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购买四合院二(2 / 2)

他看向陈诚,眼神中带着鼓励,也带着审视:“这样,你既然有这么好的想法,也有这个资金实力支持,这是大好事!当务之急,是你先把剧本弄出来。不要只是一个想法,要落到纸面上,要有完整的故事架构、鲜明的人物小传、精彩的台词对白。剧本,是一剧之本!”

他加重了语气:“剧本初稿出来之后,先拿给我看看。然后,你也别忘了去打扰一下导演系的王红卫老师。他在剧本结构和导演思维上,能给你很多一针见血的建议。我们俩帮你一起把把关,看看这个故事到底成色如何,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打磨得更精良。”

王劲松说着,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你小子,这一点确实非常棒!在学校里,有钱了,有名气了,不是想着挥霍享受,而是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投资到实实在在的影视创作上,有想法,有魄力!这对于一个在校生来说,难能可贵。”

然而,话锋随即一转,带着点玩笑,又带着点不容置疑的意味:“不过啊……你这选角,我怎么琢磨着,男女主角好像都不是咱们北电的自己人啊?”他似笑非笑地看着陈诚,“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以后选角,得多多照顾一下咱们学校里的校友、师弟师妹们,给他们多一些机会。”

陈诚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是老师代表学校在“提要求”了。他立刻从善如流,连忙表态:“老师您提醒得太对了!是我考虑不周。一定一定!除了男女主角这两个目前觉得特别契合的角色,其他的,只要是合适的角色,无论是主要配角还是龙套,我一定优先考虑咱们北电的校友和在校的师弟师妹!这点您绝对放心!”

听到陈诚这番表态,王劲松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几分,挥挥手:“行了,心里有数就行。去吧,抓紧时间把剧本弄出来是正事。”

“哎,好的老师!那我先回去了。”陈诚如蒙大赦,连忙起身,恭敬地退出办公室,轻轻带上门。走到走廊上,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背竟有点微微汗湿。应付这位目光如炬的班主任,比面对美国那些媒体记者可要费神多了。

与此同时,南锣鼓巷95号院。

左晖的办事效率确实惊人。不过短短时日,房产的过户所有法律手续、税费缴纳等一应繁杂事务,已全部办理妥当。崭新的、印着陈诚名字的房产证,已经安静地躺在了他的抽屉里。

此刻,左晖正陪着陈诚,站在略显凌乱但骨架完好的院子里,他们面前,站着几位年纪都在五十开外、衣着朴素但眼神矍铄的老师傅。为首的一位,姓李,头发花白,脊背却挺得笔直,手上布满了常年与砖瓦木石打交道留下的茧子,他是左晖动用了不少关系才请出山的古建修复专家,曾参与过不少重点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

“陈老板,这位是李师傅,他带的团队,是咱们北京城搞传统建筑修复这个圈子里,数得着的顶尖好手。”左晖恭敬地介绍道,“尤其是对清末民初到建国后这段时期的民居建筑特点和内部陈设,李师傅是活字典。”

陈诚不敢怠慢,上前一步,诚恳地说:“李师傅,辛苦您和各位老师傅跑这一趟。这个院子,就拜托各位了。”

李师傅话不多,只是点了点头,目光已经如同扫描仪一般,开始仔细打量院落的梁柱、瓦当、地面的青砖。“陈老板有什么具体要求?”

陈诚早有腹稿,他指着院子,清晰地说道:“李师傅,我这个院子,主要目的是为了拍一部讲述五六十年代老北京故事的电视剧。所以,核心要求就八个字:修旧如旧,原汁原味。”

他边走边细说:“首先,所有外立面的砖墙、瓦片、木门窗、油饰彩画,必须严格按照那个时期的工艺和风貌来修复,不能看出任何现代的痕迹。”

“其次,内部空间,包括正房、厢房、倒座房,所有的隔断、吊顶、地面,都要恢复成当年的样子。我需要那种一走进来,就仿佛穿越回五六十年代的感觉。”

“第三,水电线路要全部重新铺设,但要隐藏好,绝对不能穿帮。开关就用老式的拉线开关,灯就用白炽灯泡和那种搪瓷灯罩。家具、摆设、日用品,比如搪瓷脸盆、暖水瓶、老式收音机、缝纫机、挂钟等等,全部要按照那个年代的样式去搜集、定制,要经得起特写镜头的考验。”

“最后,院子里的地砖缝隙,我希望能长出点青苔;墙角,要做出一点风雨侵蚀的自然痕迹。总之,要‘旧’,但不能‘破’;要有生活气息,但不能是脏乱差。这个度,就全靠您各位老师傅的手艺来把握了。”

李师傅听完,一直严肃的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遇到知音般的赞许神色。他干这行大半辈子,最怕的就是甲方既要老味道,又非要往里加各种不伦不类的现代元素。像陈诚这样目标明确、尊重传统工艺,又懂得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相结合的年轻主顾,实在少见。

“陈老板是懂行的。”李师傅终于说了句长话,“您放心,您要的这个味道,我们明白。砖瓦木料,我们会去找老物件,或者按老法子定做。油漆,用传统桐油和矿物质颜料。家具摆设,我认识几个专收老货的朋友,东西保真。保证给您还原出一个原汁原味、能直接开机拍戏的‘老院子’!”

“太好了!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陈诚心中大定,“预算方面,不必过分节俭,关键是要效果。材料要用好的,工钱也按市场最高标准结算,绝不能亏待了各位老师傅的手艺和辛苦。”

左晖在一旁听着,心中对陈诚的评价又高了一层。这位年轻的雇主,不仅有财力、有想法,更难得的是懂得尊重专业,做事大气,前途不可限量。

送走了李师傅一行,陈诚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院落中。冬日的阳光斜照进来,在布满历史痕迹的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仿佛已经能看到,不久之后,这里将炊烟袅袅,邻里穿梭,“傻柱”提着饭盒晃悠,“秦淮茹”在院里洗洗涮涮,“三位大爷”在院当中下棋争论……《情满四合院》的悲欢离合,将在这座被他亲手“复活”的院子里,生动上演。

学校的“审查”暂时过关,房产手续落定,专业的施工团队也已就位。万事俱备,只欠——那个凝聚了他前世喜爱与今生野心的剧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