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季风,送来了潮湿温热的气息,也送来了交州初步平定、百业待兴的消息。广信城在庞统的坐镇与新政的滋养下,如同久旱逢甘霖的草木,顽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林凡深知,竟陵才是他真正的根基所在,北方的曹操、东面的孙权、西边的刘备,绝不会因为他短暂的南征而停下各自的步伐。交州虽下,然天下这盘大棋,仍需他返回竟陵,执子落定。
在将交州军政大权全权委托于庞统,并留下了魏延部镇守零陵、苍梧边界,甘宁水军经营南海,沙摩柯无当飞军安抚南疆的基本架构后,林凡决定,携部分亲卫及核心幕僚,北返竟陵。
北返之期选定在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广信城外,人头攒动,新任的交州官吏、归附的俚僚首领、闻讯而来的士绅百姓,自发地聚集在道路两旁,为这位短短数月间便彻底改变交州命运的青年军师送行。
没有盛大的仪式,林凡依旧是一身简洁的常服,骑在神骏的战马之上。他的目光扫过眼前这些面容已然不同于初至时那般惶恐、多了几分安定与期盼的人们,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征伐与治理,破坏与重建,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这片土地,也必将回馈给他难以估量的价值。
“士元,交州便托付与你了。”林凡看向送至城外的庞统,郑重嘱托,“稳守、渐进、教化、通海,此八字方针,需持之以恒。遇有难决之事,可急报竟陵。”
庞统拱手,矮胖的身躯在秋风中显得异常沉稳:“主公放心北归。统在,交州便在。必使南海之滨,成为主公最稳固之后方,最锋利之刃锋!”
他又看向一旁的新任苍梧太守桓邻及其他几位核心官员:“诸位皆乃俊杰,望尔等同心协力,辅佐庞都督,造福一方,勿负我望。”
桓邻等人连忙躬身应诺:“必竭尽驽钝,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林凡不再多言,勒转马头,轻夹马腹。亲卫营簇拥左右,墨衡及部分随行文吏紧随其后。队伍并不庞大,却自有一股凛然之气。在无数道复杂目光的注视下,这支北归的队伍,踏上了返回竟陵的征程。
北归之路,远比南征时顺畅快捷。沿途郡县,无论零陵、桂阳新附之地,还是竟陵核心辖区,闻听林凡凯旋,皆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道路早已修葺平整,驿站供应充足,可见徐庶在后方统筹之得力。
林凡并未过多停留接受地方的迎奉,他的心思早已飞回了竟陵,飞向了那风云变幻的天下大局。一路上,他不断接收着来自竟陵徐庶的定期汇报,以及墨衡“暗羽”从各方传来的最新情报。天下这盘棋,在他南征的这数月间,果然又落下了几子,格局已然悄然改变。
**首先,是北方的曹操。**
校事府的细作活动并未因南征结束而停歇,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渗透的方向更加多元,手段也更加隐蔽阴毒。据“暗羽”截获的多方信息显示,曹操在稳定内部、恢复生产的同时,正秘密向宛城、汝南等地增调兵力,尤其是骑兵部队,其意图不言自明——他在酝酿下一次大规模的南下行动,目标很可能直指荆襄!林凡拿下交州,势力暴涨,无疑更加刺激了这位乱世枭雄的神经,使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一封来自许都、经由特殊渠道传递的密信甚至暗示,曹操有可能不惜代价,试图与孙权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以集中力量先解决西面的马腾、韩遂以及……南方的林凡。
**其次,是江东的孙权。**
林凡水军在南海的活跃,以及交州落入竟陵之手,彻底打破了孙权“全据长江,西图荆楚”的战略构想。江东内部,对林凡的警惕与敌意已然公开化。以吕蒙、甘宁(江东之将)为首的强硬派声音高涨,认为林凡比刘备更具威胁,主张加强西线防御,甚至伺机夺回江夏部分权益,压制竟陵发展。尽管鲁肃依旧竭力主张维持孙刘联盟以抗曹,但声音已不如以往响亮。孙权本人的态度也愈发暧昧,一方面继续与刘备保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却加大了对竟陵方向的军事侦察与经济限制(虽然效果有限)。江东的动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再者,是江陵的刘备。**
这或许是变化最大的一方。诸葛亮显然敏锐地意识到了林凡吞并交州带来的巨大地缘压力。竟陵势力南接交州,西邻武陵,对刘备集团形成了潜在的半包围之势。原有的“跨有荆益”之策,因竟陵的强势崛起而变得困难重重。据“暗羽”深入益州的探报,刘备方面与益州别驾张松、法正等人的秘密联络骤然频繁起来,其西图益州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关羽在武陵的统治也加强了力度,一方面整军经武,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拉拢本地士族,似是在为可能到来的与竟陵的摩擦乃至冲突做准备。刘备集团,正在以一种更加急迫的姿态,寻找着出路。
林凡仔细分析着这些情报,手指在随身携带的简易舆图上缓缓移动。曹操磨刀霍霍,孙权猜忌日深,刘备加速西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他拿下交州后必然引发的连锁反应。
“主公,看来我们这趟南征,是真的把天捅了个窟窿啊。”墨衡在一旁,语气平静地陈述着事实。
林凡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窟窿捅了,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他们紧张,说明我们做对了。接下来,便是要看谁更能沉得住气,谁的根基打得更牢。”
十数日后,竟陵城那熟悉而巍峨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与南征离去时那种悲壮与决绝的气氛不同,此时的竟陵城外,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徐庶率领留守文武,以及无数闻讯而来的竟陵、新野百姓,早已在城外十里长亭处等候。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当林凡那支风尘仆仆却精神昂扬的队伍出现在视野中时,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般爆发开来!
“恭迎主公凯旋!”
“竟陵万胜!主公万胜!”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直冲云霄。孩子们挥舞着小小的旗帜,妇人们挎着装满食物和鲜花的篮子,老人们捻须含笑,眼中含着泪光。他们知道,主公的这次南征,不仅解除了南方的威胁,更为竟陵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疆域与战略纵深!
林凡下马,徐庶等人快步迎上。
“元直,辛苦了!”林凡握住徐庶的手,看着他眼中因操劳而生的血丝,由衷说道。他知道,若无徐庶在后方稳定大局、保障后勤,他绝无可能在南线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