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548章 无声的献祭

第548章 无声的献祭(2 / 2)

堂外围观的百姓屏息凝神,他们都听说,这几个平日里头都不敢抬的泥腿子,今日竟要状告杜老爷!

事情的起因,是三个月前军师诸葛亮新颁的《劝农令》。法令煌煌,中有“豪强不得擅立名目,额外征敛”、“州县当体恤民力,以固国本”等语。郡县官吏只当是例行公文,地方豪强亦不以为意——千百年来,哪朝哪代没有几句漂亮话?

但有人却从中看到了缝隙。

一个名叫文渊的外乡书生(赤火公社潜入的“讼师”)在暗中找到了被杜家“火耗捐”逼得走投无路的李老根几人。

“杜家加征‘火耗’,每石多取二升,可有凭证?”文渊问。

李老根讷讷道:“……有,杜家管事每次收租,都让按了手印的。”

“《劝农令》可曾看过?”

“俺们不识字……”

文渊将抄录的条文细细讲给他们听,然后一字一句地教:“上堂之后,不提‘剥削’,不论‘公道’,只咬定一条——杜老爷违反了军师的法令!”

此刻,公堂之上,李老根按照文渊所教,高举着那份按满红手印的粗麻布和抄录的《劝农令》条款,声音因紧张而发颤,话语却异常清晰:

“青天大老爷!军师明令,不得擅立名目,额外征敛!杜老爷这‘火耗捐’,就是额外征敛!这是违反军师法令啊!”

杜明冷哼一声,倨傲道:“程明府,‘火耗’乃是惯例,弥补粮食储存、转运损耗,天经地义!此等刁民,分明是借故抗租!”

程县令眉头紧锁。他自然不愿得罪盘根错节的杜家,但《劝农令》是诸葛亮亲颁,正值军师厉行法治、整顿内政之时。若放任杜明公然违背法令,消息传扬出去,被政敌利用,或是入了军师耳目,自己的前程……

李老根见县令迟疑,想起文渊的叮嘱,再次叩首,声音带着庄稼汉的执拗:“青天大老爷!小的们只知遵照军师法令行事!军师说要恤民力,杜老爷这就加了捐,求老爷明断!”

他将“军师法令”四个字咬得极重。

堂外围观的人群中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这些平日里被层层盘剥从不敢言的百姓,第一次看到有人敢在公堂上,用“上面”的法令来对抗“

程县令目光在杜明的傲慢与李老根手中的“法令”间逡巡。他终于清了清嗓子,一拍惊堂木:

“肃静!《劝农令》乃军师为固国本、恤民力所颁,不容轻慢!杜明,尔之‘火耗捐’,虽沿旧例,然确与军师‘不得擅立名目’之精神有违!着即日起,停止加征‘火耗’,往年多征之数……酌情退还三成!日后租税征收,需严格遵照朝廷法令,不得逾越!”

判决一下,杜明脸色铁青,狠狠瞪了程县令一眼,拂袖而去。而李老根几人,几乎懵在原地,随即便是难以抑制的狂喜,连连叩头,高呼:“青天大老爷!谢青天大老爷!”

成果在无声中孕育。退堂后,消息像风一样传遍武阳。佃农们窃窃私语,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们真切地体验到,那高高在上、看似与他们无关的“军师法令”,竟然真的可以变成保护自己的盾牌!尽管只赢回了三成,尽管过程充满恐惧,但一种名为 “斗争信心” 的东西,已如春芽,悄然破土。

文渊站在远处,看着激动的人群,微微颔首。这身“讼师的新衣”,只是缝制的第一针。借力打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斗争策略,已然在蜀汉的土地上,撕开了第一道细微却至关重要的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