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543章 最后的觉悟

第543章 最后的觉悟(2 / 2)

茶馆里人声鼎沸,茶香与汗味混杂,各色人等在此歇脚、交谈,交换着南来北往的消息。时局的动荡,是这里永恒的话题。

角落里,一个名叫阿卯的年轻织工,刚读完一份私下传阅的、字迹模糊的赤火公社小册子,胸中激荡难平。

他看着茶馆里这些看似满足、实则被无形枷锁束缚的同胞,一股郁结之气涌上心头,忍不住对同桌的几人低声感叹:

“唉!小册子上说的,那黄巾……虽然败了,可那份‘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气魄,那种不甘被奴役、敢向天地挥刀的胆色,实在令人神往!”

他眼中闪着光,声音微微提高,“若是当年黄巾成了,扫平了那些豪强蛀虫,或许……或许这天下早就太平,何来这数十年不断的战乱,又何来我等今日依旧为人牛马的命运?”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茶馆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寒冰,瞬间安静了不少。许多道目光齐刷刷地射向阿卯,带着惊疑、不满,甚至是一丝恐惧。

“荒谬!”

一声厉喝如同惊堂木,打破了寂静。出声的是邻桌一位衣着体面、大腹便便的中年商人,姓王,是这茶馆的常客,也是街坊间公认的“明白事理”之人。

他猛地放下茶碗,茶水溅出,手指几乎要点到阿卯的鼻子上,脸上因愤怒而泛着油光。

“黄巾?那是祸乱天下的乱贼!是土匪!”王掌柜的声音尖锐,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你问问在座经过那段年月的老辈人!黄巾所过之处,是什么光景?烧杀抢掠,十室九空!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那才是真正的人间地狱!”

他环顾四周,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茶客下意识地点头,脸上露出心有余悸的恐惧,这更加助长了王掌柜的气焰。他转回头,死死盯着阿卯,语气充满了鄙夷和一种居高临下的“教导”:

“你再看看我们现在!有结实的屋子住,有干净的饭食吃,能安安稳稳地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朝廷虽有征敛,却也知体恤民力,前几日不才减了市税?这难道不是仁政?!” 他用力拍着桌子,唾沫横飞,“你拿那套祸国殃民的黄巾之说,来比我们眼下这舒坦安生的日子?你到底是何居心?!”

王掌柜刻意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几点:这几十年来,纵然战乱不断,但耕作技术、工匠技艺乃至商贸范围本身就在缓慢发展,尤其是赤火公社的一些农业改良方法(如堆肥、选种)和实用工具(如改良纺车)已随着商路悄然南传,客观上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使得东吴底层百姓的生活水平,远非生产力极为低下、且正值王朝崩溃节点、天下大旱瘟疫并起的黄巾时代可比。

他更绝口不提,正是连绵的军阀混战和沉重的盘剥,才使得黄巾军当年难以建立起有效的组织和生产,其破坏性很大程度上是那个绝望时代的产物,而非其初衷。

他将历史割裂开来,进行静态而粗暴的对比,将一切相对的“安稳”归功于东吴统治的“恩赐”,而将所有动乱的根源,都扣在反抗者头上。

黄巾军,在他口中,被简单而彻底地污名化为十恶不赦的“乱贼”,任何对其反抗精神的肯定,都成了大逆不道。

茶馆里的人群被王掌柜的情绪煽动起来,纷纷附和:

“王掌柜说得对!”

“黄巾贼就是祸害!”

“现在的日子是不容易,可比那时候强多了!”

“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尽想些有的没的!”

阿卯在众人指责的目光和言语中,面色涨红,想要争辩,却发现自己的声音被淹没在了一片维护“现状”和“安稳”的声浪里。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不仅源于对方的声势,更源于这种将枷锁视为温床的、根深蒂固的麻木。

黄巾的幽灵,在这江东的茶馆里,被一群自以为清醒的人,用“舒坦日子”的砖石,牢牢地封禁在了历史的污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