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 / 2)

绝不容此局面出现。

却又难舍虚竹离去。

唯有加速原定计划。

臣,遵旨!

长孙无忌躬身应命,声若金石。

自杨右现世以来,

他在朝中地位水涨船高。

堪称当朝第一红人。

长孙无忌深谙圣心所系——

此事若成,

日后朝堂之上,

便是真正的位极人臣!

......

君臣密议既定,

决意加速收服虚竹。

此等绝世高手,

若不及早掌控,

必成心腹大患。

李二身负社稷之重,

岂容此局发生?

故闻虚竹弘法之时——

他立即召来长孙无忌商议要事。

这些日子,长孙无忌在大唐朝廷的地位节节攀升。

如今朝中大小事务,李二都交由长孙无忌处理。

可以说,其他大臣在朝堂上已无多少话语权。

正因如此,每当长孙无忌回到府邸,总能看到众多朝臣登门造访。

说是拜访,实则多是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辈。

毕竟长孙无忌如今是圣驾前的红人,满朝文武谁不让他三分?

首辅大人近日为国事操劳,实在辛苦。

正是正是,大唐得首辅大人辅佐,实乃社稷之福。

首辅大人真乃治世能臣......

下官等望尘莫及!

长孙府内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来访者皆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官职都不低,堪称当下朝廷的中坚力量。

诸位过誉了,本官不过是为君分忧,尽人臣本分而已。

长孙无忌含笑摆手,眼底却掩不住得意之色。

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让他渐渐沉醉其中。

同朝为官看似和睦,实则暗流涌动。

但自从杨右大闹长安城后,他成了陛下最倚重的臣子。

这几日府门庭若市,足见其权势之盛。

首辅大人过谦了~~

是,首辅大人能有今日地位,全凭真才实学!

日后若有差遣,下官等定当效犬马之劳!

“正是如此,一点不错!”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殿内众臣便齐声附和。

如今长孙大人奉圣命行事,若能参与其中,便等同于为天子效力。届时若得圣心垂青,何愁不能平步青云?又何须在此曲意逢迎?

这些位列朝堂的衮衮诸公,表面清高自持,实则谁人不慕权势?

“此话当真?”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乍现。

当今圣上已下严令,命他尽快收服虚竹。可那虚竹乃天人之境的绝世高手,纵览九洲也难逢敌手。虽说此计出自他手,但真要实施起来,心中仍不免忐忑。

“千真万确。”群臣纷纷颔首。

如今长孙大人位极人臣,能为其效力者大有人在。更不必说近日圣眷日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中必有深意。能跻身高位者,哪个不是洞若观火?这也难怪近日长孙府邸门庭若市。

“既如此,本官便直言了。”长孙无忌抚掌而笑。

要降服虚竹这等人物,确非一人之力可为。

有了这些大臣的协助,事情自然会顺利许多。

人多好办事,正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些大臣的心思,长孙无忌心知肚明。

但他并不在意。

即便有人能想出妙计,

功劳依然属于他。

毕竟眼下李二最信任的还是他。

长孙无忌略作停顿,环视众人道:近日佛门中人前来长安之事,诸位可曾听闻?

众臣纷纷点头。

虚竹来大唐宣扬佛法,

此事早已传遍四方。

不仅朝中众人知晓,

九洲大地也有不少人听说。

近来九洲最负盛名的人物中,

虚竹便是其中之一。

见众人反应,长孙无忌直入主题:

陛下有意让虚竹长留大唐,为我朝效力。

此言一出,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众臣皆面露惊色。

让虚竹为大唐所用?

想法虽好,但虚竹乃何人?

那可是天人境的绝世高手,

放眼九洲都罕逢敌手。

如何能留得住他?

首辅大人,此事恐怕难如登天!

几位大臣当即出言。

要留下一位天人境强者,

需要付出何等代价?

** 厚禄?

还是金银 ** ?

且不说虚竹身为佛门 ** ,

本就无欲无求。

以他天人境的修为,若在任何一个王朝,这些东西还不是唾手可得?

正因困难,才需集思广益。事成之后,陛下必有重赏。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沉声说道。

他深知这些大臣的心思。

在这朝堂之上,还有什么比权势更令人心动?

众臣闻言,皆陷入沉思。

虚竹乃佛门中人。

要让这样的人物留下,绝非易事。

寻常手段对他恐怕毫无作用。

不妨先探明虚竹所求,再循序渐进。

一位大臣提议道。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若要令虚竹为大唐效力,

就必须投其所好,

方有成功之机。

此计甚妙!

长孙无忌亦表示认可。

这几日就有劳诸位了。

......

长孙无忌对众人说道。

他明白,要探知虚竹所需,必先付出代价。

无论是金银财帛,还是权势地位,

都需要逐步试探。

而虚竹身为天人境强者,

寻常之物恐难动其心。

此事耗费巨大,

长孙无忌自然不愿独自承担。

既然这些大臣渴望权势,

岂能不有所付出?

众人心知肚明,纷纷颔首示意。

离开长孙府后。

......

同一时刻。

虚竹的首场佛法讲经圆满落幕。

返回居所后,他陷入沉思。

先前讲解的仅是佛法基础,

他不得不回溯在九洲道场所见的深奥经义。

然而那时他醉心魔功修炼,

对道场中的佛法仅是匆匆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