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沈知意递过一方粗布,“以后每日辰时来,负责初筛、控火、称量分包。工钱按月结,你女儿放学若无处去,可带她来坐一会儿。”
杨嫂接过布巾,手指微微发颤,低头应了一声“好”。
新店动工那日,沈知意亲自监工。匠人拆开两屋之间的矮墙,砌上防潮砖,又在后区加装排烟口。裴砚送来第一批书籍,用油纸包好堆在中庭,每本扉页盖有书坊朱印。
首日试运行,晨光刚透窗棂,沈知意便带着杨嫂将三席茶具摆齐。前厅点了炭炉,水沸声轻响。第一批茶叶泡开,香气缓缓弥漫。
上午仅两人进门。一位老农坐了片刻,喝了半盏便离开,临走留下一句:“坐着踏实。”
中午来了三位妇人,围着中庭矮案翻看一本手抄节气歌谣,笑谈儿时记忆。
傍晚收工,裴砚走进来,递上一本新册子。封面无字,内页却已记下七条反馈:
“坐在那儿,想起小时候爹教我背诗。”
“孩子自己拿了本书看,我没催他,他也忘了闹。”
“不是为喝茶来的,是想找个地方静静。”
沈知意一页页看完,放进木箱底层。她回到桂花树下,取出那本始终随身的手稿,翻开最后一页。
墨迹无声浮现:**“努力终有成果。”**
她没有提笔回应,只是轻轻合上本子,指尖抚过封皮的纹理。
阿斑不知何时卧在门槛上,眯着眼晒最后一点夕阳。裴砚站在院中,手里拿着明日要送来的书单,袖口沾了些许纸灰。
沈知意起身走进厨房,取出一杯温茶递给他。他接过去,吹了口气,喝下一口。
“明天开始,每天送十本。”他说,“轮换更换,避免积尘。”
她点头。
“杨嫂的女儿今天画了幅画。”他忽道,“贴在读茶席的柱子上,画的是两个人喝茶,旁边写了‘安静的地方’。”
沈知意望向新店方向。门未关严,透出一线暖光。
她转身回屋,将手稿放进木箱,盖上盖子。
裴砚站在原地,看着她背影消失在门后。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空杯,杯底残留一圈浅褐色茶渍,形状像一片小小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