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心儒2(2 / 2)

宋应星的 “冶炼流程图” 被踩在王老铁匠的布鞋下,纸角皱得不成样子。王老铁匠手里攥着烧红的铁钳,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宋大人!你要是来买铁,咱给你打最好的!但你要改咱铁匠的营生法子,门都没有!”

“什么营生法子?是守着落后的老一套,让铁矿白白浪费!” 宋应星虽穿着儒衫,却撸着袖子,额角青筋直跳,“我这法子,能让一百斤矿多炼三十斤铁,炼出的铁更结实,可我没逼你学啊!就像老家村里的铁匠,不愿改法子,咱从不多劝,只跟你比试,谁的法子好听谁的,这总公道吧?”

“凭我爹传我、我爷传我爹的规矩!” 王老铁匠往前一步,铁钳几乎戳到宋应星眼前,“炼铁是‘火里求财’,不是你书本上画的道道!比试就比试,我还怕你个书生不成!”

周围的老铁匠们也跟着起哄,有的抄起了铁锤,眼看就要吵得更凶。

“都住手!” 门口传来一声断喝,孙传庭带着亲兵大步走进来,眼神扫过乱哄哄的铺子,“在同州地界上闹成这样,是当朝廷没规矩了?”

王老铁匠见是孙传庭,气焰稍敛,却仍梗着脖子:“孙大人,是宋大人要跟咱比试炼铁!”

宋应星也上前一步:“孙大人,我没逼他改法,只是想让他看看新法子的好处,愿学便学,不愿也不强求 —— 就像对待村里不愿改法的铁匠,从不勉强,这也是‘爱人’的道理。”

孙传庭看着这两个倔脾气,又好气又好笑,摆了摆手:“既愿比试,那就比个明白。” 他指了指铺子中央的铁砧,“王师傅用老法子,宋大人用新法子,各炼一把剑,当场试好坏。谁的剑好,就按谁的法子来;要是都有道理,便掺着来 —— 总之一句话,别勉强,谁的法子管用听谁的。”

宋应星当即应下:“好!我若输了,绝不提改法的事!”王老铁匠也闷声道:“我若输了,就跟着宋大人学新法子!”

铺子外很快围满了人,老铁匠们凑在一起嘀咕:“王师傅打了四十年铁,还能输?”“那宋大人看着像个书生,哪会炼铁?” 而孙传庭带来的兵士,已按宋应星的吩咐,帮着搬煤、调整风箱,动作麻利。

炉火烧得越来越旺,王老铁匠眯着眼看火色,时不时往炉里添块煤,铁锤落下的节奏沉稳有力,每一下都砸得铁坯火花四溅;宋应星则盯着风箱的拉动次数,偶尔俯身听炉内的声响,指挥兵士 “再拉二十次”“添半瓢煤”,虽手法不如王老铁匠娴熟,却透着股章法。

日头偏西时,两把剑终于锻成。王老铁匠的剑剑身厚重,透着传统铁器的沉实;宋应星的剑剑身略薄,却泛着一层冷光。

孙传庭示意两人比试,王老铁匠拿起宋应星的剑,又掂了掂自己的,深吸一口气,双手握剑,朝着宋应星的剑狠狠劈去 ——“当啷” 一声脆响,火星崩起,众人定睛一看,王老铁匠手里的剑,刃口竟被削去了一截,而宋应星的剑,完好无损。

王老铁匠愣了半晌,突然把手里的断剑扔在地上,对着宋应星拱手便拜:“宋先生!我服了!我祖辈都是铁匠,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炼钢之法!是我眼界浅,错怪您了 —— 您这法子,我愿学!”

宋应星连忙扶起他,笑着递过炼铁流程图:“王师傅,咱不勉强,您愿学,我就教;要是哪步觉得不顺手,咱再改 —— 炼铁跟种地一样,得顺着法子,也得顺着人心。”

围观的人轰然叫好,老铁匠们也围了上来,凑着看流程图:“宋先生,这风箱真得拉一百二十次?”“咱要是觉得费劲,能调调不?”

几日后,山西同州的炼铁法子便传开了。从同州到太原,铁匠铺的烟筒里都冒出了匀实的浓烟,新炼的铁又快又精,打出来的军刀泛着冷光,农具也结实耐用,源源不断地往陕西、往边关运。孙传庭看着运铁的车队,笑着对亲兵说:“这才是务实革新 —— 既出了好铁,又顺了人心。”

而陕西的粮仓里,秋粮堆得冒了尖,西厢房的灯依旧亮到深夜。温体仁教宋士义念着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岳家小妹端着茶水,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廊下的温玉薇望着那片暖黄的光,听着屋里 “要多做少讲” 的叮嘱,笑得温柔 —— 这秋末的陕西与山西,一边是满仓的粮,一边是精铁的响,都透着股踏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