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2 / 2)

李二愈发困惑。

虚竹身为佛门中人,

怎会引发如此异象?

更诡异的是,

满城百姓似乎都陷入了癫狂!

速备銮驾!

李二意识到事态严重。

若因此毁了长安城......

他不敢再想,

急忙率众登上虚竹所在的高台。

当看清虚竹的模样时,

这位 ** 彻底惊呆了!

.......................

此刻的虚竹全无得道高僧的模样。

这分明是个邪魔。

说是魔王也不为过。

周身缠绕的黑气令人胆寒。

那股威压直击李二心神。

更令李二惊骇的是,台下百姓见他现身竟无人行礼。

所有人都痴痴望着虚竹。

眼中尽是疯狂崇拜。

李二再也顾不得 ** 威仪。

三步并作两步冲上高台。

凑到虚竹身旁低语:

圣僧为何不讲经说法?

心中早已叫苦不迭。

当初请虚竹来长安弘法本就勉强。

谁知他非但未传佛法,反倒弄出这般场面。

这不是要断送大唐江山吗?

但想到还需虚竹护佑性命。

只得强压怒火委婉相询。

虚竹睁眼望向李二。

又瞥见天边异象。

顿时恍然。

原是方才追忆九洲道场往事太过投入。

不自觉引动了体内力量。

致使百姓心神受制。

佛经?我实在不懂!

虚竹面露窘迫,却也不愿继续伪装。

无论如何。

这传经布道的差事是装不下去了。

光是端坐莲台念诵厌恶的 ** 。

就如逼他做违心之事。

虚竹深知自己如今心性。

这些时日已是强忍至极。

李二既已到场,他索性不再多言。

这佛门经义,谁爱传扬便传扬去吧!

高僧何必说笑,您怎可能不通佛法?

听闻此言,李二顿时摸不透虚竹的心思。

在他心目中,

虚竹乃是超凡入圣的佛门圣僧。

以佛门证得大道之人,岂会不解佛法?

此话莫说李二不信,只怕举国上下无人能信。

谁人不知虚竹出身少林?

谁人不晓虚竹已达天人至境?

这一切无不在向世人宣告:

我乃佛门泰斗!

圣僧,朕并非有意搅扰,只望弘扬佛法时动静稍敛可好?

李二思忖再三,再度向虚竹进言。

他揣测许是自己唐突惊扰,惹得圣僧不悦,

故而心生离意。

此事万万不可!

虚竹可是他最后的护身符,岂能任其离去?

况且与长孙无忌筹谋的大计尚未施行。

若此时虚竹抽身而退,

他岂非又要重回往日提心吊胆的境地?

终日如坐针毡,夜不能寐。

即便勉强入睡,还得提防杨右暗中发难。

这哪还有半分 ** 威仪?

李二自然不愿重蹈覆辙。

因此虽知虚竹此刻宣讲的并非佛法,

仍咬牙应承下来。

不论虚竹作何举动,只要不伤及太多性命,

只要留在大唐境内,他皆可容忍!

毕竟如今纵观大唐,乃至整个九洲,

再寻不出比虚竹更合适的护驾之人了。

虚竹闻言一怔。

原以为李二是来问责的。

没想到竟是为了这事!

仔细想想,他离开大唐确实无处可去。

少林寺是回不成了。

如今的少林只剩一位住持和三名僧人,早已沦为九洲没落的门派。

住持派他出来弘扬佛法,若回去时连半个 ** 都带不回,恐怕那老和尚得气得吐血。

毕竟对他有养育之恩,虚竹虽修魔功,却未丧尽天良。

“也罢。”

虚竹点头应下。

暂且先答应再说。

“朕在此谢过大师。”

李二见状,暗自松了口气。

好歹虚竹没直接离开,结果不算太糟。

简单寒暄几句后,李二便起身离去。

虚竹则努力回忆当年在九洲道场所见的佛门典籍,边想边讲,再掺入自己的魔功心得,倒也说得顺畅,不至于词穷。

……

另一边,李二回宫后立刻召见长孙无忌。

他并非愚钝之人——长安城中虚竹引发的异象,绝非佛门手段。

此人身上毫无佛门气息,而那些百姓的表现更似入了魔障,竟对虚竹顶礼膜拜。

甚至无人向自己这个皇帝行礼。

“长孙无忌,虚竹修的究竟是什么邪功?”

李二沉声质问。

此事若不查清,后患无穷。

此举恐为大唐埋下祸根。

留虚竹实属无奈之举。

若虚竹当时离去,杨右便无人可挡。

臣遍查内库典籍,未见相关记载。

长孙无忌垂首禀报。

话音中难掩沉重。

先前虚竹引发的异象他亦目睹。

事后立即前往大唐内库查证。

翻遍九洲各方势力资料,未见与虚竹相符者。

首辅,看来我等需加快行动了。

李二凤眸微眯。

** 威压倾泻而出,殿内肃杀之气骤起。

他心知肚明——

若不尽快掌控虚竹,

此人恐成大唐心腹之患。

身为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