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母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这“兄长送子”的由头,总算暂时堵住了悠悠众口。“我也正是这样想,”赵母脸上的笑容加深,理了理衣襟,“这孩子日后正好承继我家大郎的香火。不说了,我得回家抱孙子了!” 说罢,昂首挺胸往家走去,背后的议论声渐渐小了。
回到家,赵母见几个屋子的门都关得严严实实。
玉娘坐月子关着门她理解,可大白天的,赵惊弦和赵攸的西屋怎么也关着?
“惊弦!小攸!”她扬声唤道。
西屋里同时响起两人的应答声。
赵母疑惑地走到西屋门前:“大白日关着门做什么?”
门开了条缝,赵攸探出头。赵母往里一瞧,只见赵惊弦正端坐在床边,姿势虽有些僵硬却异常小心地抱着襁褓轻轻拍哄。小鲤踮着脚扒着他的胳膊,伸着小手,好奇地想戳一戳婴儿的小脸蛋。
“娘快进来,孩子不能吹风。”赵惊弦压低了声音唤道。
赵母看着襁褓里熟睡的孩子,眉头微蹙:“孩子怎么抱到你这里来了?”
“小鲤嚷嚷着想看弟弟,我就让小攸抱过来玩会儿。”赵惊弦的目光温柔地落在婴儿脸上,嘴角噙着不自觉的笑意。自从赵攸在玉娘那儿学会了抱孩子,赵惊弦便迫不及待地让她教了自己,如今抱得已是相当稳当。
其实是他担心孩子哭闹吵着玉娘休养,便嘱咐赵攸等玉娘喂完奶后,把孩子抱过来。刚才他还亲手给孩子换了块尿布呢。
“胡闹!”赵母轻声斥责,语气带着担忧,“他饿了怎么办?尿了怎么办?还不赶紧抱回去!”
赵惊弦却坚持道:“娘放心,我留心着呢。饿了、尿了再抱回去也不迟。”
赵母看着儿子抱着孩子那副如珠如宝、小心翼翼的模样,心里那点忧虑像野草般疯长。这孩子,终究是惊弦的亲骨肉,血脉相连,他怎能不疼?可这情态若落在有心人眼里……她无奈地叹了口气。
日子便在赵惊弦笨拙又热切的“带娃”尝试中悄然滑过。
赵惊弦中了举人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传遍了四里八乡后,赵家门槛都快被媒人踩烂了。
媒人来说的都是些条件好的姑娘,模样性情听着也好。
赵母听着媒婆们舌绽莲花,描绘着一桩桩“顶顶好”的姻缘,有些意动,儿子也该成家了。
这日,赵惊弦和几个同窗出去喝酒。
书院放假了,几个交好的同窗便约了赵惊弦喝酒畅聊。
想到日后见到几个同窗的机会不多了,赵惊弦便多喝了几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