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曹操的视线被林凡牢牢吸引在荆北烽火之上,当孙权在长江之畔逡巡观望、算计着鹬蚌相争之利时,一支看似不起眼的队伍,悄然离开了江陵城,溯江西行。这支队伍的核心,是刘备麾下最为倚重的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他的目的地,是益州方向。这标志着,在天下格局因林凡崛起而剧烈震荡之际,另一场将深远影响未来走向的大戏,已然在巴山蜀水间拉开了序幕。
刘备集团,这个在荆襄之地辗转腾挪、始终未能获得稳固根基的势力,在林凡强势崛起、孙刘林联盟名存实亡的巨大压力下,终于将其战略重心,坚定不移地投向了西方那片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土地——益州。诸葛亮此行,并非仓促之举,而是长达数年铺垫、谋划后,吹响的最后进攻号角的前奏。
江陵府邸内,刘备与即将出发的诸葛亮进行着最后的密谈。烛光映照着刘备已显风霜却依旧坚毅的面容,他的眼中,交织着对未来的期盼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孔明,益州之事,全赖你了。”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语气沉重,“林凡势大,孙权异动,江陵虽好,终非久居之地。唯有取得益州,我等方有立身之本,方能在这乱世中,真正与曹、孙、林诸强并列。”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从容而自信:“主公放心。益州疲敝,刘璋暗弱,内有张松、法正为内应,外有张鲁在北虎视,此正乃天赐良机,岂能错过?亮此行,必为主公铺平入川之路,使我旌旗,早日飘扬于成都城头!”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至于林凡与孙权……主公不必过于忧心。林凡此刻焦头烂额,北抗曹军,东防孙权,短期内绝无余力西顾。而孙权,其心只在荆州,只要我方能稳住荆南局势,不使其感觉有机可乘,其注意力便不会轻易转向西川。此正是我西进最佳之窗口期!”
刘备点头,但依旧嘱咐:“话虽如此,江陵、公安乃我根本,亦需重兵把守,以防不测。云长性情刚傲,需得力之人辅佐……”
“亮已安排妥当。”诸葛亮接口道,“留关羽总督荆州事务,镇守江陵;以糜芳、士仁等守公安;令赵云为留营司马,掌军事,陈震、廖化等辅之。文有马良、伊籍协理政务,应对各方使者。当可保荆州无虞。待益州一定,主公便可率主力入川,成就王霸之业!”
计议已定,诸葛亮不再耽搁,趁着夜色,登上了西去的舟船。江风猎猎,吹动他宽大的衣袖,他的目光投向西方那云雾缭绕的群山,那里,将是他施展平生所学,为刘备,也为自己,打开全新局面的战场。
**暗流涌动,张松献图**
益州,成都。州牧府邸内,一派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景象。
州牧刘璋,承袭其父刘焉之位,性格懦弱而多疑,缺乏其父的魄力与权谋。他坐拥天府之国的富庶,却无力应对北面汉中张鲁的持续威胁,对内也难以有效驾驭益州本土的骄兵悍将与盘根错节的士族势力。此刻,他正为近来边境愈发紧张的局势以及境内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而烦恼。
“张鲁逆贼,屡犯我境,巴郡百姓,苦不堪言!尔等身为益州臣子,竟无一人能为孤分忧吗?”刘璋看着堂下或低头、或眼观鼻鼻观心的属官们,语气中带着无奈与愠怒。
这时,别驾张松出列。他身材矮小,容貌谈不上端正,甚至有些丑陋,但一双眼睛却闪烁着过人的机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野心。
“主公,”张松声音尖细,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张鲁凭恃汉中险隘,兼有五斗米道蛊惑人心,确实难制。然我益州带甲十余万,沃野千里,钱粮广盛,岂能久受此疥癣之扰?松以为,非是我益州无力,实乃缺乏明主指挥,以及……强有力的外援!”
“外援?”刘璋皱眉,“汝是指?”
“荆州刘皇叔,汉室宗亲,仁义布于四海,更有关、张万夫不当之勇,诸葛亮等旷世之才辅佐。”张松侃侃而谈,“其如今暂居荆州,北要抗曹,东要防孙,亦需稳固后方。若主公能遣使结好,邀其率精兵入川,协助讨伐张鲁。以其声威与兵力,必能击破张鲁,解我北境之危。届时,主公可尽收汉中之地,稳固益州,岂不美哉?”
此言一出,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邀请外来势力入川?此议可谓石破天惊!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割据自立之所,引入强龙,岂非引狼入室?
黄权、王累等忠于刘璋、且看清利害的官员立刻出言反对。
黄权高声道:“主公!不可!刘备,世之枭雄也,其志岂在区区张鲁?若引入益州,恐请神容易送神难!昔日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王累更是激动:“主公!益州乃根本之地,岂可假手他人?张鲁之患,我益州兵马足可御之!若倚仗外力,必致主权旁落,悔之晚矣!”
刘璋本就犹豫,听黄权、王累这么一说,更是拿不定主意,面露难色。
张松见状,心中冷笑,面上却一副忧国忧民之态:“黄公、王公此言差矣!刘皇叔乃汉室宗亲,素有仁德之名,岂是背信弃义之徒?更何况,如今曹操势大,林凡崛起,天下纷扰,益州偏安一隅,岂能长久?结好刘皇叔,共抗强敌,方是保全益州之上策!若一味闭关自守,待曹、林等扫平中原,挟雷霆之势南下,益州何以挡之?届时,玉石俱焚,悔之何及!”
他巧舌如簧,将引入刘备与益州的长远安危挂钩,又刻意强调刘备的“仁义”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刘璋的戒心。
刘璋思前想后,觉得张松所言,似乎也有道理。北面的张鲁确实让他寝食难安,而曹操、林凡的威胁也并非空穴来风。若能借刘备之力除掉张鲁,似乎……也还不错?
“此事……容孤再想想,再想想。”刘璋最终没有立刻答应,但也没有明确拒绝,态度已然松动。
张松知道火候已到,不再紧逼,躬身退下。他知道,还需要再加一把火,而这把火,就在那位即将抵达的荆州使者——诸葛亮身上。更重要的是,他怀中那份精心绘制的《西蜀地形图》,已然准备好了它的“主人”。
**诸葛入蜀,法正来迎**
诸葛亮一行乘船沿江西进,过巫峡,穿瞿塘,一路领略巴山蜀水之险峻。他并未直接前往成都,而是在鱼复(今重庆奉节)一带停留,秘密会见了早已在此等候的益州军议校尉——法正,法孝直。
法正与张松一样,皆是益州士人中不得志而心怀异志者。他才华卓越,尤善奇谋,却因出身和性格原因,在刘璋麾下郁郁不得志。早已与张松暗中联络,决心另投明主。诸葛亮此行,第一个要见的,就是这位未来入川的关键内应。
江畔一处隐秘的宅院内,诸葛亮与法正对坐。
“久闻孝直兄大名,今日得见,幸何如之!”诸葛亮拱手笑道,态度谦和。
法正约三十余岁年纪,面容清瘦,眼神锐利中带着一丝桀骜,他连忙还礼:“孔明先生名动天下,正早已仰慕!今见先生风采,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
寒暄过后,迅速切入正题。
“益州情况如何?”诸葛亮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