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看清不容易。”他说,“咱们设计的时候没想到这点。”
小林不同意,“改大了就破坏整体了。主标签必须保持简洁。”
“那就另想办法。”沈知意说,“主标签不动,在罐子侧面加一块竹牌。刻大字品名和冲泡方法,老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陈阳马上点头,“老李头会刻竹,明天就能试样。”
裴砚翻开账本最后一页,“这月回头客多了十七人。有五个人留言说,愿意为‘听得见的声音’多付一点钱。”
“我们不涨价。”沈知意说,“但我们得做得更真。”
她回到屋里,取出一张宣纸,提笔写下:“反馈如露,润而不喧。我们听见了。”
写完搁下笔,吹干墨迹。
第二天清晨,她打开青瓷瓮取茶叶。阳光照进屋,一片叶子背面浮现出细密纹路,形状像一只耳朵托着一片叶子。她轻轻挑出来,夹进手稿里。
没人看见。
中午,小林拍完最后一张反馈墙的照片。他把相机收进包里,里面还装着“茶语笺”的初稿设计图。
裴砚把账本还给沈知意。他在院门口站了一下,袖中药包轻轻晃动。他看了一眼桂花树顶,转身走了。
陈阳骑上车,车筐里放着竹牌样品。他准备去找老李头,试试刻字深浅。
沈知意坐在桌前,手里拿着刚做好的竹牌样板。她用指尖摸了摸上面的字,一笔一划都很清晰。
她翻开手稿,在空白页写下“反馈促发展”五个字。笔锋平稳,落墨均匀。
油灯还没点。天色渐暗,月光从窗缝照进来,落在手稿封面上。那里贴着一枚红色印章,是个“心”字。
风从门外吹进来,桌上的纸动了一下。
阿斑跳上空椅子,蜷成一团。
沈知意伸手摸了摸茶罐表面的叶脉纹路。
她的手指停在阿斑剪影的位置。
窗外传来脚步声由近及远。
院门被轻轻合上。
屋内只剩呼吸声。
她把竹牌放在左手边。
右手握住毛笔。
笔尖悬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