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馆的喧嚣暂告一段落,毛玠的铩羽而归、鲁肃的忧心忡忡、成公英的满意离去,都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竟陵的外交棋盘上激起了不同的涟漪,旋即又归于更深沉的谋划之中。然而,所有人都清楚,在这些公开或半公开的外交接触之下,真正决定未来短期格局走向的,往往是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交易。对于身处曹操直接军事压力下的林凡,和急于西进益州、唯恐后方生变的刘备而言,一次避开所有耳目、旨在达成战略默契的密谈,已是势在必行。
鲁肃离开竟陵的第三日深夜,一叶看似普通的乌篷小船,借着朦胧的月色与江面的薄雾,悄无声息地靠上了竟陵水寨一处偏僻的码头。船上下来两人,皆身着深色斗篷,帽檐压得很低。早已在此等候的墨衡,默不作声地迎上前去,查验过对方出示的一枚半截玉珏(与林凡手中的另一半吻合)后,微微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随即引领二人,穿过层层明岗暗哨,进入了守卫森严的军师府,直抵林凡的书房。
书房内,烛火通明,仅有林凡、徐庶、庞统三人在座。当先一名斗篷客摘下帽子,露出一张清雅俊朗、眉宇间带着睿智与沉稳的面容,正是刘备麾下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他身后之人,则是其贴身护卫,面容冷峻,目光如电。
“孔明先生,一别经年,风采更胜往昔。”林凡起身,面带微笑,拱手相迎。他与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后曾有过数面之缘,虽立场微妙,但彼此间不乏欣赏。
诸葛亮亦是含笑还礼,目光清澈而深邃:“林将军威震荆襄,名动四海,亮亦心折。深夜冒昧来访,实有要事相商,还望将军勿怪。”
双方分宾主落座,墨衡亲自守在门外,书房内只剩下核心五人。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而微妙,之前的寒暄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真正的博弈,此刻才刚刚开始。
**开诚布公,各陈利害**
没有过多的铺垫,诸葛亮直接切入主题,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林将军,徐先生,庞先生。如今局势,曹孟德视将军为心腹大患,磨刀霍霍,二次南征之势,已如箭在弦上。孙权坐观成败,心怀叵测,联盟名存实亡。我主刘皇叔,感念昔日同盟之谊,更知唇亡齿寒之理,故特遣亮前来,欲与将军共商应对之策。”
林凡颔首,示意诸葛亮继续。
“亮不妨直言。”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林凡三人,“将军雄才,据荆南,平交州,根基已成。然,北有曹魏强压,东有江东觊觎,两面受敌,纵有擎天之勇,亦恐独木难支。尤其江东孙权,其性反复,若见将军与曹操相持不下,难保不会行那落井下石、火中取栗之事。届时,将军何以自处?”
这话点出了林凡目前最大的战略困境——双线作战的风险。
庞统嘿然一笑,接口道:“孔明兄所言,确是实情。然,我竟陵带甲十余万,兵精粮足,更有长江之险,纵是曹孟德亲至,亦未必能讨得好去。至于孙权,碧眼小儿,色厉内荏,若敢妄动,我水陆大军,必让其付出惨重代价!倒是皇叔那边,听闻益州之事,进展颇速?不知可需我竟陵,在荆州为其稳住局面,以免后院起火?”
庞统的反击同样犀利,既展示了竟陵的实力与决心,又将话题引向了刘备集团目前最核心、也最脆弱的环节——西进益州。暗示如果竟陵在荆州给刘备制造麻烦,其入川大计必将受阻。
诸葛亮神色不变,坦然道:“士元兄消息灵通。不错,我主确有意西图益州,以抗曹贼,此乃不得已而为之策。荆襄虽好,然北邻强曹,东接忌孙,非立业之基。唯有取得益州,方有立足之地。此非为我主一己之私,实为延续汉祚,保全抗曹力量。若将军能在荆州暂息兵戈,使我主无后顾之忧,则我主入川之后,必感念将军大德,届时,我主据益州,将军握荆交,两家携手,西东呼应,共抗曹贼,则大局可定!”
他描绘了一幅两家合作、共分抗曹的美好蓝图,并将刘备入川提升到了“延续汉祚”的高度。
徐庶此时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直指核心:“孔明兄高义,我等着实感佩。然,空言无凭。如今曹军压境,我竟陵独抗其锋,而皇叔趁势西进,若待皇叔取得益州,坐拥天府之国,兵强马壮之时,是否会念及今日‘携手’之情,犹未可知。届时,皇叔若与孙权联手,甚至与曹操暗通,反戈一击,我竟陵岂非危如累卵?非是我等不信皇叔与孔明,实乃乱世之中,不得不虑。”
徐庶的话,道出了林凡方面最大的顾虑——信任。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所谓的盟约和情谊,往往脆弱不堪。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烛火摇曳,映照着双方沉思的面容。这次密谈的核心矛盾,已然清晰:刘备需要竟陵在他入川期间保持稳定,甚至提供某种程度的默许;而林凡需要确保,刘备在壮大后,不会反过来成为自己的敌人。
**讨价还价,密约初成**
诸葛亮知道,若不拿出足够的诚意,无法取信于林凡。他沉吟片刻,再次开口,语气更加郑重:“元直兄所虑,亦是人之常情。为表诚意,我主愿与将军订立密约,以江陵至竟陵之信使为凭,天地共鉴!”
“其一,我主承诺,自密约定立之日起,至我主完全掌控益州止,绝不对竟陵势力控制之荆南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有任何军事行动或领土要求,并约束麾下将领,不得挑衅。江陵、公安之兵,只用于自保与应对江东,绝无西顾之意。”
“其二,在此期间,若曹操大举南下,进攻竟陵,我主必出兵袭扰曹操侧翼,或攻其汝南,或断其粮道,竭力为将军分担压力,使其不能全力南下。此乃‘围魏救赵’之策,于你我双方皆有利。”
“其三,待我主取得益州后,愿与将军正式结为同盟,互通有无,共抗曹、孙。并可开放部分益州与荆南之商路,允许战马、蜀锦、井盐等物资,在官方监管下有限流通。”
这是刘备方面能拿出的相当有诚意的条件了,尤其是第二条,直接军事策应,对正面临曹操压力的林凡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林凡听完,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并未立刻表态。他看向庞统和徐庶,二人微微点头,示意条件可以接受,但还需补充。
林凡这才开口,声音沉稳:“孔明先生快人快语,条件亦显诚意。林某亦非不通情理之人。皇叔欲取益州,以求存图强,林某理解,亦可成全。”
他话锋一转:“然,为确保此约有效,林某亦有几点补充,望孔明先生转达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