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定陵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嬴子慕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
“工作队首先从那个塌陷的缺口入手,小心翼翼地向下挖掘。
他们很快找到了用城砖砌成的、拱券结构的‘隧道’。
这就是通往地宫的第一段路——‘砖隧道’。”
“沿着砖隧道向内清理,克服了积水和塌方的危险,他们前行了数十米后,眼前出现了一道巨大的、由淡黄色的花斑石砌成的石门!
这就是地宫的第一道大门,金刚墙的入口所在。”
“金刚墙高大坚固,严丝合缝。
考古人员最终在金刚墙的上方,发现了一个当初修建时预留的、后来用砖石封堵的‘金刚门’痕迹。
他们小心翼翼地拆除了封门砖,一个幽深、散发着阴冷潮湿气息的洞口显露出来。”
“通过金刚门,里面是更长的‘石隧道’,依然是用花斑石砌成,通向更深的地下。
在石隧道的尽头,矗立着地宫的正式大门——巨大的汉白玉石门。”
“这两扇石门,每扇都高达3.3米,宽1.7米,重达4吨!
门轴上端嵌在青铜管里,设计精巧。最令人惊叹的是,石门内部有‘自来石’顶门。
当棺椁安放完毕,人员退出后,自来石会自动落下,从内部将门顶死,从外面极难推开。”
“考古人员想尽了办法,最后是用铁丝套住自来石,几个人在外面用木板慢慢顶开一条缝隙,
才终于将这座沉睡了三百多年的地下玄宫大门,缓缓开启……”】
随着嬴子慕的描述,历朝历代的人们仿佛也跟随着考古队的脚步,一步步深入那神秘、幽暗、与世隔绝的地下世界,
心情既有探索未知的兴奋,也隐隐感到一种对亡者安宁被惊扰的不安。
【“地宫的大门打开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宏伟壮观的地下宫殿群。”
嬴子慕描述着定陵地宫的布局,那是后世通过发掘才得以窥见的明代帝陵地宫标准形制。
“定陵地宫由前、中、后、左、右五座高大的石结构殿宇组成,全部为拱券结构,总面积达1195平方米。
后殿是地宫的核心,内部摆放着三口巨大的棺椁——万历皇帝朱翊钧居中,他的两位皇后(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分列左右。”
“棺椁周围,以及中殿的汉白玉石神座前,陈列着数量惊人的随葬品。
有装满丝绸、龙袍、冠冕的楠木箱,有成套的金器、玉器、瓷器、漆器,有珍贵的谥册、谥宝,有青花梅瓶、金丝翼善冠、龙凤冠等等……
其种类之繁多,用料之奢华,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听到自己的随葬品被如此详尽地描述、公之于众,朱翊钧已经不仅仅是愤怒,
更有一种被剥光了衣服示众般的羞耻和无力感,他瘫在御座上,双目无神,仿佛被抽走了魂魄。
【“但是,辉煌的发现,伴随着的是无法挽回的、巨大的损失和遗憾。” 嬴子慕的声音充满了痛惜。
“由于当时考古技术、文物保护意识和手段的严重滞后,面对定陵出土的海量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