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面上的舰船对峙与刀光剑影,固然惊心动魄,但在那波涛之下,另一场无声却同样致命的战争,早已在更广阔的领域悄然铺开。曹操“疲、耗、间、待”战略中的“耗”字诀,与孙权默契配合下的封锁政策,其核心目标之一,便是掐断竟陵蓬勃发展的经济命脉,使其在持续的失血中逐渐虚弱。战马、生铁、皮革、盐、乃至某些关键的药材……这些维系着一个势力军事与民生运转的战略物资,成为了各方势力博弈的新焦点。
竟陵军师府内,一份由徐庶汇总的物资报告,清晰地揭示了局势的严峻。
“主公,北面曹军控制区,对我方商队的盘查严厉了数倍,尤其是通往关中、中原的商路,几乎断绝。以往还能通过一些隐秘渠道流入的战马、生铁,如今已难觅踪迹。江东方面,吕蒙水军封锁江面,我荆南与江东、淮南的传统贸易线路几近瘫痪,茶叶、丝绸、瓷器难以东出,江东的海盐、铜料亦难以输入。”徐庶的语气带着沉重,“更棘手的是,曹、孙双方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在其控制区域内,开始刻意打压与我竟陵有贸易往来的商贾,抬高我必需物资的价格。长此以往,我军械工坊的原料供给,乃至民生用度,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林凡看着报告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眉头紧锁。战争的形态,从来都不局限于沙场。经济上的绞杀,往往比真刀真枪更加致命,它能从根基上瓦解一个势力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看来,曹孟德和孙仲谋,是铁了心要从根子上勒死我们。”林凡的声音冷静,却带着一丝寒意,“他们以为,封锁了陆路与长江,我竟陵便成了瓮中之鳖?未免太小瞧人了!”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徐庶、庞统以及负责“暗羽”与部分特殊事务的墨衡:“他们要打经济战,我们便奉陪到底!传令:启动‘破壁’计划!我们要在他们的铜墙铁壁上,凿出几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通道!”
**交州海路,破浪通衢**
竟陵势力新近平定的交州,此刻成为了破局的关键。相比被重重封锁的荆北陆路与长江水道,浩瀚的南海,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林凡的命令以最快速度送达交州治所广信(今广西梧州)。交州刺史赖恭与镇南将军吴巨(根据之前设定,负责交州军事,亦可设定为交州水军都督)不敢怠慢,立刻召集麾下能吏与水军将领。
“林将军有令,开辟海上商路,乃我竟陵当前第一要务!”赖恭展开林凡的亲笔手令,肃容道,“陆路、江水皆被封锁,唯大海无边,曹、孙之手,焉能尽遮?”
吴巨接口,声音洪亮:“我交州水军,虽不如甘将军主力精锐,然海船亦不下百艘,熟悉海况之舟师亦有不少。林将军令我水军护航商队,打通南北海路!”
具体方案迅速制定:
**北路:** 以合浦、徐闻等大型港口为起点,组织大型海船船队,满载荆南的特产如茶叶、瓷器、漆器、精细麻布,沿海岸线北上。这条线路风险较高,需绕过江东控制的闽越、会稽沿海,但目标市场巨大——可直接抵达曹操势力相对薄弱的青州、徐州沿海,甚至冒险深入渤海湾,与幽州等地进行贸易,换取竟陵急需的战马、皮毛、以及优质铁矿(如辽东的铁)。水军将领需精选航线,利用海流与季风,并派出哨船警戒,规避江东水军的海上巡逻队。
**南路:** 同样以交州港口为起点,向南,向西。向南可抵达林邑(占城)、扶南(柬埔寨)等国,换取犀角、象牙、香料、珍稀木材等奢侈品,这些物品虽不能直接用于军事,但可通过竟陵发达的商贸网络转化为巨额资金,用以购买其他物资。向西,则是一条更具战略意义的航线——探索通往身毒(印度)乃至更远大秦(罗马)帝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漫长而充满未知,但一旦打通,其带来的利益将是颠覆性的。林凡在命令中特别强调,要招募大胆的商人与探险家,给予重赏,鼓励他们扬帆远航。
**内部整合:** 在交州与荆南之间,依托灵渠(连接湘江与漓水,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以及修缮拓宽的陆路,建立一条安全高效的内部转运通道。将交州本地盛产的稻米、热带水果、海盐、珍珠、以及来自海外的奇珍,源源不断输往荆南腹地,同时将荆南的工业制成品运往交州乃至海外。
很快,交州沿海各大港口变得前所未有的繁忙。巨大的海船频繁进出,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竟陵派出的精明吏员与官方认可的商人(某种程度上是官商)紧密合作,组织货殖,核算成本。交州水军的战舰在港口外巡弋,为即将远航的商队提供保护。
第一支由五艘大海船组成的北路商队,在交州水军十艘战船的护卫下,在一个黎明扬帆起航,驶向波涛汹涌的北方。他们承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竟陵打破经济封锁的希望。
**益州密贸,暗度陈仓**
就在海上商路紧锣密鼓开辟的同时,另一条更为隐秘的陆上通道,也在林凡的授意下悄然运作起来。这条通道的方向,是西边的益州。
益州,天府之国,物产丰饶。其北部的金牛道、米仓山道连接汉中、关中,理论上可以获得来自西北的战马。益州本土也盛产井盐、铁矿、蜀锦、朱砂(炼丹原料,亦可作药用或颜料)。虽然刘璋暗弱,且与刘备关系微妙,但巨大的利益面前,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林凡通过“暗羽”,与益州内部一些不得志的官吏、以及唯利是图的豪商建立了秘密联系。他开出的价码极具诱惑:用竟陵工坊出产的优质铁器(如改良的农具、精钢)、琉璃器、甚至一些“新奇”的玩意儿(如改良的纸张、精致的玻璃镜),换取益州的战马、生铁、井盐、药材。
这条商路极其隐秘,多走崎岖难行的山间小道,避开官方关卡。交易的规模起初不大,但胜在稳定且关键。尤其是战马,对于急需组建和扩充骑兵的竟陵来说,每一匹都弥足珍贵。
负责具体执行的是墨衡麾下最精干的“暗羽”成员。他们伪装成行商、流民,穿梭于荆南与益州交界的群山之中,与接头的益州商人进行着无声的交易。每一次成功的接头,都意味着几匹战马或几车生铁,被悄悄地运回竟陵。
当然,风险也无处不在。不仅要防备益州官府的盘查,更要警惕可能存在的曹军或孙权方面的细作破坏。一次,一支运输生铁的小型商队就在巴东地界遭遇了不明身份武装的袭击,护送商队的“暗羽”小队死伤近半,才勉强保住了大部分货物。事后查证,袭击者极可能受到了曹操校事府的暗中支持。
此事给林凡敲响了警钟。经济领域的暗战,其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正面战场。
**校事府与暗羽的无声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