇袭宛城

第353章 士元献策,奇袭宛城(1 / 2)

曹操十日破城的最后通牒,如同沉重的枷锁,套在了征南将军曹仁的脖颈上,也使得新野城下的战局骤然进入了最惨烈、最关键的倒计时。曹仁一改此前稳扎稳打的策略,开始不计伤亡地发动一波强过一波的猛攻,新野城如同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舟,承受着开战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竟陵军师府内,气氛也随之紧绷到了极致,林凡与徐庶等人日夜关注着前线战报,不断调集资源支援,但所有人都明白,单靠新野硬扛,即便能守住,也必然是惨胜,且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略被动。

就在这战局胶着、似乎陷入死循环的关键时刻,一份来自千里之外的密信,由交州加急送至,如同在密不透风的铁屋内,凿开了一线透光的缝隙。写信之人,正是奉林凡之命总督交州军政、以稳定后方的军师中郎将——庞统,庞士元。

信使风尘仆仆,将一封火漆密封的铜管呈上。林凡接过,验看无误后,撬开火漆,取出了内里的帛书。庞统那略显潦草却力透纸背的字迹跃然眼前,开篇便直言:

“主公钧鉴:北境战事胶着,统于交州,日夜思之,未尝安寝。今曹仁顿兵坚城,师老兵疲,曹操焦躁,限期破城,此正乃彼竭我盈,转守为攻之良机也!然,强攻曹仁壁垒,正中其下怀,非智者所为。统有一策,或可解新野之围,破曹操南征之局,名曰——‘围魏救赵’,奇袭宛城!”

**密信详陈,奇策惊世**

林凡目光一凝,迅速看了下去。徐庶也凑近前来,两人一同细读庞统这石破天惊的方略。

庞统在信中详细分析了当前局势:“曹操倾力南征,其大军云集新野,后方必然空虚。尤其宛城,乃其南下之前进基地,囤积粮草军械无数,更是连接许都、洛阳之枢纽。曹仁、夏侯惇大军之命脉,半数系于此城。若宛城有失,则曹仁大军粮道断绝,后路堪忧,曹操必惊惧退兵,新野之围自解!”

他继续阐述具体策略:“此策关键在于‘奇’、‘快’、‘狠’!需选派一员智勇双全、堪当大任之上将,率数千绝对精锐之死士,不走寻常路,避开曹军主要关隘与巡逻区域,或借道复杂山径,或伪装溃败曹军,长途奔袭,直插宛城!”

“统在交州,亦非虚度。曾留意收拢部分熟悉豫西、南阳山路的游侠、商贾,甚至与部分不满曹操苛政、盘踞山中的势力有所接触。彼等可为向导,亦可在外围策应。若能里应外合,则成功之望大增!”

“袭击目标,非为占领宛城(兵力不足,难以久守),而在破坏!焚其粮草,毁其武库,若有可能,擒杀其守将,震动其腹心!此举不需全歼守军,只需造成巨大破坏与恐慌,消息传至新野,曹操与曹仁必方寸大乱!”

最后,庞统点明此计风险与关键:“此策行险,孤军深入,九死一生。执行之将,需有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勇,亦需有临机决断、化险为夷之智,更需对主公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之忠!且,时机至关重要,需在曹仁最后猛攻、我军最危急时发动,方能收奇效!”

读完密信,林凡与徐庶相顾无言,眼中皆充满了震撼与沉思。庞统此计,大胆至极,堪称天外飞仙!若能成功,确可一举扭转战局,甚至可能重创曹操,使其短时间内无力南顾。但风险也极大,执行部队如同投入虎口的羊羔,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竟陵定策,遴选良将**

军师府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林凡和徐庶凝重的面容。

“士元此计……太过行险。”徐庶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孤军深入敌后数百里,袭击重镇宛城,此举无异于火中取栗。一旦被察,有去无回。且,何人能担此重任?高顺在新野,甘宁在夏口,魏延在敌后袭扰,皆分身乏术。竟陵虽有名将,然能符合士元所言‘智、勇、忠’三者兼备,且能担此绝命之任者,寥寥无几。”

林凡负手而立,目光投向悬挂的巨幅舆图,手指从竟陵缓缓向北,划过汉水,越过曹军控制的广阔区域,最终重重地点在了标注为“宛城”的位置上。他的眼神锐利如鹰,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利弊。

“元直所言风险,确是事实。”林凡缓缓道,“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今新野血战,每日伤亡惨重,虽能勉力支撑,然国力消耗巨大。与曹操拼消耗,非我竟陵所长。若不能出奇制胜,待曹操缓过气来,或孙权突然发难,则我危矣!”

他猛地转身,眼中已是一片决然:“士元之策,虽险,却是我军目前打破僵局,争取战略主动的唯一良机!此计,可行!”

定下了行险一搏的基调,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问题——选将。

徐庶沉吟道:“统兵大将,需勇冠三军,以慑敌胆;需智计百出,以应万变;更需绝对忠诚,纵陷绝境亦不叛不降。观我竟陵诸将,高、甘、魏皆各有重任,难以抽调。其余将领,或勇猛有余而智略不足,或沉稳有余而锐气不够,恐难当此任……”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墨衡的声音:“主公,赵云赵子龙将军在外求见,言有要事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