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手稿指引(1 / 2)

沈知意站在书坊门外,风从巷口灌进来,吹得她袖口的桂花瓣彻底碎裂,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她没有弯腰去拾,只是慢慢脱下布鞋,低头看着脚背上那道细长的划痕。血已经凝了,边缘微微发红,像一道旧年未愈的记号。

她走回祖屋时天光尚早,桂花树影斜铺在院中,阿斑蹲在石桌一角,尾巴卷着前爪,眼睛半眯。她坐下,取出木箱里的手稿,封面那行“往事如雾,可散不可追”在晨光里泛着暗色。纸页温热,像是刚被人翻过。

她提笔写下:“我怕我的过往,成了你肩上的担子。他们说得那么难听,我该如何回应?又如何相信,这情意能长久?”

墨迹落定,纸面微颤。她合上手稿,指尖压住封皮,听见自己心跳沉缓。阿斑跳进她臂弯,呼噜声轻轻响起,像老屋梁间穿过的风。

再翻开时,最后一页浮现出一行小字:“坚守本心,爱会指引。”

字迹清瘦,笔锋略带弧度,不似她平日所写,却又熟悉得如同呼吸。她怔住,指尖抚过那行字,仿佛触到了某种藏在岁月深处的声音。不是命令,也不是劝慰,而是一种确认——来自她自己,又超越她此刻的清醒。

她闭眼,想起昨夜裴砚说的话。他说:“有我在一日,桂语斋的门不会对你关。”不是承诺,是陈述。像说天会亮,水会流,秋叶终将落地。

她睁开眼,阳光正移过石桌一角,照在手稿边缘。那行字依旧清晰,没有消散。

次日清晨,她照例生火炒茶。锅底微烫,茶叶在掌心翻动,叶脉纹路隐约可见。院外传来轻叩柴门的声音。

她转身开门,裴砚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一个小布包,袖口沾着一点白粉。他没说话,只将布包递过来。

“这是……?”

“糯米粉。”他声音低,“昨夜翻了本旧食谱,讲桂花糕要三蒸三晾。我试了两次,都塌了。”

她接过布包,他随即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陶罐,递到她手中。罐身温热,盖子用油纸封着。

“第三次做的,勉强成型。”他说,“不知道能不能吃。”

她掀开盖子。糕体微黄,表面凹凸不平,边缘有些焦痕,但桂香清甜,混着米香缓缓溢出。她低头细看,发现其中一块上,有人用竹签轻轻刻了个“意”字,线条笨拙,却一笔不乱。

她抬头看他。

裴砚垂着眼,手指还搭在陶罐边沿,指节微曲,像是不愿立刻收回。他没看她,只说:“书坊后厨有个小灶,我借来用了一晚。火候还是没掌握好,蒸得太急,气孔不匀。”

她说不出话。那罐不成形的桂花糕捧在手里,轻得几乎无感,却又重得让她指尖发沉。他不是在学做点心。他在学走进她的日常——那个有桂花、有茶烟、有手稿与老猫的院子。他在试着理解她每日清晨起身炒茶的节奏,理解她坐在石桌前写字时的沉默,理解她为何总在树影最浓时停下笔,听风穿过枝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