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 第232章 母仪天下·素雅着书立说

第232章 母仪天下·素雅着书立说(1 / 2)

皇子袁启华的降生,如同在帝国蓬勃发展的乐章中,加入了最为柔和而坚定的一串音符。

皇宫内的生活重心,似乎也悄然发生着偏移。

袁大山在处理繁重政务之余,最大的乐趣便是抱着日渐白胖的儿子,看着他咿呀学语、蹒跚学步,那憨态可掬的模样,总能洗去他一身疲惫。

而白素雅的生活,则在皇后与母亲的双重角色中,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与更深沉的动力。

孕育和诞育生命的过程,让她对人生、对女性、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过参知政事、推行具体政策来影响这个国家,一种将自身思想凝结、传播开去的渴望,在她心中悄然滋生。尤其是在亲自哺育小启华,感受着那纯粹依赖与无限可能交织的生命力时,她更觉肩上责任重大——不仅是对自己的孩子,更是对天下千千万万的女子与孩童。

于是,在妥善安排宫务、陪伴幼子之余,甘露殿的偏殿成了她新的“战场”。

这里不似御书房那般庄严肃穆,反而更像一个充满书卷气息与温馨氛围的书斋。

窗外是精心打理的花木,窗内,白素雅常常在哄睡孩子后,于灯下铺开宣纸,或是与柳如梦、李丽丽、苗妙妙等几位心腹女官围坐讨论。

她所要做的,不是吟风弄月,而是要将她来自现代灵魂的平等、自强观念,与她在这个时代亲身经历的挣扎、成长与思考,以及身为皇后所见的民生百态、国家需求,融会贯通,着书立说。

第一部,她命名为《女诫·新篇》。

当柳如梦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微微有些讶异:

“姐姐,前汉班昭所着《女诫》,虽为经典,然其中诸多观点,如‘卑弱顺从’,岂非与姐姐平日所倡之女子自强相悖?”

白素雅微微一笑,提笔蘸墨,眸光清亮:“正是要‘新’在其上,破旧立新。班昭之《女诫》,乃特定时代之产物,有其局限。我等取其‘诫’之形式,却要注入全新之精神。”

她开始缓缓阐述,柳如梦等人则执笔记录,时而加入自己的见解。

“开篇当言,女子亦为天地所生,父母所养,与男子同具灵慧,同承天命。其价值,不应仅系于父、夫、子之身。”

“女子当求知。读书明理,方能不惑于外物,不困于内宅。识文断字,可管家理财;知晓律法,可维护自身;通晓技艺,可立身于世。岂不闻陛下常言,‘知识即是力量’?”

“女子当自强。自强非是咄咄逼人,而是拥有独立之精神,坚韧之品格。遇困境而不馁,逢机遇而能握。可为人女,孝顺父母;可为人妻,与夫并肩;可为人母,教养子女;亦可走出家门,凭借所学所能,行医、教书、经商、为吏,为社会贡献一份心力,实现自身之价值。”

“德行自当修养,然此‘德’,非是盲从屈就,乃是明辨是非之智慧,推己及人之仁爱,持身以正之操守……”

她结合自己从流亡少女到一国之后的经历,娓娓道来,既有高屋建瓴的理念,又有具体可行的指导。

她批判那些束缚女子的陈规陋习,鼓励女子追求知识、锻炼能力、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交圈。

她写道:“家国之兴盛,需举国男女同心协力。若女子皆愚昧困顿,则如折翼之鸟,国亦难振翅高飞。”

第二部,她命名为《启民智略》。

这部书的视角更为宏大,直接指向帝国未来的根基——全民素质。

“治国之要,首在启民智。”

她在书中开宗明义,“民智未开,则政令难通,科技难兴,国家难强。

故普及基础教育,扫除文盲,乃强国富民之根本大计。”

她详细论述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不应仅是少数精英的特权,而应尽可能惠及全民,包括女童。

她提出了分级教育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