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而看向王中磊。王中磊表示:"如果你能给角色,我会很感谢。但现在要我投钱,就像韩总说的,你还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赔本的风险太高,我不能答应。"
陈诚心里觉得好笑:不投就不投,我还不想带你们玩呢。但表面上还是谦虚地笑道:"诸位前辈,不管赚钱还是亏本,我都先说清楚,我对这两部戏的盈利很有信心。到时候可别怪兄弟没带着你们一起赚钱。"
众人笑着摆手:"不会不会,你赚多少都是你的本事。"
这时,一直沉默的姜文用他特有的大嗓门开口了:"小子,会办事!这事儿你做得漂亮!不过..."他咧嘴一笑,带着几分痞气,"你那两部戏,《真爱至上》也好,《超体》也罢,得给我或者我弟姜武留个角色!要不,我去给你客串?或者让姜武去?放心,不收你高价!"
众人闻言都笑了。陈诚也乐了:"姜导,您能来捧场,我求之不得!您看中哪个角色随便挑!我还怕别人说您抢戏不成?"
一顿饭下来,原本潜在的矛盾和隔阂,被陈诚用"承诺"、"师恩"、"兄妹情"和实实在在的"投资份额"巧妙地化解了。京圈的核心力量不仅没有成为阻力,反而通过利益捆绑,更紧密地团结在了他的周围。
然而,京圈的风波刚平,南边的电话又打了过来。
来电的是谢霆锋。
"喂,阿诚!你小子不够意思啊!"谢霆锋在电话那头半真半假地抱怨,"拍这么大制作的电影,都不想着兄弟我?是不是把我忘了?"
陈诚拿着电话走到窗边,笑着回应:"锋哥,你少来!你还缺戏拍?你现在的片约都排到明年了吧!"
"片约是不少,但兄弟你的戏不一样!"谢霆锋语气认真了些,"这次是来不及了,都定好了。下次!下次有合适的角色,一定要找我!咱们兄弟联手,搞部大的!"
"行!锋哥,这话我记住了!"陈诚爽快答应,"过段时间我去香港,当面跟你聊。到时候咱们好好规划,搞一部港味十足的,怎么样?"
"那就说定了!你可不能忽悠我!"谢霆锋这才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
一旁的霍汶希惊讶地问:"你和这位内地陈老板这么熟?"
谢霆锋收起手机解释:"王菲介绍认识的。之前去内地一起吃过饭,很聊得来。别看他年纪小,想法很成熟。平时会在QQ上聊聊天,偶尔通个电话。"
霍汶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谢霆锋的人脉圈有了新的认识。她忍不住白了谢霆锋一眼:"你以为自己很成熟?在有些人眼里,你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谢霆锋讪讪一笑,无从反驳。
与谢霆锋的沟通顺畅,但香港演艺圈某些老一辈艺人依然固守着傲慢与偏见。在一些茶餐厅和私人会所,依然能听到刺耳的声音:
"那个北姑仔,不知天高地厚!"
"以后他的电影想来我们这里拿奖?哼,有我们在,他想都别想!"
"不给点教训,他不知道香江娱乐圈的水有多深!"
他们似乎认定陈诚会在意那些所谓的奖项和认可。殊不知,陈诚在听到这些传言时,只是不屑地笑了笑。
"奖项?"他对陈国富说,"如果我们拍电影只是为了拿几个国内的奖,那格局就太小了。要玩,就去国际上玩。《电锯惊魂》是我们的试水,《超体》是我们的敲门砖。我们的战场,在北美,在欧洲,在戛纳!谁在乎他们那点自娱自乐的'软奖'?"
陈国富看着眼前这个目光锐利、野心勃勃的年轻老板,心中震撼之余,也不由得涌起一股豪情。他终于明白,陈诚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全球市场,他的格局和视野,早已超越了当下国内娱乐圈的藩篱。
风波渐渐平息,格局已然初定。东方梦工厂的两部电影,在经历了内外部的重重考验后,终于即将踏上征程。而陈诚,这个年仅十九岁的"圈外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在中国娱乐圈这片深水中,硬生生打下了一根属于自己的桩基。前方的路或许依旧不平,但一艘名为"东方梦工厂"的巨轮,已然鸣响汽笛,准备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