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赤火汉末魂 > 第440章 北疆的回应

第440章 北疆的回应(2 / 2)

他最后下令:

\"徐文,你负责全面调查北疆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工坊产出,我要最详细的数据。\"

\"孟瑶,你整理我们三年来生活水平的变化,特别是普通社员家庭的数据。\"

\"卫恒,你在社员中组织讨论,让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人口从来不是负担,腐朽的制度才是!\"

夜深了,陈烬独自留在议事堂。他看着窗外繁星,轻声道:

\"司马懿,你只知道人口会增长,却不知道——人口有时候会多一些,有时候会暂停,有时候会少一些。而这,恰恰取决于人自己创造的条件。\"

北疆的回应,即将化作最锋利的刀刃,刺向那个将人视为负担的谎言。

半月后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北疆赤火总部的院落时,徐文和孟瑶带着连夜整理好的调查报告,走进了陈烬的书房。

\"社长,数据都在这里了。\"徐文将厚厚一叠账册轻轻放在案几上,声音虽然疲惫,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烬没有立即翻阅,而是先看向孟瑶:\"你说。\"

孟瑶展开手中的绢帛,清亮的声音在晨光中格外清晰:

\"北疆三郡十七县,建安十三年实行均田制时,登记在册人口二十八万七千。至今年建安十六年秋,人口增至三十七万五千,增长约三成。\"

她顿了顿,继续道:

\"而同期,粮食总产从建安九年的二百九十万石,增至今年预计的六百二十万石,翻了一番有余。\"

徐文接着补充,手指点向账册上的关键数据:

\"这还只是总量。更关键的是亩产——三年前平均亩产一石二斗,今年预计可达一石八斗。仅凭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推广堆肥这三项,就让我们在同样土地上多收五成粮食。\"

这时,卫恒快步走进来,递上一份刚收到的密报:

\"社长,我们潜伏在邺城的同志刚送来曹魏境内的数据。兖州东部郡县,人口比三年前减少两成,但粮税反而增加了三成。当地百姓的口粮,从每人每年两石半降至一石八斗。\"

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陈烬缓缓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北疆地图前。他的手指划过那些标注着新修水利和开垦荒地的区域。

\"所以,\"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在我们北疆,人口增了三成,粮食翻了一番,每人可分得的粮食从十石增至十六石。而在曹操治下,人口减少两成,每人分得的粮食却从两石半减至一石八斗。\"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

\"现在谁还敢说,这是'天地生财有数'?这分明是——\"

\"问题不在'生产不足',而在'分配不公'!\"徐文、孟瑶、卫恒异口同声地接上。

陈烬重重点头,快步回到案前,铺开纸笔:

\"我们要让天下人都看清楚这个真相。司马懿用精致的谎言掩盖血淋淋的现实,我们就用最朴实的数据戳破这个谎言。\"

他提笔蘸墨,在纸端写下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答司马懿书》

笔锋如刀,接下来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司马仲达谓'天地生财有数',然北疆三载,人口增三成而粮产翻倍,此'数'在何处?\"

\"又谓'人口如蝗',然北疆每人得粮反增六成,曹境每人得粮反减三成,此'蝗'在何处?\"

\"真正的'蝗虫',是那些坐拥万顷良田却只知收租的士族,是那些囤积居奇、操纵粮价的奸商,是那一整套让劳动者不得食、不劳者坐享其成的腐朽制度!\"

写到此处,陈烬掷笔而立:

\"立即将这份《答司马懿书》与调查报告一起,抄送各根据地,传檄天下!让每一个识字的人都能读到,让每一个不识字的人都能听懂!\"

当信使带着这份凝聚着数据锋芒的檄文驰往各地时,朝阳正好完全跃出地平线,将北疆的山川染成一片金黄。

在后来被载入史册的这一刻,数据的锋芒已经出鞘,即将刺破那个维系了千年的谎言。而真理的阳光,正第一次如此明亮地照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