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 第176章 江东惊雷·孙权周瑜议抗袁

第176章 江东惊雷·孙权周瑜议抗袁(2 / 2)

“昨日刚收到消息,诸葛亮已经在整顿新野军务,推行新的屯田制。若能得他相助,我们便多了一分胜算。”

“此外,”鲁肃接口道,“曹操虽然兵败,但其子曹丕仍在邺城收拢残部。我们可以暗中联络,就算不能联手,也要让他们在北边牵制袁大山的兵力。据报,曹丕正在秘密招募勇士,显然不甘心就此认输。”

张昭忍不住再次反驳:“那刘备不过是个织席贩履之辈,曹操更是败军之将,与他们联合,岂不是自降身份?再说,那诸葛亮年纪轻轻,是否真有才学还未可知……”

“子布先生!”周瑜的声音陡然提高,“你可知道,就在我们在这里争论的时候,袁大山的使者李丽丽已经到了柴桑?她带着大批粮种和新式农具,正在收买人心!

“今日一早,就有数百渔民聚集在江边,询问北迁的事宜!若再犹豫不决,恐怕不等袁军渡江,我们的百姓就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堂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只能听到烛火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

孙权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长江的曲线,最终停在柴桑的位置。那里是江东水军的重要基地,如今却已经受到了袁军使者的渗透。

他想起父亲孙坚当年单骑渡江、开拓基业的豪情;想起兄长孙策十七岁领兵、平定江东的英姿。

当年孙策临终前,将江东基业托付给他时说的话犹在耳边:“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如今,这偌大的基业交到他的手中,难道就要这样断送吗?

“主公,”周瑜走到他身边,低声道,“袁大山虽然势大,但也不是没有弱点。

“据诸葛亮分析,他的新政正在引发士族不满。昨日收到许昌密报,颍川陈氏、河东卫氏等大族,对袁大山重用寒门早已心怀不满。

“而且他扩张太快,中原各郡县只是传檄而定,并非真心归附。”

鲁肃也劝道:“是啊主公,而且我们还有时间。袁大山刚刚平定中原,至少要花费半年到一年时间来整顿内政。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进来,呈上一份密报。

孙权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好一个袁大山……”他将密报递给周瑜,“他的使者李丽丽,已经在柴桑宣布,凡是愿意北迁的百姓,每人发放十亩田地,免除三年赋税。

“而且……而且还承诺,北迁的渔民可以保留自己的渔船,袁军水师愿意以高价收购他们捕获的鱼获。”

周瑜接过密报,快速浏览后,沉声道:“主公,不能再犹豫了!这是要在我们江东的根基上动土啊!”

孙权猛地转身,那双碧眼中终于燃起了决断的火焰。他环视在场的文武大臣,声音坚定:

“公瑾、子敬听令!子敬,你即刻准备出使荆州,务必说服刘备与我们结盟。

“告诉刘备,只要他愿意共抗袁贼,我孙权愿意表奏他为荆州牧!”

“公瑾,你速往柴桑,务必在三个月内,练出一支能够抗衡袁军的水师!需要多少银钱,尽管开口!”

“张昭、顾雍,你们立即着手整顿内政,减轻赋税,绝不能让袁大山的惠民政策动摇我们的民心!”

当众人领命而去后,孙权独自一人站在地图前,手指重重地按在标着“许昌”的位置上。

“袁大山……”他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就让我孙权,来领教一下你这个农民工的手段吧。”

窗外,长江的波涛声隐隐传来,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而在更远的北方,一场改变天下格局的巨变,正在悄然酝酿。

(本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