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灶火的噼啪声和婴儿均匀的呼吸声。
苏建国望着炕沿上的娘俩,秀莲低头凝视着怀里的娃,两人的影子被阳光投在墙上,紧紧挨着,像株扎在土里的老根,稳稳当当,透着一股子知足的暖。
那几年的日子,就像灶膛里的火,看着清淡,却暖烘烘的。
天不亮,苏建国就扛着锄头下地,露水打湿裤脚,太阳把脊梁晒得冒油,直到日头坠进山坳才回来,粗布褂子总被汗浸透,贴在背上像块深色的补丁。
可他总嫌地里的收成不够,一有空闲就往深山里钻——有时扛回半扇野猪肉,有时背篓里装着鲜嫩的山菇和木耳,赶上运气好,还能采到几株名贵的药材。
这天,苏建国扛着半扇野猪肉从深山里出来,刚到院门口,就见几个邻里在晒谷场边闲聊。他停下脚步,扬声招呼:“张婶、李伯,你们来了,看我带啥回来了!”
众人转头一看,眼睛都亮了。张婶拍着手笑:“建国这本事,真是没说的!又打着好东西了?”李伯也凑过来:“这野猪肉够肥,冬天腌起来能吃好久呢。”
苏建国嘿嘿笑,把肉往院里一放,直接抽出刀来分割:“张婶家娃爱吃肉,这块带骨的给你;李伯牙口不好,这块瘦的合适;
还有王嫂,家里刚添了孙子,拿块嫩点的回去熬粥………”
他手起刀落,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把半扇肉分了个干净,自己只留了一小块带皮的。
村里人拿着肉直道谢:“建国你太实在了!”“就是……就是…,总想着大伙!”
苏建国擦了擦手,摆手道:“邻里邻居的,客气啥。我这天天往山里跑,多的是机会打野味,你们拿着吃!”
说着扛起剩下的小块肉进了院,刚进门就喊:“秀莲,快烧锅!今儿给娃炖肉粥!”
秀莲从屋里迎出来,看见他身上沾着的草屑,嗔怪道:“又往深山里钻了?看这衣服刮的。”
嘴上说着,手却已经接过肉往厨房走,“我这就炖上,再给你煮两个鸡蛋补补。”
村里的老人总劝着:“建国,深山里险,在外围采点菇类就得了,别老是往里头闯。”
他总是嘿嘿笑,露出两排白牙:“没事,山里我熟。
趁娃还小,多攒点钱,将来好送他去读书,总不能跟咱似的,一辈子守着这几亩地。”
说着就把换来的零钱仔细裹进布帕,这时秀莲从厨房出来,苏建国就把布帕拿给秀莲………
秀莲随手就塞进床头的木箱里,那箱子里,还躺着给苏军做的小衣裳,一针一线都是秀莲的心思。
秀莲在家缝缝补补,哄着苏军学说话,摇篮边的粗布褥子上,总堆着半摞浆洗干净的尿布。
有时苏建国带着野味回来,她就利索地收拾干净,一半熏了挂在房梁,一半分给邻里,剩下的剁成肉馅,给苏军煮成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