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 第230章 灾后重建·新式建筑显神通

第230章 灾后重建·新式建筑显神通(1 / 2)

当李九虎率领的先头部队与白如雪率领的医疗队、张三铁带领的工程队,几乎是前后脚抵达陇西郡狄道县境内时,饶是这些见惯了沙场惨烈的将士与能臣干吏,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心头如同压上了千斤巨石。

目光所及,一片断壁残垣。

昔日还算繁华的县城,如今大半已化为废墟,焦黑的梁木、碎裂的砖瓦、倾颓的土墙杂乱地堆积着,空气中弥漫着尘土、血腥与一种若有若无的腐烂气息。

侥幸逃生的百姓们,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地或坐或躺在临时搭起的简陋窝棚里,或是干脆露宿在残垣之下。

哀哭之声不绝于耳,失去亲人的痛苦、对未来生活的茫然,笼罩着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

“快!立刻行动!”

白如雪压下心头的酸楚,第一时间下达命令。

她带来的医疗队成员,包括那些由她亲手培养的女医护,迅速在相对完整的一片空地上搭建起临时的医疗帐篷。

很快,白色的帐篷如同希望的蘑菇,在废墟间星罗棋布。

“分类救治!重伤者抬入一号帐,轻伤者在二号帐排队!注意消毒!瑶瑶,你带几个人,去熬煮防疫的大锅药,分发给所有幸存者,尤其是孩童和老人!”

白如雪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指挥若定。

她口中的瑶瑶,正是白素雅的妹妹,如今已出落成一位清秀沉稳的少女,跟在白如雪身边学习医术。

她用力点头,立刻带着几个年轻医护行动起来,生火架锅,忙碌起来。

另一边,张三铁已经带着他的工程队骨干,爬上了一处较高的废墟,俯瞰着整个受灾区域。

他眉头紧锁,那张惯常没什么表情的脸上,此刻也写满了凝重。

他没有浪费时间哀叹,而是迅速分配任务:

“一队,配合兵士,用带来的工具,优先清理主干道和通往水源的道路!二队,立刻勘察所有水源,检测水质,修复或被污染的水井,搭建临时引水渠!

“三队,统计可用材料,收集完好的砖石、木料!四队,跟我来,规划临时安置区和未来的重建区域!”

命令下达,庞大的工程机器开始轰鸣。

士兵们挥舞着铁锹、镐头,清理着堵塞道路的瓦砾;工匠们则利用滑轮组、杠杆等简单机械,小心翼翼地移开巨大的断梁,搜救可能还存活的生命。

张三铁亲自带着人,沿着断裂的城墙和倒塌的房屋仔细勘察,他用手触摸着裂缝,用步丈量着距离,脑海中飞速勾勒着新的蓝图。

救灾初期,工作繁重而压抑。

医疗帐篷里,白如雪和瑶瑶等人几乎不眠不休,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伤情。

断肢、挤压伤、感染……瑶瑶开始时看到严重的伤势还会脸色发白,但在白如雪沉稳的指导和鼓励下,她很快克服了恐惧,动作也变得麻利起来,细心地为伤员清洗伤口、包扎、喂药。

她看到了姐姐白素雅信中描述的“惠民”二字的重量,也明白了医术真正的意义。

张三铁这边,进展同样迅速。

在他的指导下,第一条被堵塞的主干道在两天内就被打通,救援物资得以更顺畅地运入。

临时搭建的引水渠将清澈的山泉水引入了安置区,解决了饮水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利用格物院带来的新材料——一种被称为“胶泥”的早期水泥(由石灰、黏土、石膏等混合煅烧磨制而成,虽不及现代水泥,但粘结性和耐水性远超传统材料),结合木材和收集来的砖石,指挥灾民和兵士,搭建起了一排排整齐、坚固、并且拥有良好排水系统的半永久性安置房。

这些房子不再是简陋的窝棚,而是拥有砖石地基、木框架结构、墙壁用“胶泥”混合碎石砌筑的坚实屋舍。

虽然简陋,但足以遮风避雨,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

灾民们住进这样“高级”的房子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麻木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希望的光芒。

然而,张三铁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他不能只满足于搭建临时住所。

地震的惨状让他深刻意识到,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在地动面前是何等脆弱。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盖房子了。”

他对聚集过来的当地老匠人和工程队骨干说道。

他拿起一根木炭,在一块相对平整的石板上画了起来。

“你们看,以往的房子,墙是承重的,柱子细,连接不牢,地动一来,墙先倒,柱子也跟着垮。”

他一边画,一边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我们要改!”

他画出了新的结构草图:

“用更粗的木头做梁柱,形成框架,就像人的骨架。墙,用砖石和这‘胶泥’来砌,但它不主要承重,只是围护,像人穿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