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44章 风云际会,使者如织

第344章 风云际会,使者如织(1 / 2)

“荆襄经筵”的余音尚未完全消散,林凡那“民心即为天道”的论断仍在士林与民间口耳相传,另一股不同性质的浪潮,已开始拍打竟陵的堤岸。经筵之上展现出的思想凝聚力与竟陵政权日益稳固的态势,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天下各方势力的目光。先前因曹操封锁、孙权暧昧而略显孤立的竟陵,其外交局面,正在悄然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转变。

竟陵,这座位于南北要冲、长江之畔的新兴巨城,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天下外交博弈的新中心。许都的威逼,建业的试探,江陵的维系,乃至更远方势力的窥探,都化作了手持节杖、怀揣密信的使者,从水陆各路,络绎不绝地汇聚而来。军师府侧新设的“四方馆”,一时间竟有人满为患之势。

徐庶拿着一叠刚收到的拜帖,走入军师府正堂,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凝重与些许兴奋的神情。“主公,四方馆驿丞来报,今日又到了三批使者。曹魏方面,以丞相府东曹掾毛玠为首,已至馆驿;江东方面,鲁肃亲自来了;此外,还有凉州牧马腾派遣的使者,也已抵达。”

林凡正与庞统对着沙盘推演北境局势,闻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哦?毛玠代表曹操,鲁子敬亲至……连远在西凉的马寿成也派人来了?这倒是热闹了。”他放下手中的小旗,拍了拍手,“看来,我们这‘四足’之一的份量,在有些人眼里,是越来越重了。也好,便让我们会一会这些八方风雨。”

庞统小眼睛滴溜溜一转,嘿嘿笑道:“毛玠此来,必是携曹孟德威压之意,或诱降,或离间。鲁子敬亲至,怕是孙权那碧眼儿坐不住了,既怕我们与曹操走得太近,又怕我们与刘备联合对付他,前来摸底兼稳住我们。至于马腾……西凉苦寒,缺衣少铁,怕是看上了我们竟陵的工坊产出,想来做笔买卖,顺便探探中原虚实。主公,这场戏,可要好生唱啊。”

林凡颔首:“来者都是客,但目的各有不同。元直,士元,接待之事,便由你二人总揽,依此前议定方略应对。我暂且不见他们,先晾一晾,让他们看看竟陵的气象。”

**毛玠威逼,竟陵从容**

首先被引入军师府偏厅会谈的,是曹操的使者毛玠。毛玠字孝先,以清正干练着称,是曹操颇为倚重的臣子,派他前来,足见曹操对此次出使的重视。

毛玠一身深色官服,面容肃穆,举止一丝不苟,见到主持会谈的徐庶和庞统,依礼相见后,便直接切入主题,语气虽不失礼节,却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意味。

“徐先生,庞先生。”毛玠开门见山,“玠奉魏王之命而来,特为荆襄百姓免遭兵燹之祸,予林将军指一条明路。”

徐庶淡然道:“毛东曹请讲。”

“当今天下,汉室倾颓,能定鼎中原、匡扶社稷者,非魏王莫属。”毛玠朗声道,“林将军少年英杰,能于荆南创此基业,实属不易。然,以一隅抗天下,岂是长久之计?魏王惜才,更不忍荆襄百姓再受战乱之苦。若林将军能明晓时务,去其僭号,解甲归顺,魏王必不失封侯之位,荆襄军民,亦可免遭涂炭。此乃上顺天意,下合民心之举,望二位先生转达林将军,细加思量。”

这番话,看似劝降,实为最后通牒,充满了威胁之意。

庞统在一旁嗤笑一声,毫不客气地反驳:“毛东曹此言差矣!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屠戮忠良,徐州之殇,犹在眼前!其所行之事,何曾有过半分天意民心?我主林将军,起于微末,平定地方,保境安民,使百万黎庶安居乐业,此方是真正的顺天应人!曹孟德若真有仁心,何不解甲归政于天子,反倒屡次兴兵,犯我疆界?博望坡前,尔等精锐尸骨未寒,今日便敢在此大言不惭,说什么免遭兵燹?真是可笑!”

毛玠脸色微变,沉声道:“庞士元!休得口出狂言!魏王雄师百万,战将千员,岂是尔等偏安一隅之力可挡?博望坡小挫,不过疥癣之疾。若魏王天威降临,玉石俱焚,届时悔之晚矣!”

徐庶接过话头,语气依旧平和,却绵里藏针:“毛东曹,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竟陵虽偏安,然上下同心,甲坚兵利,更有长江天险。曹丞相若要强来,我竟陵军民,必奉陪到底!只是,届时谁玉谁石,尚未可知。至于归顺之说……我主曾言,‘民心所向,即为天道’。竟陵民心向背,毛东曹一路行来,想必亦有目睹。若曹丞相真能秉持仁政,泽被苍生,使天下归心,又何须兵戈相加?”

徐庶和庞统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将毛玠的威逼利诱化解于无形,反而隐隐指责曹操失德,彰显竟陵抗争的正义性与实力。

毛玠见二人态度强硬,知道劝降无望,便转而施行离间之计,缓和语气道:“二位先生既如此说,玠亦不便多言。然,魏王亦有一言,请转告林将军。孙权、刘备,皆非池中之物,与之联盟,无异与虎谋皮。孙权觊觎荆州久矣,刘备更是一心图谋益州,扩张自身。林将军雄踞荆南,实乃二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望林将军明察,勿为他人做了嫁衣。”

庞统嘿嘿一笑:“此事不劳曹丞相费心。我竟陵与孙、刘之事,自有分寸。倒是曹丞相,北有马腾、韩遂未平,西凉铁骑,可不好相与。还是先顾好自家门户为要。”

毛玠碰了个软硬钉子,知道再谈无益,只得悻悻告退。首次交锋,竟陵方面寸步不让,展现了绝不屈服的态度。

**鲁肃摸底,联盟裂痕**

送走毛玠,接下来便是亲自前来的鲁肃。与毛玠的肃杀不同,鲁肃显得温和而诚恳,一见面便拱手道:“元直,士元,别来无恙?林将军可安好?肃此次前来,一是奉吴侯之命,恭贺林将军平定交州,威加南海;二来,亦是心系同盟,欲与诸位共商抗曹大计。”

双方分宾主落座,气氛看似融洽,但彼此心知肚明,那同盟早已遍布裂痕。

徐庶微笑道:“有劳子敬兄挂念,主公一切安好。吴侯好意,我等心领。只是近来北境不宁,曹军屡屡犯边,我竟陵上下忙于御敌,倒是江东……似乎颇为平静?”

这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质问,暗指孙权在曹林冲突中作壁上观。

鲁肃面露尴尬之色,叹道:“元直有所不知,我江东亦有难处。淮南曹军蠢蠢欲动,内部山越时有不靖,吴侯亦是压力重重,不得不谨慎行事,绝非有意坐视。吴侯常言,孙、刘、林三家,唇齿相依,共抗曹贼,此乃根本大计,绝不会变。”

庞统冷不丁插言:“哦?绝不会变?那为何吕子明将军的水师,频频挤压我江夏水域,甚至驱赶我渔民,封锁江面?这莫非便是江东的同盟之道?还是说,吴侯另有什么打算,不便与我等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