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532章 颍川之问——人性何来?

第532章 颍川之问——人性何来?(2 / 2)

“人性何来?它从不是天生的枷锁,而是被塑造的泥土。旧社会把它捏成了扭曲的模样,而我们……”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坚定。

“……我们要把它,重塑成应有的样子。”

思绪再次被拉回颍川那片刚刚开垦出的坡地。那是赤火公社的第一次收获,其意义远不止于填饱肚子。

记忆里的阳光带着收获时特有的金灿,照在那些沉甸甸、沾着泥土的土豆上,也照在一张张因长期饥饿而麻木、此刻却交织着渴望与不安的脸上。

周叛,初期也带着一身旧社会染缸里浸透的习气。他身形灵活,眼神里总藏着几分算计,干活时习惯性地往自己怀里多扒拉几根柴,分粥时眼睛总往别人碗里瞟。

起初的集体劳作,他明显出工不出力,目光逡巡着,仿佛在寻找什么可趁之机——毕竟在士族庄园的租佃关系里,“输太半之赋”的压迫早已让底层民众学会了用投机换取微薄生机。

但“共耕制”和“按劳分配”的规则,像一道无形的枷锁,也像一种全新的引力。

当收获来临,他看到那一筐筐土豆不是被某个“老爷”或“管事”独吞,而是按照每个人出工的记录、贡献的力气,被公平地称量、分配时,他眼中那惯有的算计,第一次被一种愕然和触动所取代。

这是他从未经历过的境遇——不必依附主家户籍,不必无偿服劳役,劳动的成果竟能真正属于自己。

更微妙的变化发生在日常。一次搬运农具,他看到孟瑶一个女子扛得吃力,犹豫了一下,竟破天荒地伸出手:“孟……孟姑娘,俺帮你抬一段。”话说出口,他自己都愣了一下。

另一次,邻地一个老汉中暑晕倒,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就冲过去,和石夯一起将人背到树荫下,还把自己的水囊递了过去。事后,他看着自己的手,有些茫然,仿佛不认识这双曾经只为自己攫取的手。

还有那位总是缩在角落、不敢与人对视的妇人。她曾是某个士族家的婢女,动辄得咎的生涯让她习惯了沉默和顺从,作为主家的私属,她从未有过独立表达的权利。

第一次分到属于自己名下的、沉甸甸的口粮时,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欢呼,只是死死抱着那袋土豆,眼泪无声地淌了满脸。

在后来一次讨论如何储藏粮食的集体议事中,当有人提出一个明显不妥的办法时,她嘴唇嗫嚅了许久,终于在孟瑶鼓励的目光下,用细若蚊蚋却清晰可辨的声音说:“……那样……会捂坏的,俺……俺觉得该铺干草……”

那一刻,整个议事的人群都安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善意的赞同。

那妇人脸上第一次浮现出并非恐惧的红晕,下意识地挺了挺一直佝偻着的背——她终于在集体中找到了久违的尊严,不再是依附于主家的附属品。

夜晚,陈烬和孟瑶坐在新搭建的简陋粮仓旁,看着星空下逐渐安静的营地。

孟瑶记录着今日的收支,忍不住感叹:“先生,周叛今天居然主动帮人了……还有吴家婶子,她今天开口说话了……真像变了个人。”

陈烬拿起一个土豆,在手里掂了掂,它的重量,此刻仿佛不仅在于果腹。

“孟瑶,你看这土豆。”他缓缓说道,“若它生长在士族的庄园里,收获时,它意味着佃农的血汗和地主的租子。它承载的,是剥削和压迫的‘存在’。”

“但现在,它生长在我们共耕的坡地上,按照我们共同商定的规矩分配。它承载的,是互助与公平的‘存在’。”

他目光深邃,望向那些在星光下安然入睡的社员身影:

“周叛不再只盯着自己碗里,吴家婶子敢于开口,不是因为我每天跟他们讲‘你们要无私’、‘你们要勇敢’、‘你们要努力’。”

“是这‘共耕’,是这‘公平分配’,是这全新的‘社会存在’,像无形的刻刀,在重新塑造他们的心。”

“当人活在互助的关系里,他的意识自然倾向于为公;当人活在剥削的关系里,他的意识自然倾向于为私。这不是道德说教能改变的,这是活生生的现实,在用最朴素的方式教育着每一个人。”

孟瑶停下笔,若有所悟。她看着手中记录着公平分配账目的本子,又看向远处周叛在睡梦中似乎都柔和了几分的脸庞,心中豁然开朗。那些曾经被旧制度塑造成自私、麻木的灵魂,正在新的生产关系中逐渐复苏。

陈烬将土豆轻轻放回筐内,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空泛地指责人性私恶,也不是徒劳地呼吁道德高尚。我们要做的,是坚定不移地建造、维护和发展这个新的‘社会存在’——公平的生产关系,互助的集体生活。”

“只要这个‘存在’稳固,那么,‘意识’的转变,人的新生,便是水到渠成、不可逆转的潮流。”

颍川的第一次收获,收获的不仅是救命的粮食,更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它如同种子,深植于赤火公社的根基,打破了士族荫占人口、租佃剥削的千年桎梏,并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生长、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