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485章 《大道通行》

第485章 《大道通行》(2 / 2)

他意识到,陈烬不仅在锻造锋利的爪牙,更在塑造一副能够支撑这爪牙迅猛扑击的、强健无比的躯干。战争的形态,正在他难以理解的方向,飞速演变。

龙骧谷中,大道通行,车马辎重,川流不息。这道路承载的,不仅是货物与军队,更是一个新兴政权对于领土的控制力、对于资源的调配力,以及对于未来战争的重新定义。

当北疆的大地因大道通衢而紧密相连,当工坊的机械依循着水力的节律轰鸣不息,陈烬的思绪却已越过眼前的山川,投向了更浩瀚的领域——对时间与空间的精确掌控。

他深知,一个文明若要真正突破地域的桎梏,迈向更广阔的舞台,就必须拥有丈量时空的标尺。

在百工院一间标记着“精密仪器”的工坊内,气氛与外间锻锤轰鸣的喧嚣截然不同,这里只有细微的锉磨声和低沉的讨论。匠人们围绕着几张复杂得令人眼晕的图纸,正在陈烬的指导下,挑战一项前所未有的精密制造——擒纵机构。

“关键在于等时性,”陈烬指着一个由齿轮、摆杆和冠状轮构成的模型解释道,“必须让每一次‘擒’和‘纵’消耗的时间尽可能相等,只有这样,才能将连续的运动,分割成均匀的、可计数的间隔。”

这是机械计时器的核心灵魂。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用坏了无数个精心打磨却功亏一篑的零件后,第一台利用重力驱动、带有简易擒纵机构的大型摆锤式标准钟,终于在龙骧谷指挥所的塔楼内开始试运行。

尽管它仍显笨重,需要每日上弦,其走时精度却远非以往的漏刻、日晷可比。它那沉稳、规律的“滴答”声,如同一个强有力的心跳,为整个北疆的运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统一时间基准。

与此同时,对航海时计——原始航海钟的探索也已启动,目标是制造出能抵抗船只颠簸、保持走时稳定的精密时计,这是未来远洋航行确定经度的关键。

而另一组匠人,则在改进古老的指南车。他们利用北疆日益精进的磁石加工技术,制造出更小巧、更灵敏的磁性指针,将其置于刻有精细方位的盘面上,并设法减少摩擦与晃动,制成了初步的罗盘。

“时间与方位,”陈烬在百工院的研讨会上,对核心成员阐述其意义,“掌握了它们,我们才能让工坊的轮班、军队的协同、乃至未来舰船的航行,都建立在精确的基础上。对时间和空间的精确把握,是人类将实践范围从眼前扩展到天涯海角的前提。”

然而,这些探索在部分务实派干部看来,却显得有些“不切实际”。负责后勤与物资调配的吴瀚(专程到北疆),在一次会议上委婉提出:“社长,如今军工、农具、道路,处处都急需人力物力。这钟表、罗盘,固然精妙,但是否……过于超前?能否将资源先集中于眼下最紧迫之事?”

这引发了关于资源分配的激烈而有益的争论。最终,陈烬力排众议:“目光须放长远!今日我们在时空度量上投入一分,未来或许就能在海上航行、作战、乃至未知领域的探索中,收获百分、千分的回报!这非是浪费,而是为赤火公社的未来,投资于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这些看似“超越时代”的探索,其影响已开始悄然显现。

工坊开始尝试依据标准钟制定更精确的轮班制度;军事操练的协同性因统一的时间参照而提升;罗盘的出现,让深入陌生地域勘探或执行任务的队伍,多了一份把握。

而在龙骧谷之外,曹操的细作也隐约探知北疆似乎在研制“观星定辰”的奇巧之物。

曹操闻之,初时不解,继而深思,一股莫名的寒意自心底升起。

他隐约感觉到,陈烬所图,似乎已不再局限于中原这一方棋局,其目光所及,或许是连他都无法想象的、更加浩瀚的星辰与大海。

北疆的工匠们,在陈烬的引领下,不仅在大地上刻画着工业的轨迹,也开始尝试触摸星空的刻度,为赤火公社的未来,悄悄开启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