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530章 剖析“无我”,智者之悲

第530章 剖析“无我”,智者之悲(1 / 2)

贾诩那番如同谶语般的评价,尤其是“彼不求人忠于一己,而求人忠于一念,此乃取祸之道”这句,如同一根冰冷的针,刺入了曹操心中最困惑也最在意的关节。他挥退了程昱、夏侯惇等人,独留下贾诩。

“文和,”曹操的声音带着探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你言陈烬‘无我’反是取祸之道,孤甚为不解。古往今来,多少豪杰败于私欲膨胀,众叛亲离。陈烬能压制私欲,不求个人效忠,此非圣贤之举?何以反成祸端?”

贾诩似乎早已料到曹操会有此问。他微微躬身,那双看透世情的眼睛里,闪烁着冷静到近乎残酷的理性光芒。

“丞相明鉴。陈烬‘不求人忠于一己’,看似超脱,实则自毁长城。”

贾诩的声音平缓,却字字剖析入骨,“自古维系团体,尤其高位者,无非‘利’与‘义’二字,而‘忠君’之‘义’,往往是最直接、最牢固的纽带。陈烬主动斩断此纽带,不立自身为信仰核心,甚至压制部下对其个人的崇敬。此举固然高尚,避免了当下形成新的独裁,却也意味着……”

他略一停顿,加重了语气:“……当未来,他与后来者,或因权位,或因理念,或因纯粹的利益分配产生冲突时,他将缺乏‘忠君’这道最传统、也最有力的枷锁来约束人心,维系表面团结。届时,反对他,将不再背负‘背叛主君’的道德重负,反而可能被包装成‘为了更纯粹的理想’。”

曹操目光一凝,已然有所触动。

“此为其一。”贾诩继续道,言辞愈发犀利,“更致命的,在于后半句——‘但求人忠于一念’。”

“此‘一念’,便是其赤火理念,是其‘大同’之道。然,理念为何物?”贾诩自问自答,“理念,是抽象的,是空洞的,是任人涂抹的泥塑!它远不如对具体个人的忠诚来得稳固。”

他抬起眼,直视曹操:“人会变,时势会变。对同一理念的理解和阐释,亦会随之千差万别。今日,陈烬以其无上权威,可定义何为‘真赤火’。然,他之后呢?当林枫那般‘理性狂信者’,以其冰冷的算计宣称他的路径才是通往‘大同’的捷径;当新的既得利益者,为了固化自身权位,肆意扭曲、阉割最初的理念以符合其私欲时……谁来裁定是非?谁来拨乱反正?”

贾诩的声音带着一丝近乎悲悯的嘲讽:“还是靠陈烬自己吗?若他届时仍能掌控一切,以个人意志裁决理念之争,那他今日所坚持的‘无我’,压制个人崇拜,岂非成了天大的笑话?他亲手建造的、不设神像的殿堂,最终却要靠他这尊隐藏的‘真神’来维系,这是何等的悖论与讽刺!”

最后,贾诩总结道,语气恢复了古井无波,却更显沉重:

“是故,臣以为,陈烬实则是在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宏大殿堂。他不设唯一的、承重的中心支柱(即他本人作为效忠对象),幻想着完全依靠所有构件(其组织成员)对同一张蓝图(赤火理念)的绝对、永恒、且毫无偏差的忠诚来支撑整个结构。”

他缓缓摇头:

“然,人心似水,易动难安;利字当头,几人能免?只要有一批重要的构件(如高层干部、实力派将领)因私欲或歧见而变质、松动,不再坚信那张最初的蓝图,甚至试图篡改蓝图……那么,这座没有中心支柱的殿堂,其崩塌,便近乎必然。”

“而陈烬本人,”贾诩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宿命般的叹息,“作为这座殿堂最初的奠基者和最坚定的守护者,当崩塌来临之时,必将被坠落的最大、最重的梁柱……最先砸得粉身碎骨。”

曹操默然良久,书房内只剩下灯花噼啪的轻响。贾诩这番剖析,剥开了理想主义的外衣,直指人性与权力的残酷本质。他看到了陈烬的高尚与远见,更看到了这高尚与远见之下,那深不见底的、源于其理想本身逻辑矛盾的悲剧性陷阱。

这已不再是军事上的胜负之论,而是关乎道路、人性与历史周期的深沉悲歌。智者之悲,莫过于此。

贾诩的话音在密室内回荡,那关于理念殿堂崩塌的预言带着一种冰冷的历史循环感。

曹操尚在消化这震撼的剖析,一旁的程昱却已然按捺不住。他那张向来阴沉的脸,此刻竟泛起一种找到知音般的、近乎亢奋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